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赵紫阳低调安葬民间公墓,中国领导人“身后事”仍敏感

  • 2019年 10月 18日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逝世14年后,与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北京昌平区民间公墓天寿园图片版权BBC NEWS CHINESE
Image caption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逝世14年后,与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北京昌平区民间公墓天寿园。
10月18日下午一時,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逝世14年后,与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北京昌平区民间公墓天寿园。赵家子女在经历多年波折后,终于在父亲百岁冥诞之时,遵循了中国“入土为安”的传统。在此之前,赵的骨灰一直放置在他北京的故居。
BBC中文得到消息,赵家子女在与官方协商后,为顺利举行安葬仪式,做出承诺:仅安排直系后裔参加,以家礼送葬。北京数名原本听到消息,准备低调参与安葬仪式的赵紫阳仰慕者被限制行动,未能成行。
对于没有向关心此事的人士发葬礼通知,赵紫阳的女儿王雁南向BBC中文转达,“非常感激大家的关怀,我们今天是以家礼安葬父母,举行的小仪式是在家庭安宁的氛围中举行。同时也是为了履行我们的诺言。敬请大家谅解。”
赵紫阳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赵紫阳在“八九”学运期间因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而被罢黜职务,只保留党籍。之后被软禁在家,直至2005年1月17日去世。
赵紫阳1919年生于河南滑县,1980年担任中国国务院总理,1987年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中共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他在八十年代主导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在“八九”学运期间因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而被罢黜职务,只保留党籍。之后被软禁在家,直至2005年1月17日去世。
独立学者、前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吴伟对BBC中文说,“赵入土为安以后,将来再有人纪念他,也就是变了一种形式,换了一个地方而已。但我想,大家对他的怀念之情不会变,对他做过的事情会记在心里。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
在海外的张伟国对BBC中文说,赵紫阳的安葬结局“客观上超越了中共的政治文明,超越了中共的党文化,超越了把所有共产党员变成政治工具的局限。实际上也是为共产党内还清醒的有识之士,做了一个示范”。张伟国在80年代任《世界经济导报》驻北京记者,该报对“八九”学运有重要影响。
赵紫阳故居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赵紫阳逝世八周年时,人们到其故居祭奠。

赵紫阳身后事一波三折

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赵紫阳有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但对中共来说,赵紫阳犯有重大政治错误,因此他的身后事也成为重要政治问题。
赵紫阳已没有官方职务,但仍是中共党员,去世后并没有按中共传统,埋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遗体在火化后没有立即安葬。据吴伟分析,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允许,安放在哪里都会成为“革命圣地”,触及当局的敏感神经。
吴伟说,对于骨灰存放地,当年如果存放在八宝山,听说当局只允许按照“局级”干部的级别放置在骨灰墙,家属比较为难。当局也未必愿意放在八宝山,因为每逢忌日和清明,赵在哪里,哪里都会成为新闻热点,处理困难。
赵家人希望将赵紫阳的骨灰安葬在民间公墓。但据报,当局多年来以各种理由拒绝请求。于是骨灰一直暂放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故居。
一场学生运动,为何以武力镇压结尾?
2013年12月,赵紫阳的遗孀梁伯琪去世,择地安葬再次提上日程。两年后,当局批准自行安葬,但安葬时间仍继续拖延。
尽管逝世多年,赵紫阳的影响力依然存在。每逢他的忌日和传统清明节,即便大批公安驻守戒备,仍有不少赵生前的同事、好友、民运人士等去他的故居拜祭。
“祭奠赵紫阳不是简单的祭奠一位老人,也是祭奠一种情怀,祭奠赵当年所做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到八九年的‘六四’问题”,吴伟说。10月17日赵紫阳百年冥诞时,他再次去赵家祭奠,也受到赵紫阳任总理期间的秘书、前中共中央常委政治秘书鲍彤的委托带去怀念。
赵紫阳在逝世14年后,与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北京昌平区民间公墓天寿园图片版权BBC NEWS CHINESE
Image caption赵紫阳与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北京昌平区民间公墓天寿园。
赵紫阳之子赵二军此前对香港电台称,赵紫阳夫妇的墓地距离北京市中心60多公里,占地约40平方米,墓碑重约10吨。设计简单、低调。他表示,当局曾希望在赵紫阳的家乡河南安葬骨灰,以助控制前来拜祭的民众和境外记者。但考虑到赵家的社会关系主要在北京,同时为避免地方政府借墓地赚取旅游收入等,家人最终决定在北京安葬。
张伟国说,“赵晚年大彻大悟,不愿意成为党的工具。他女儿在公布去世噩耗时,第一句话就说,他终于自由了。我相信墓地的选择也贯彻了这个精神,要给赵一个自由。这种结果来之不易,经过这么多年的较量,终于跟官方的控制分离,跟专政机器以及曾经的同僚、在八九年前后背叛他的人做出区割。”
“在中国现实的环境里,这是他的家人能够为他争取到的最低、也是最大限度的自由”,他说。
毛泽东纪念堂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毛泽东纪念堂

