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9月15日星期日

黄之锋訪美行程:國際傳媒總部拜訪、會合梁繼平哥大演講

photo credit: 作者 Facebook
photo credit: 作者 Facebook
會合正在華盛頓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從西雅圖飛過來紐約的梁繼平後,我們便旋即前往《彭博 Bloomberg》等國際傳媒總部與記者交流,記得推門進入《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會議室的那刻,見到有將近二十位資深新聞工作者已坐在會議室,還是感到很喜出望外,與會新聞工作者的數目,仍是我六次訪美以來最多的一次;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總編輯跟十位記者前來交流,也說明國際社會在《逃犯條例》撤回以後,仍對香港抗爭有相當關注。
photo credit: 作者 Facebook
photo credit: 作者 Facebook
在傳媒交流以外,實在感謝黎安友教授(Andrew Nathan)和戴大為(Michael Curtis Davis)幫忙安排,讓我們可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參與座談會,在爭取政治領袖和國際輿論支持的同時,亦藉此機會與公民社會及美國的同輩學生作分享,鼓勵國際社會關注香港抗爭。
發言期間,我提到自己即使曾被視為雨傘運動的領袖,但個人而言實在十分慶幸今次的抗爭「無領袖」亦「無大台」,方能讓運動有機(organic)地發展下去,不斷持續維持民氣。在中美貿易談判和國會復會後的關鍵時刻訪美,固然是為了爭取輿論關注和推進法案,不過我亦強調國際社會的目光無須聚焦我個人,而是應該聚焦於運動整體,包括每天在前線抗爭的手足義士。
這次應該是梁繼平離港以後,首次公開露面的場合,除了大家關注他在七一佔領立法會時,於議事廳脫下口罩讀宣言的經歷,他亦提到因為有很多無人歌頌的英雄日復日抵抗警暴,今日方能在此發言;而香港今次運動有如此靭力,仍是因為透過去中心化發展,令政府無法透過「對話」等途徑打擊運動,而抗爭者具有極高能動性,亦說明香港絕不會只被視為大國政治博弈的棋子。
photo credit: 作者 Facebook
photo credit: 作者 Facebook
座談會結束時,有中國留學生起立唱《義勇軍進行曲》,亦有約三十人聚集在門口,手持中國國旗高呼「黃之鋒出來」,大概「小粉紅」們在大陸未曾嘗過抗爭示威的感覺,那就歡迎他們在美國領土裡,享受一下從來沒有的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無任歡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