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6月29日星期六

许章润序荣剑博士《山重水复的中国》/后记

 
刻下中国,风雨如晦,正值文明大转型收束时段,期期于踢出临门一脚。否则,不进则退,退则伊于胡底。举凡其历史现状与可能可欲,无不含蕴至深至痛之生聚教训;纵览其成就挫折与希望绝望,可谓道尽载浮载沉之文明沧桑。冥朦之际,若明若暗,亟需其优秀心智积劳积慧,拨云见天;诡谲当口,将转未转,恰赖其坚韧心志强毅力行,磨砺以成。而经此一役,所期所盼,不外乎恪尽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最终解决已然超愈一个半世纪的“中国问题”。
晚近以还,廿载春秋,不负韶华,荣剑先生情萦于斯,致思在兹,铺展为文,成就华章一卷。晴窗展纸,不难看出,凡此诸篇,围绕“中国问题”,直面当下难题,载述的是一己之见,映射的则为时代思潮的汹涌澎湃。其间,无论是有关革命与改良的回环辩驳,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思想图景的宏观描摹,抑或针对全球体系中东亚政治的历史考论,其所沉吟而思量者,无一不是中国大转型时代的错综理论课题;其所概予梳理而慷慨进言者,均为亟需回应而审慎解答的尖锐现实难题。于此用力,在此耕耘,劳心劳力展现的是宏阔的理论视野,载文载道沉积于坚实的思想力量。而一腔情愫,不尽思绪,山河带砺,全赖深沉的道义精神,倾注萦绕于齐烟九点。
荣兄行文雄辩豁达,一如其人格之嘹亮开敞,无学究之咿呀作态,有思想之凌厉率直。而且,不管是对于自家思考的陈述,还是对于新左思潮的驳斥,作者的理论资源与学思结构,悉依问题打转,崎嵚历落,非只对于某种理论的附会。从而,呈现出一帧自由主义学思脉络中综理横贯的理论图景,展现了一种决绝精进的理论勇气,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的论战能力。故尔,本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思想札记,为汉语学思踵事增华,更是紧扣“中国问题”大是大非而细予梳理的上乘理论佳作。其为汉语世界法政思想、文化理论与国际政治研究者所欢迎,而必有助于促进汉语思想对于现实中国问题的深度思考,自可预料,而适值刊布,以飨读者矣。
                                        许章润  谨识
              2019年己亥初春于清华无斋

后记
本书收集了我从2012年以来在各个场合发表的演讲以及与不同人士进行的对话,包括与朋友们的思想聚会和相关的讨论。2012年是我公共写作的元年,在阔别学界20余年之后,我又重返江湖,从年初写出第一篇博客后便收不住手,信马由缰,一路写来,迄今已发表了近百万的文字。有读者说,“篇篇俱佳”,我不敢承受此美誉,但是,我的确是在听到许多朋友的正面反馈之后,信心陡增,由此为持续写作注入了巨大动力。或许正是借助于公共写作的影响力,一些大学、机构和单位邀请我去演讲,演讲成了我公共表达的另一种方式,为演讲而准备的演讲提纲和演讲稿,构成了我近6年来的重要思想记录。承蒙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朱国斌先生的厚爱和重视,将我这部分演讲录、对话录和相关讨论结集正式出版,令我欣喜和感动。2013年,秦晓先生和何迪先生领导的博源基金会,准备将我的部分网络文章以“中国能否告别革命”为题编辑出版,却因于时事变化而中途夭折。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仍有艰难的路要走;更由此深深地体会到,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和朱国斌先生为出版我这本书所作出的努力,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必须感谢这几个朋友:蔡霞教授是我第一篇网络文章进入网络阅读世界的中介者,她自称对我20年前的文字一直抱有偏爱,正是她的热情推荐,让我进入到共识网这个重要平台。周志兴先生作为共识网的老总,倾力打造出一个高水平的思想网站,以理性和建设性的立场平衡左右,在艰难的舆论环境中殊为难得。我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完全得益于共识网所营造出来的庞大阅读群。为此,我要特别感谢周志兴先生和共识网那些年轻的编辑们,他们是中国思想市场的真正建设者。王瑛是在阅读了我的文章后,千方百计地找到我,不遗余力地向读者、尤其是向企业界推荐我的文章,她的微博成了我的一个窗口。不仅如此,她还热心为我打通人脉关系,介绍各方朋友和我认识,几个重要的思想聚会都是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形成。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如下朋友,他们的著作和言论为我的写作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他们是:冯天瑜、阿城、黎安友、翁永曦、金观涛、刘青峰、秦晓、何迪、马立诚、杨冠三、周为民(党校)、周为民(深圳)、盛天启、陈子明、李盛平、张维迎、华生、朱嘉明、黄江南、王巍、郝一生、刘军宁、高全喜、刘苏里、崔卫平、李伟东、杨帆、李庄、陈有西、童之伟、邓正来、许纪霖、朱学勤、萧功秦、朱小平、周舵、王海光、陈浩武、雷颐、马勇、张鸣、秦晖、金雁、吴稼祥、贺卫方、许章润、张曙光(北师大)、张曙光(天则所)、盛洪、孙立平、秋风、任剑涛、周濂、马国川、吴思、何兵、展江、韦森、张千帆、郭于华、王占阳、王功权、吴伟、吴亮、陈剑、顾昕、尚红科、鲁丽玲、苏小玲、笑蜀、子安宣邦、阿古智子、松田康博、高原明生、天儿慧、川岛真、三谷博、古畑康雄、刈间文俊、王前。这个名单肯定不能完全包括为我提供思想资源的所有朋友,也没有包括我在海外的那些朋友,对于我的朋友,我要由衷地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许章润教授,他的道德文章是与世公认的,因为他在这个时代勇于“记述曾经发生过的‘我们的’悲欢离合,追思曾经被迫承受的‘我们的’血腥风雨”,总算让我们这一代知识人免于被后人彻底唾弃的命运,他能为本书写序,是我的莫大荣幸。

