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解放报: 香港反对国家主义(附美媒:香港北京博弈,谁输一招、德语媒体:香港并不遥远\英媒:香港大规模“反送中”抗争才刚刚开始)

周二出版的法国主要全国发行报纸继续关注分析香港的反送中示威运动。《解放报》刊载一篇该报主编Laurent Joffrin撰写的文章,题为“香港反对国家主义”,认为香港发生的大型示威不仅仅是这个前英殖民地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更直接打破了对身份认同或民族主义的惯常认定。
 
纽约时报漫画:香港——前途未卜

文章指,这场危机因一个可向中国引渡罪犯的法律修订而触发,香港人满意于他们承袭自英国的司法制度,并担心中国司法的任意性,作者认为这是容易理解的,但细想香港人的这一民主反应也同时粉碎了对国家主权及西方人权思想的惯常表述。作者进而从香港的历史分析说,香港是在19世纪中叶、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多项不平等条约强加下沦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当时租期为99年,百年过后香港终于回归中国。只是在被殖民期间,位于珠江三角洲的香港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成为了处于世界金融前沿的城市,而且香港人也已习惯于多元化及英国政治体制下的自由生活。因此回归的“一国两制”就是在彼此妥协后所达成的一种简单化而融合的方式:香港保留了自己的司法及自由度,而中国则收回国防、外交权及对港府官员任命的直、间接影响力。作者认为,按照对民族、国家主义的惯常逻辑,香港人理应热切欢迎并拥抱回归自己祖国,
但这一不稳定的平衡被此次引渡修例打破。北京现在似乎正在无情地朝向完全掌控香港推进,而比大陆人更加自由的香港人拒绝这一恐怖。在700万居民的香港示威反对人士多达100万人。由此作者总结认为:人权并不是西方的发明,它是被所有人所需,无论是亚洲人、非洲人、还是欧洲人,无论他们是前殖民者还是前被殖民者。
《费加罗报》和《人道报》今天也都分别刊登有关香港反送中示威的接续报道,尤其关注年轻的香港民主人士黄之锋周一获释,加入和激励此次反送中示威继续。《费加罗报》的另一篇文章题为”跌落地狱的林郑月娥“,报道她因强推逃犯修例及而面对强烈民意反对、解困无门、面临下台的困境。
华为预期减产3000亿美元
有关中国的另一篇报道见诸于《回声报》,”华为预期销售额大幅降低“。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周一在深圳一次座谈承认低估了美国对华为制裁的冲击,表示2019-2020年华为将减产3000亿美元。同时预期今年销售将下降至约1000亿美元,而去年华为曾实现销售增长19.5%,总额1040亿美元。
报道指,任正非坦承没有想到美国的战略打击覆盖面如此之广 ,不仅打击了华为的零部件供应,并且还禁止华为参加很多国际合作。报道指,华为因被美国指为北京当局从事间谍活动,其主要业务受到制裁,包括华为在全球销售排名第二的智能手机领域,同样也包括5G建设领域。任正非提到,华为手机在国际市场销售已经下降了40%,华为最新款荣耀20的推出也因此受到影响。预订6月21日在英国和法国推出的该机型将很可能被迅速叫停。而就在上周,华为已经宣布推迟其PC及可折叠智能手机Mate X的上市时间。报道指,华为目前正倾力研发其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试图摆脱对谷歌技术的依赖,同时转向国内,尤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

周二法国全国性报纸头版关注的主题多样,在受到劳资双方争议的背景下,法国总理菲利普周二推出其政府失业保险改革计划;法国布尔歇空展开幕,空客面对波音占据优势;互联网巨头脸书周二宣布其虚拟货币计划,预定自2020年起全球21亿脸书用户将可以通过社交网实现金融支付。1940年的6月18日,戴高乐从伦敦向法国人民发出抵抗德国侵略者的声音,今天的《十字架报》聚焦三名老人,介绍他们如何选择走上抵抗运动。

