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10月9日星期三

魏承思:国人谨防“爱国贼”

近年来,"爱国主义"逐渐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于是许多人争先恐后高唱"爱国",骂别人不爱国,是"汉奸"、"卖国贼"。其实,外敌入侵,国家有难,才多卖国贼;如今天下太平、经济繁荣,则往往是"爱国贼"横行的时代。原因很简单:高唱"爱国"有利可图,并无风险。

  "爱国贼"与"爱国者"虽一字之差,却天差地别。爱国者,须为祖国的独立、尊严和进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要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实在谈何容易。"爱国贼"则满口民族大义是假,一肚子个人算计是真。他们的"爱国"是口惠而实不至的作秀,心里想的只是"名"、"利"二字;只是想从丰硕的经济成果中分一杯羹,掩盖自己勾结贪官、盗窃国库的丑行。且看下列种种现象,读者自可分辨究竟何为爱国者,何为"爱国贼"了。

  其一,愤青爱国:某些大学生白天游行演讲,高喊爱国口号,宣泄对美对日对台独的仇恨,晚上就去外国使馆排队拿签证,准备留学或移民美国日本。一个正直而有血性的国人面对"大使馆被炸"、"南京大屠杀"似乎很难不愤怒,但这些人的愤怒则太多世故圆滑。他们狂热拥护战争,但底线是一旦真打起来,上战场的不能是自己。他们在不危及私人利益前提下,尽可在官方默许下去骂骂美国日本,顺便逃逃课、砸点东西,既可以满足一下心底里破坏规则的欲望,又不会坐牢,说不定还可捞取政治资本,解决入党问题,从此踏上仕途。

  其二,华侨爱国:中国人口众多,13亿人个个爱国,领导人应接不暇。在国内爱国往往难以出人头地。于是用各种合法与非法的方式出国,转换身份,服从当地中国驻外机构领导,成为"爱国侨胞"后再回来爱国,身价自然不同。当然,政府对他们的"爱国"也须投桃报李:或有国家银行给的无息无抵押优惠贷款,或有不花钱的货物源源不断从中国发运过来。这些"爱国侨胞"当然赚得钵满盆满,迅速跨进富翁行列。也有一些移居海外的"党国"遗老遗少看了眼红,迅速放弃反共立场,成为亲北京的"爱国侨领",从大陆拿到包赚不赔的大笔生意。

  其三,忽然爱国:在香港,港英殖民当局的一些"旧电池",因为换了新主人,需要充电而变成"爱国人士"。他们给港英当过奴才有黑案底,所以刚换上新电池时要特别爱国,才能漂白自己。因此,他们的"爱国"调门往往肉麻得令人起鸡皮疙瘩。也有人是"卖国"不成才"忽然爱国"的。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小商贩,向往香港这个殖民统治下的"自由世界",不惜背弃祖国、偷渡出境。在香港做冒牌领带生意,两次被港英政府捉住,险被判刑,于是转身向港英开火,既能泄私愤,又能戴上"爱国者"的桂冠,甚至混成"国家领导人"。

  其四,权贵爱国:许多权贵高官把子弟亲属和大量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转移到外国,但却仍在那里厚颜无耻地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有一些已经千方百计移民到西方的退休高官或高干子弟,潇洒地花着从中国窃取来的天文数字的金钱,享受着穷奢极欲的"资本主义生活",却摇身一变成为"爱国侨胞",回头来拚命鼓动中国国内的人"爱国",反美,反西方。

  其五,名流爱国:一些海外过气"名流",一辈子都没有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到了人老珠黄时却打着"爱国"旗号,回到中国坐享其成。例如,有个世界某某奖得主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在同学们冒死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付出毕生精力时,他则把青春和才华留在美国,拿着50万美元的年薪,享尽荣华富贵。到了80多岁才回国养老,志得意满地享受国家特殊照顾,还收下了"上帝所赐与的最后一个礼物"。按照他对自己的评价∶很幸运地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作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让这样的名流对青年学生讲爱国,恐怕不能不令天下人耻笑。

  不过,这还不算最无耻。有个拿着美国护照的香港电视名嘴居然在国内大学开讲爱国教育。此人自称:"我尽管拿着美国护照,但我时刻清晰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在美国浪迹30多年,这几年回到香港定居后才感觉回到了家。夜阑人静时问问自己"我是谁",才回答得踏实。"此人拿着美国护照教训国人爱国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自己已经是宣誓效忠星条旗的美国公民。这也难怪,据说此人生在太平洋一个岛国。早年作为侨生进了以反共着称的"台湾政治大学"读书,毕业后被派往台湾在美国办的中文报纸。想来在拿美国护照前,此人应是"中华民国"国民。报纸倒闭后,他一度在洛杉矶韩国城开个小杂货店,数年前被台独势力请到台湾办英文报纸,不到一年就因英文水平问题被解雇,来香港求职谋生。如今他在电视上成天开口闭口就是"我国",真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一国?其实,混口饭吃也情有可原,大可不必摆出"爱国主义"青年导师的姿态。

  卖国贼固然可恶,人人得而可诛之。"爱国贼"同样可恶,而且他们的"爱国"嘴脸有欺骗性,给国家造成的祸害并不亚于卖国贼。中国官场行贿受贿的腐败风气,可以说在早期就是由这些"爱国贼"带进来的病毒。国人谨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爱国贼

  ——观察星周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