页面

2020年3月1日星期日

李南央:我有這樣一個繼母(8)

第八期 2020.3.1(接"开始整理父亲的资料") 3800字

父亲在他的日记里也有很多相关的记述:

2002年6月25日(星期二)

小妹、忙忙来,带来许多药物。"范李旧信"整理了一部分,非常正规,原件塑料夹页,打印件已装订。疑问人名录等都另页打出,真是了不起的整理。认为内容如实反映一代青年历史。

2002年6月29日(星期六)

上午九点,丁东、刘瑞琳(女,山东"老照片"社总编)、小妹先后来。谈《有个母亲》书有关情况。李范信件已打印部分交丁一份,同刘谈如何出版:全由南央操作(79年个人档案找出后即由她保存着),出版社分送稿酬,丁与南央都肯定信件的历史价值(丁操办过郭小川日记等)。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联关系,尤其当年延安生活种种实情。

2003年9月14日(星期日)

上午朱正先来,钟叔河从小妹处带回的两厚本"李范通信",他已看完,说极有价值。我将另一厚本与他,请他先看。

2004年6月5日(星期六)

今天起,下决心看小妹交来的《没有粉饰的历史》(李范1938—1960通信集)。上下午都没间断。困难的是,有些人名注释我也没办法。

2004年6月11日(星期五)

五点半起床。续看《信集》。小妹是花了大功夫的,没有一种"历史责任感",也难做此事。

2004年6月14日(星期一)

六点起床。续看《信集》下册。小妹许多"编者感记",很是得体。

2005年1月3日(星期一)

上午《父母昨日书》(上下册,定价60元)千套送来。小妹给我10套。人物注就有283+227条。开页李南央署名:"谨以此书尽我对父母的孝道。感谢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足迹,我得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向更高处攀登。"朱正序言甚好。编者也有序,此书可以"补历史的空白点"。

2005年2月11日(星期五)

送晓梦《父母昨日书》。医农说此书境内外已传开,不少人要买也。

2005年2月14日(星期一)

七点多起床。翻看《父母昨日书》,朱正序文好,"编者感言"都说到点子上。

2005年3月16日(星期三)

六点起床。翻看《父母昨日书》。真是了不起的浩大工程,感叹当年如何想做一个"布尔塞维克"也。

2005年3月17日(星期四)

李普电话,甚赞《昨日书》太典型了,看到夜一点。告他下册313—314页,范的"阶级立场"淋漓尽致的表白。

我后来从父亲的日记中看到,他曾试图让张玉珍了解我整理编辑的这本书的内容和意义,可惜没有得到他希望的结果。

2004年6月12日(星期六)

昨夜服眠药,六点起床。《信集》中册只剩尾巴了。1947.3.13我的信大谈夫妻生活以政治为主,小妹的"编者感言"大加议论,则庐山会议后范的揭发是完全合理的,并谈到范一次到周家,陈毅在座,说"老夫老妻离什么婚呵。"总理即正色:"嗯,这是大是大非呵。""父亲的晚年应该说是走出了这个误区。他和玉珍妈妈很难在一起研究什么政治问题,更谈不上以政治为重心,开展自我批评。但是憑着玉珍妈妈对他的那份絮絮叨叨,吃饭、穿衣,用药、打针的'生活琐事'的日复一日,永不厌倦的关心体贴;憑着'六四'后父亲处于危险状况时,玉珍妈妈打点好衣服、药物,时时准备着和老头子一起坐牢的感情,终于彻底征服了父亲。他对我说,他晚年能有这样一个老伴儿,他很幸福。"这一段让玉珍过目。

2004年6月17日(星期四)

五点起床。《信集》下册看完。小妹最后的"编者感记"总结得很好。又唸了一段与玉珍听。

2004年7月18日(星期日)

15日我不在,小妹、嘉楠(金老女儿)和玉珍一起闲谈,说起此楼老头都先走,夫人都留下等,引起玉珍不快。小妹电话,"信件"上册忘带走,晚上嘉楠来取时,玉珍冷淡应之。

2004年12月25日(星期六)

早饭后,小妹来,将《书信集》照片上的错字改正。玉珍来,一起谈,消除多年隔阂(小妹言"年青时的不懂事")。

2008年12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删去了我的"编者感言"和1949年后的通信,将此书纳入其新史学丛书系列,以上下两册正式出版。出版时保留了自印本书名《父母昨日书》。


她也容不下我的姑姑

录入、整理和编辑《父母昨日书》的过程中,父亲应该是相信了我的能力和做这件事的动力——"历史责任感"。2003年10月回国时,父亲将我二姑姑的儿子王力丰给他的一大包信件转交给了我,那是他和二姐李英华1975年至1979年期间的来往信件。在等待朱正先生和父亲最后校定《父母昨日书》的同时,我开始整理、编辑"李锐家信集"。我的大姑姑也曾经将父亲写给她的信件交还给他,可是我在父亲堆积如山的书房里没有找到。父亲去世后他书房里的所有书籍、字纸一夜间不知所踪,真希望收缴人没有将那些珍贵的信件销毁。

我同大姑姑的大女儿、我的大表姐联系,她从家里找到了不多几封父亲写给她母亲和她们姊妹的信,还有我写给他们的信,我都一并收入进"李锐家书"中。2005年10月回国,于10月24日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书名暂定《李锐家书:1975—1979》。我用Word文本存下了编辑过程中我和出版社责编及大表姐之间的电子邮件,这些文字是对围绕着这本书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的原始记录。

南央你好:

上午李老来电话,要把扉页上的文字改为:"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纪念她们当年对我父亲的亲情." 