美媒:香港北京博弈,谁输一招

(VOA)香港6月发生的事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连续两个周日,香港两次百万以上民众游行,港府被迫无限期暂缓修订《逃犯条例》,特首向市民道歉。对这次港府和香港民众的博弈,美国媒体说,实际上是北京同香港民主自由派的博弈。
纽约时报周一发表分析报道说:香港政治危机出现戏剧性转折,当局在大规模抗议面前采取了出人意料的后撤举措。报道说,习近平正好在外国访问,“幸运地与香港的事件保持一定距离。”
报道还说,港府暂缓推进这一立法,“毫无疑问,港府的立场转变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挫败”。这篇报道的标题是:港府让步削弱习近平铁腕形象。
纽时这篇报道还说:“这一举动是习近平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近7年来向公众压力做出的最大让步。” 报道说:“尽管在使用一种日趋专制的方式施政,这位一言九鼎的领导人的权力仍然是有限的,尤其是涉及到大陆以外的事务时。”
报道说,习近平从未公开评论此次香港事件,不过由他主持的执政机关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七名成员中,已有汪洋和韩正两人表达了对该法案的支持。
在中文互联网上,海外有报道说,自从香港局势“紧张”后,韩正一直坐镇深圳密切注视香港局势。还有报道说,特首林郑月娥在最紧张之际还到了深圳向韩正请益。按照正常情况和逻辑,特首的一切决定,特别是重大决定,应得的中南海的首肯或背书。
星期二,美联社从北京发出分析报道说,北京对香港问题眨眼皱眉,香港的分歧犹存。报道是该社大中华区新闻总监Ken Moritsugu 写的。他说,中国的领导人,其实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权力无边。
报道说,香港大游行迫使港府收回搁置《逃犯条例》,这就表明,中国如何推动香港政策也是非常不容易和有其限度的。“这也显示了中央让香港实行一国两制这种框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内在矛盾。”
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2年主政以来加强掌控其权力。政府加强控制信息、宗教和社会其他方面。在香港,政府说港独政党非法,把2014年雨伞运动中领袖关进监狱,还拒绝给英国金融时报编辑续延签证。
对习近平来说,这是个难题。现在,香港大游行打破了平衡。报道说,习近平在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如何能继续强化党的领导和控制,另一方面,如何能保持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又保证香港不脱离北京的控制,不要求独立?
美联社的这篇新闻分析说:习近平和北京这次可能尚无退却,但是,香港博弈双方所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差距。这表明,政府方面的建议和诉求,以及老百姓的大规模抗议,这两个方面的博弈,在不久的未来还会重新上演。
在香港,特首道歉后,建制派并无偃旗息鼓。林郑月娥的前任梁振英周二在其脸书上发文说:修订《逃犯条例》引起的风波,重创香港在国外的声誉。
“对外的解释说明工作,我们不能仅靠中国驻外的使领馆,不能仅靠力量单薄的香港特区经贸办事处,更不能靠外国传媒,我建议香港各大商会马上组团连续出访。各商会在特区政府作出让步后接受修改方案,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最为清楚,因此,最有发言权。”梁振英说。

德语媒体:香港并不遥远


香港反对《逃犯条例》的抗议浪潮,在一些德国媒体看来,其实是自由民主制度同中国模式的抗争。

(德国之声中文网)《逃犯条例》修正案引发香港民众大规模抗议浪潮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终于向民众道歉,并表示修例工作也将无限期搁置。《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认为,香港特首做出这样的让步,显然是迫于北京的压力。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北京实在不想让世界看到香港示威者被打得头破血流的画面。这篇题为《败在香港》的评论写道:
"依照《逃犯条例》,任何人只要对北京的政策提出某种质疑,都有可能被递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共产党唯命是从的司法机关。
此外香港的企业家和经理们也担心大陆的竞争对手们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逐出市场。凡此种种,都在精英阶层引发了赤裸裸的恐惧。政府之所以暂缓修例,精英阶层的担忧恐怕比学生抗议起的作用更大。"
"香港过去一周的发展,也意味着过去几年曾令国外许多市场经济怀疑论者欢欣鼓舞的观点已经寿终正寝:即从长远看,资本主义即便没有民主和自由的保障也能获得成功,他们认为专制中国持久不衰的经济腾飞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前述观点恰恰相反的是,香港之所以能够吸引外国人和中国大陆人前来经商和生活,正是因为香港的自由价值观。这里有言论自由,网络不受审查。这里有自由的媒体,它们不畏强权,敢于揭露政界和商界的丑闻,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做出了贡献。这里实行法治国家原则,而不是像中国那样,法庭审理开始之前,只顾维持权力的统治集团就已经做出了判决。"
Hongkong Proteste gegen Gesetz zur Auslieferung an China (Reuters/J. Silva)
香港的抗议浪潮仍无平息迹象。
评论写道,有些人认为,香港经济地位的衰落也证明了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已经过时。理由是,九十年代,香港的经济产值占中国全国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而现在已经降至区区3%。而当年的渔村深圳现在已经超过了香港。评论接着写道:
"事实上,这种变化并不足为奇。中国毕竟有14亿人口,而其当前的经济增长几乎全部依赖政府大兴土木,修桥建路。相反,北京领导层在2020年前将上海打造成能同香港竞争的全球金融中心的计划,尽管付出诸多努力,仍离目标相差很远。外国经济界人士表示,大陆同香港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资本管控仍很严格,政府甚至不能容忍股市跌幅过大,甚至会为此将交易员投入监狱 。
很多国际和中国企业并不甘心接受政府的管控,而仍喜欢选择香港作为进入世界最大市场的窗口。自由使香港立于不败之地。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14大城市,但这座城市的自由度使她与众不同。"
香港抗争所引发的"中国模式"是否比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更为优越的讨论,也引起了《世界报》的关注。该报题为《必须看穿中国》的评论写道,德国社会就如何保护幼鸡权益展开热烈讨论的时候,香港的事态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而事实上, 香港人在捍卫自由民主制度,而这一制度和所有人都密切相关。评论写道:
"1989年,德国人走上街头最后赢得了自由。而中国则对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的示威者开枪射击。当时的政府今天仍在执政。他们现在试图将其通过数码技术进一步完善了的监控原则和不自由制度也转嫁到香港。目标显然还不仅如此。
中国认为,中国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作为自由民主制度的替代。很多国家已经在响应北京发出的号召。南美,非洲,东欧,巴尔干,意大利,到处都有国家同北京结成同盟。"
评论写道,那些希望自由民主制度最终获胜的人们,应该密切关注香港,因为香港其实并不遥远。

