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10月26日星期六

李中志:從納粹奧運到中國NBA(上)

香港與中國一個國族的共同想像在回歸22年後幻滅,由技術性的引渡條例引發反中的全面示威,從今年六月延燒至今已超過四個月,仍無緩和的跡象。兩百萬的群眾有如黑潮般緩緩漫延在香港的大樓之間,震撼人心。10月1日中國70年國慶之後,警民衝突的情況急轉直下,警方甚至近距離朝示威學生的胸口開槍,警民更嚴重的衝突一觸即發,暗處的非法逮捕與失蹤人口與日俱增。一片散不開的烏雲壟罩香港,人心惶惶。
若非台灣的特殊處境,這或許不是世界上每一個人必須關心的議題,但在資訊自由的國度,這是數月來無人不曉的熱議新聞,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表達看法。這已是自由世界在社群網路時代的生活方式,也是個人表達政治觀點最簡單、最無害,事實上也是最無效的做法。
但10月4日NBA休斯頓火箭隊總管莫雷(Daryl Morey)在推特發文支持香港示威群眾,卻引發一場中國與NBA之間的風暴,而這場風暴不只是中國憤青在網路社群的言論霸凌,它可是能讓NBA在中國的龐大商業利益一夕消失的大海嘯。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宣布立刻終止與火箭隊交流,大有不顧老東家情誼,以民族氣節為大義的氣魄,或許只是身不由己的傀儡。
莫雷並不是凡事有意見的所謂「覺醒者」,惹事之後立刻刪文。火箭隊老闆第一時間譴責莫雷的言論不當,NBA也緊急發表聲明做損害控制,為莫雷的言論傷害中國球迷感情表示遺憾。其實NBA的遺憾所為何事?原文語意不清不楚,以上是NBA總裁席爾瓦(Adam Silver)在記者追問下的說明,而NBA的聲明中英文出現差異,發在微博上的中文聲明直指莫雷所言是「不當言論」,對此NBA「極其失望」。
然而這種打自己小孩賠不是的做法立刻引起美國輿論與部分國會議員的憤怒。諷刺卡通《南方公園》立刻推出一集,諷刺進入中國的企業,為了取得中國的市場,與中國統治者配合,為虎作倀,雙手沾滿鮮血。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NBA總裁只好表明捍衛莫雷言論自由的立場,清楚拒絕向中國道歉與開除莫雷的要求。
席爾瓦也承認NBA必須為此付出金錢龐大損失的代價,不忘提醒美國民眾莫雷大嘴巴的後果正在由NBA與球團承擔。其器之小,一斑可見。更重要的,NBA與席爾瓦所表達的立場,就是不對中國處理香港的方式做道德判斷。簡單講,那是香港人的小孩,與NBA無關,而NBA所要捍衛的只是美國人的言論自由,無價可買,但美國之外的國度,金錢才是普世的價值。
儘管小心翼翼,席爾瓦與NBA對中國前恭後倨的態度並沒得到美國人一致的認同,事實上態度轉變後的席爾瓦與千萬年薪的NBA球員立場並不一致,其中以湖人隊的超級巨星詹姆斯(LeBron James)為代表。這些靠精湛球技與商業代言而身價上億的超級巨星,此時堅持政治歸政治,打球歸打球,一反他們以往對社會議題關注的形象行銷。只要看看這些運動巨星背後的利益所在,左右他們立場的關鍵因素立刻一目了然。
以往一向關注社會議題的LeBron James。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美國職業籃球在中國有廣大熱情的觀眾,是NBA無法不正視的事實,這並非偶然。相較於美國職業球賽的四大聯盟,只有NBA是戰後1946年成立,其他三個聯盟最年輕的NFL(美式足球)也已成立99年。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或國家成為國球往往需要更多的歷史因素,不易憑空推廣。但籃球運動是一個投資成本相對低廉的運動,戰後隨者美國國力散布到全球各地,讓NBA成為四大聯盟之中最多海外投資的聯盟。
若細看NBA在中國的發展,等於見證了戰後美中關係的發展。兩國於1979正式建交,同一年NBA分別在北京與上海各打了一場表演賽,拉開NBA進軍中國的序曲。有趣的是,中國在80年代許多單項運動已在國際上大放異彩,頂尖的運動員為國爭光,也受到國家優渥的照顧。然而像NBA這種集資本主義於大成的職業球賽,仍與共產黨的教條格格不入,官方並不熱衷,以至於初期的發展有限。