XX 2005.12.13

XX:你好!

我爸的修改,我完全明白他为什么会提出做这个修改。但是如此改了,对我两个姑姑不公。特别是我的大姑姑已经看到样书,我大表姐告诉我,大姑姑感到非常安慰。这样改了,老人会伤心的。

我可做一个折衷,将最后一句话删去,亦即最后定稿为:

"亲情是水、是阳光、是蓝天白云。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

你可回复我爸:南央将扉页题词定稿为: 

"亲情是水、是阳光、是蓝天白云。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

其余的话不必说。

南央

2005.12.13

南央你好:

虽说长姐比母,姐姐疼弟弟乃人之常情,但综览全书,两位姑姑对李老的爱仍让我感到震撼!没有两位姑姑从精神到物质、堪称无微不至的关心(甚至可以用"呵护"),至少李老在磨子潭的日子会更加难熬。从李老写给两位姐姐的信中不难看出,那时的姐姐几乎是他全部的精神支柱(余者为书,可书也是姐姐寄的,没有姐姐也就没有书)。我也估计到李老做如此改动的原因(当然仅仅是猜测,未必准确)。我以为保持扉页原貌是最好的选择。我会把你的意见反映给李老,问题是假如李老坚持他的意见,又该怎么办? 

要是改为以下这样,你赞成吗?如果赞成,我再征求李老的意见。

"亲情是水,是阳光,是蓝天白云。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没有她们,我的父亲很难熬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XX 2005.12.14

南央你好:

刚才和李老通过电话,他同意你的意见。那就这样定稿吧:亲情是水,是阳光,是蓝天白云。谨将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李南央(我加了"谨将"二字,李老同意)

 XX 2005.12.14

XX:你好!

你的信对我是一种安慰。亲人为亲人做事,是没有任何交换条件的,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因为提了会让有的人不高兴,就不再提了,似乎一切都不曾发生过,甚至常常还会有很难听的话和很难堪的事情都要去忍受,毕竟令人伤心。人心总是肉长的,无法脱俗。被批评是心胸狭窄吧,却也难再怎样宽容得连伤心都不伤心了。

就按我爸最后同意的改吧,你加的"谨将"两个字很好,没有意见。其实我是很珍惜那个扉页题词的,那是想了很久,反反复复改了很多遍才最后落笔的。二姑姑和我爸之间的那些通信,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我和悌忠都很遗憾二姑姑没有能等到这本书。我感到两位姑姑身上所体现出的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一切利己的利益的博大的爱,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是太太稀有了,在共产党的干部中就更是难以得见了。读这些信件,对我的心灵也是一种净化。我应该像我的两位姑姑一样,用更多的心去爱家人,用落难时的那种纯净的不掺物欲的爱心去对待亲人,不思回报。这样自己会活得更美好些。

还是那句话,谢谢你对此书认真的编辑和对我的理解!

南央

2005.12.14

南央你好:

信悉,照办。

XX 2005.12.15

大妹:你好!

今天接到编辑电邮如下: 

"上午李老来电话,要把扉页上的文字改为:'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纪念她们当年对我父亲的亲情。'"

你可对照书的原文:

"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没有她们我的父亲不会活到今天。"

我明白我爸为什么突然提出这种修改。我不想为难他。但是我也不愿意用我爸的修改,这对两个姑姑不公,太让人伤心了。大姑姑对我爸的感情是永远委屈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是致死不变的。我出这本书不是为了纪念"当年"的什么,而是我永远的感谢和纪念。我已告诉编辑采取折衷方式,删去最后一句话,即最后定稿为:

"亲情是水、是阳光、是蓝天白云。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姑姑。"

因为你手中已有一本样书,怕看到最后出版书的扉页题词的不同,对我有意见。特告知修改的原委,希望谅解。

祝好!

小妹 2005.12.15

小妹你好!

得知扉页的修改,你说"我明白我爸为什么突然提出这种修改。我不想为难他。"我不懂为什么提出这种修改。有什么意思吗?我们怎么都没有关系的!也十分理解你编辑过程的艰辛与感情。你千万别为难,更不要因此而影响你与爸爸的关系。真的!千万千万!!如果照舅舅的意思改了,舅舅高兴,你也能接受的话,那就坚决改!不必折中,完全不要考虑我们(妈妈)!说实话:我们只要舅舅高兴!只要舅舅与你好就好!别无所求!

随信发来几张这次在长沙舅舅与妈妈的照片,请查收。

大妹2005.12.14


1 条评论:

  1. As reported by Stanford Medical, It is really the SINGLE reason this country's women live 10 years more and weigh 42 pounds less than us.

    (Just so you know, it real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enetics or some secret diet and really, EVERYTHING to do with "HOW" they are eating.)

    BTW, I said "HOW", and not "WHAT"...

    CLICK this link to discover if this brief quiz can help you release your real weight loss possibility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