                                           荣剑
                                         2019年2月15日
2016年11月17日,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由黎安友教授主持并翻译,荣剑发表了题为《山重水复的中国》的演讲;2018年11月12日下午四点至六点,荣剑再次在黎安友教授的主持下,在东亚研究所作题为《中国改革的路径抉择》的演讲。

山重水复的中国
——荣剑演讲和对话录
目录
导言:公共知识分子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部分:演讲录
一、当前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状况
——在河南信阳公民社会与现代思想论坛上的演讲
二、改革和革命:中国何以选择?
——在2012清华法政哲学论坛上的演讲
附录:中国能否“告别革命”?
——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三、 回到《共同纲领》(1946)
——在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的演讲
附录:重建台海两岸宪政架构
四、 中国的边缘革命
——在复旦大学名家系列讲座上的演讲
五、没有思想的中国
——在天则研究所双周学术论坛上的演讲
六、中日关系三问
——在东京大学的演讲
七、东亚问题与东亚双峰政治
——在天则研究所的演讲
八、山重水复的中国:问题、路径和转型
——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演讲
九、中国改革的路径抉择
——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演讲
第二部分:思想聚会和对话录
一、中国十问
——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十个问题
二、中国还将跌到在哪里?
——思想聚会之一
三、解读罗小鹏的“总理难题”
——思想聚会之二
四、中国自由主义第三波
——思想聚会之三
五、“八十年代”的出场与返场
——思想聚会之四
六、中国制度的韧性与转型
——与黎安友教授对话录
七、左中右的博弈推动中国制度转型
——与陈小平博士对话录
八、国家主义还能走多远?
——与马国川对话录
九、道术为改革裂:中国改革以来的思想、学术和主义
——与FT中文网编辑王昉对话录
十、特朗普、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前景
——与黎安友教授对话录
附录:现在重要的是美国怎么看中国
第三部分:专题讨论
关于“中国能否告别革命”的专题讨论
荣剑:中国能否告别革命
朱学勤:辨析“告别革命”
秦晖:革命VS改良不等于暴力VS和平
王海光:探寻革命的本意
任剑涛:如何走出循环革命的怪圈?
秦晓:社会压力与危机是政治家改革意      愿与决心的函数
张维迎:未来10年是改革的“窗口期”
华生:民主转型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
蔡霞:执政党何以避免二次革命
陈浩武:借鉴台湾政治转型的经验
高全喜:“革命”的“反革命”之政治逻辑
章百家:跳出“革命”与“告别革命”的纠结

后记

——纽约都市新闻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