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9年4月8日星期一

李锐:一座鲜为人知的富矿(牟宜之)


一座鲜为人知的人文富矿(牟宜之   
李锐

   牟宜之同志长我8岁,过去无一面之缘。我的老伴在建设部老干局工作,对这夫妇都打成右派的一家老小,非常同情关心,却帮助不了。她很尊敬这位老人,同我谈过,称为极其耿直、厚道的老好人。现在看到有关资料,才感到牟老同顾准、聂绀弩这些老学者、老专家多么相似,是在阶级斗争、政治运动年代少有的保持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大知识分子;他们革命尊重科学,党性记住人性,无产未忘资产;不论处于怎样的逆境,受到怎样的折磨和残害,总是相信真理,相信自己;他们因思考而受难,因受难而再思考,总要用笔墨将自己的思考留在人间。
   牟宜之是东林后人,世家子弟,父亲从事教育,国民党元老丁惟汾是他的姨父。 "九一八"事件后,他回到家乡策划暴动失败,为躲避敌人追捕,东渡日本,在大学读工科,求科学救国本领。1935年秋回国后,直到抗战爆发,利用姨父关系,回到山东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初,担任国民党政府委任的乐陵县县长时,举一县之力接应八路军东进山东,创建鲁北抗日根据地。随后因姨父关系,于1939年春调重庆,协助周恩来进行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后经延安、太行回山东,策动过多股上千人的敌伪军起义;担任过山东分局参议长,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专员;在战场上身先士卒,领导军民顽强地反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他奉调东北策反蒋军,参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及围困长春战役,策动一八四师起义。1949年后,先后在北京市和林业部工作,支持过梁思成的新北京方案;揭发过政治骗子李万铭,后来老舍据此写了《西望长安》。1956年,他调建设部任市政公用局局长,注意社会调查和宏观经济问题,提出统购统销政策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建议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否则有限的耕地承受不住人口的压力;在对待斯大林错误时,指出个人崇拜给党和人民带来不良影响,并反对苏联在东欧长期驻军;还主张正当的文艺批评,反对乱扣帽子、乱打棍子。因此,在反右派运动中,他被扣上"破坏中苏关系,提倡马尔萨斯人口论,替右派诗人唱赞歌"等帽子,被划为"右派分子"。在定案请示时,康生说:"就凭牟宜之在国民党内的复杂关系,他也是个右派。"致使许多力保牟宜之的老同志无能为力。
  《牟宜之诗》收录了作者从20岁的《少年少》到66岁去世前的《论作诗》,共179首诗,时间跨度46年。其艺术性、人民性、正义性品位极高。他的作品绝大部分是身处逆境时哼吟的。尤其1966年"文革"伊始,他被发配到东北齐齐哈尔郊区昂昂溪劳动改造,抄家游街,牛棚大狱,田间劳改,忍饥挨饿,皮肉之苦等自不待言。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对这位同国民党上层有交往并在抗战初期曾以好几万大洋解决了一二九师棉衣过冬的有功之人,没予忘记,在信件上批示让他从北大荒回山东老家过日子。但当时山东方面拒不收留,致使牟老悲愤成疾,客死济南。
   黄万里是中国最优秀的水利家,可惜打成右派,一生受压,死不瞑目(黄同我有交往,我写过怀念他的诗)。牟同黄是亲属与至交,还是互相唱和的诗友,诗集中有他们的长短诗篇。诗人1973年写的108韵的长诗称赞黄兄:"深谙水利慕禹功,思治黄河偿夙愿。欲济苍生志气高,逆鳞献璞君真健。"
   诗人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后,几经申辩于事无补,他索性不再申辩;后有人劝其认罪,他却说何罪之有。1962年又有人劝其写检查以求摘帽,他反而说道:戴着(右冠)暖和,拒写检查。1958年《任凭风雨》就表达了此种心境:"如何戚戚带悉颜,浊酒一杯聊自宽。世事纷纭多变幻,人情翻覆似波澜。" "摧眉折腰非所能,秉性由来本傲岸。学习马列水平低,路线是非难以辩。几经跌跤几碰头,不长一智徒经堑"。"迷途已远不知返,悟以往之何以谏。"就是这样一副铮铮铁骨:站不清队,索性不站;学习也提不高,索性不学;既然已远入"迷途",索性不返,继续往前走下去。这是何等的率真,何等的值得敬仰!在左祸横行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能发出这种振聋发聩之声的,实为凤毛麟角! "五谷丰登人优饿,九月衣寒布未酬。形势依然称大好,回天乏力泪长流。""心系社稷不能拔,老来还要请长缨。""苍生若有济,何惜老年头"。这些诗句中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志士仁人的思想,确是贯穿在牟宜之诗中的一条主线。诗人晚年深刻预测到了祸国殃民、倒行逆施绝不能长久。但他没有看到"四人帮"的倒台,没能看到"文革"的结束。这样一个热爱祖国、充满激情、坚持正义和学问高超的人,为什么不被时代所容啊?这是谁都知道的一个命题,也是我们终生努力要破解的命题。
2008年11月2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