“政治需要”的身后归属

中共领导人逝世后,他们的遗体及骨灰有不同归属。张伟国称,不论受到排斥,还是推崇,只要在党内,都逃不掉“政治需要”的框架。即中共所说的“一切交给党安排”。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曾在50年代鼓励火化,但在70年代逝世后,当局专门建立了毛泽东纪念堂放置遗体,并开放给后世瞻仰。
吴伟分析,决定修建毛泽东纪念堂在当时是一种政治表达,是在逮捕了毛泽东的遗孀江青之后,为了安抚人心、稳定局面的一种政治需要。
他说,“精英人物或者某一个国家领导人去世以后,保留遗体,并且给后人所谓瞻仰——这种做法只有在共产党国家里存在。这本身就是想让领导人的思想或开创的事业能够千秋万代,永世长存,按中国传统说法就是要把这个'道统'传下去。我觉得这是一种幻想,是一种个人崇拜在领导人死后的延续。”
近年来,有人倡议将毛泽东的遗体火化,进行安葬。吴伟赞同这种处理方式,他说,“世界在变化,人类在发展,社会制度在不断更新。纵然某一个领导人做出了对某一个国家、某一种制度、某一种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东西随着历史发展,只能留在历史当中,不会永世长存。”
不过,在今年中共建政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来到毛泽东纪念堂,向毛泽东坐像三鞠躬。吴伟说,这也是一种政治宣示,意味着“要继续高举毛泽东旗帜、继承毛泽东的事业,要把红色基因继承下去。”
胡耀邦墓碑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胡耀邦墓碑

权力斗争失败者的身后归属

中共历史上,有两位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主要领导人,逝世后骨灰没有进入八宝山。一位是80年代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另一位是第二代中共最高领导人华国锋。
普遍认为,胡耀邦和赵紫阳是中共建政后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人物。但两人逝世后,待遇完全不同。
胡耀邦的陵园位于江西省共青城。根据中国红色旅游网,陵园海拔40多米,占地1700多亩。从陵园入口到墓碑前,两条墓道设置73级石阶,以象征他73年的人生历程。墓碑形似红旗的一个角,碑重73吨。在胡耀邦逝世90周年和100周年时,官方还为纪念他举行了座谈会。
华国锋逝世后,他的骨灰迁至故乡山西交城县,安放在吕梁英雄广场上的大型陵墓内。
吴伟认为,胡耀邦和华国锋算是中共的“正资产”,尤其是胡耀邦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很高。官方在他们死后仍然纪念他们,相当于“把正资产盘活”。
“胡耀邦代表共产党的形象,他的爱民情怀和赤子之心,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执着,都给中国老百姓留下了极其深刻和良好的印象。大家都在怀念他,而他和后来的六四镇压又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赵紫阳则直接涉及到八九定性,涉及重大历史问题。如果要大规模纪念赵,就要重新评价六四,重新评价他当年的历史功过”,吴伟说。
对于赵紫阳获准安葬是否对重判六四有积极作用,张伟国说,“主要的可能是,把这个(安葬)事情做一个完结。在当前的政治考虑里,看不出有任何为六四平反的余地。”
吴伟也说,允许家人为赵紫阳安葬,跟重新评价六四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官方想通了,无论赵的骨灰安葬了也好,继续安放在故居里也好,都不可阻止人们去怀念他,每逢他的忌日或清明去祭奠他。”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