這要等到1989年才出現極大的轉變,這個轉變未必只是因為中國經濟進一步成長的結果。
1989年,也就是天安門六四大屠殺的同一年,NBA在全世界譴責中國屠殺學生的聲音中,悄悄與中國簽訂合約,授予中國央視NBA籃賽的轉播權。從此世界上水準最高的籃球賽,透過中央電視台進入中國人的客廳。而中南海也深刻了解到,保持人民賺大錢的希望與鼓吹全民逸樂取向的政策,才是維穩最有效的捷徑。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統治術。
這個愚民政策進入本世紀後更加精進,加上姚明於2002年加入休士頓火箭隊。NBA一方面將姚明塑造成國際最知名的華人球星,讓姚明在中國享有如民族英雄般的地位,一方面也讓火箭隊與NBA在中國大發利市。姚明不到十年的NBA生涯,多次受傷,表現固然可圈可點,但在眾多NBA巨星之中並不特別突出,然而NBA成功的行銷策略,靠著中國人對姚明民族情感的投射,讓NBA在中國的市場達到巔峰。
據估計,光去年一季,中國觀看NBA球賽的人數高達五億人。除了傳統電視轉播,中國最大網路公司騰訊科技,剛在今年七月底與NBA簽訂第二個五年契約,繼續提供NBA球賽的的影音串流服務。外界以騰訊五年前簽訂的7億權利金估計,NBA這次可能賺進至少15億美元。毫無疑問,中國已是NBA在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佔年度營收的10%以上,若加上周邊產品,據富士比估計,NBA在中國的資產遠超過40億美金。其實這是中國經濟崛起後,被刻意廣為宣傳的標準情節,而NBA這樣的故事大家也已耳熟能詳。然而商機無窮的誘惑之下,中國一個隱晦的政治目的,卻是西方國家與企業主視而不見,也難以估算的成本。
一如進軍中國市場的大企業,NBA極盡所能不碰觸中國的政治問題,這對所有得以進入中國頻道的娛樂企業當然有領頭的作用。例如美國最大體育電視台ESPN,一年半前就任的新總裁Jimmy Pitaro強調ESPN的非政治性,但絕不遺漏任何有關體育的政治議題,但這次NBA事件爆發後,卻公開要求其記者不要評論中國的政治,甚至要求其記者取消一個中國問題專家的訪問。而這些必要的政治議題,只是為了要討論NBA在中國的處境。
另一娛樂界龍頭狄斯耐也是如此,對香港人民長時的抗爭,唯一值得狄斯耐關心的是,示威持續下去會嚴重影響他們血汗樂園的收入而已。不必驚訝,ESPN與狄斯耐的節目也是透過騰訊串流到中國。
中國的統治者相信控制美國商人的生意,就能控制美國商人的嘴,而控制美國商人的嘴,就能控制美國政府的政策。這種如食物鏈般的控制邏輯,正好讓中國處於這個食物鏈的最高端。許多問題的價值與道德立場其實十分清楚,一個自認有覺醒、有社會意識、關心社會正義,連美國國歌都認為有種族歧視的的超級明星,如何能對香港的情勢視而不見?還要求大家集體失語?美國卻為了這群富可敵國的明星與商人投鼠忌器,任由中國一意孤行。
樂觀的人認為,這次火箭隊莫雷的「失言」似乎意外開啟了一扇窗口,讓美國大眾看清楚這個食物鏈的本質。要說它是一面照妖鏡也不為過,讓一些平時頂著道德與弱勢族群光環的有力者,現出追逐利益的貪婪嘴臉。但我們有機會一舉打破這些偽善的利益團體嗎?筆者並不樂觀。這次美國輿論與政治人物對中國NBA的不滿,比起當年排山倒海的抵制納粹奧運相比,可能連個小漣漪都不是。有一定理想性的世界與美國奧委會都不為所動地給予納粹德國機會,要撼動唯利是圖的NBA與球隊老闆談何容易?
莫雷的發言就像照妖鏡。路透社/達志影像
當因政治的干預,而讓運動場上出現道德危機,美國一向不願選擇站在道德的一邊,而過於天真地希望把政治逐離運動場。這才是造成這次NBA面對中國與85年前美國奧委會面對納粹奧運進退失據的真正原因。那場抵制納粹奧運的運動雖然以失敗結束,但維持三年之久,轟轟烈烈,今日讀來,仍充滿既視感。我們下次再談。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
——思想坦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