附:

英媒:香港大规模“反送中”抗争才刚刚开始


香港“反送中”抗议者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香港"反送中"抗议者周日(16日)再次走上街头抗议。

英国媒体对香港连日来爆发的反对修改《逃犯条例》示威抗议给予了高度关注。
据香港组织者说,周日(16日)的抗议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00万人。
连日来的抗议迫使香港政府不得不无限期地搁置修改《逃犯条例》。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就此发表书面道歉,承认政府工作不足。
但英国《泰晤士报》周一(17日)就此发表评论表示,表面上来看,香港民众的抗争取得了胜利。但其实,香港抗议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战役才刚刚打响。
文章说,这场战役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政治博弈,因为政府手中仍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武器。
2003年,香港爆发《反颠覆法》的大游行,迫使香港政府撤回该法。2014年香港再次爆发“雨伞运动”。但这些都未能阻止北京对香港日益施加的影响力和管控。



2014年的雨伞运动图片版权ANTHONY WALLACE
Image caption2014年的雨伞运动

林郑月娥并不是香港民选的行政长官,而且很难说她是否能逃过这一劫。
然而,林郑月娥是否能继续留任香港行政长官并不重要,因为特首可以换,但北京对香港的铁腕“统治”则将会继续。

非凡勇气

《金融时报》也发表评论文章说,香港人民敢于直面当权者,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文章指出,香港政府搁置修改《逃犯条例》是明智之举,但这还不足够,应该彻底放弃。
林郑月娥以及北京政府应该明白香港公民捍卫权利的决心。
可以想象,如果修改《逃犯条例》得以通过,不但影响香港的司法独立,而且也会让中共的司法系统直接干预香港。
它意味着,异见人士将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移交给大陆。与此同时,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任何与大陆公司发生争执的商人都有可能会受到中国法律的惩罚。它无疑将有损于香港作为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
文章还认为香港为人们做出了榜样。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中国试图向香港甚至亚洲输出其制度和影响力。而西方政府应该站出来为香港人民提供道义上的支持,捍卫民主,勇敢发声。

桎梏香港



《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图片版权THE ECONOMIST
Image caption《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香港被戴上了手铐。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以香港作为封面。封面上的香港被一副手铐紧紧锁住,形成视觉上的震撼。
《经济学人》说,香港的强烈反抗令香港政府和北京领导人为之震荡。
文章总结了香港人民本周抗议的三大特点:
其一,人数空前。本次抗议是自香港在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抗争。
其二,参加抗议的大多数人是年轻人。他们对北京对香港的严厉管制不满,并非因为怀念英国殖民时期统治的缘故。
其三,本次抗争显示了香港人民非凡的勇气。自从2014年“雨伞运动”以来,中共曾明确表示将不再容忍“犯上”行为。但香港抗议者顶住催泪瓦斯、橡皮子弹以及法律报复的威胁再次走上街头抗争,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抗争关系到香港的未来。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