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个人名字不能够写上宪法 (汪东林《“反面教员”梁漱溟》)

作者简介

汪东林

汪东林,男,汉族,祖籍安徽徽州,1937年12月22日出生于浙江江山。1955年毕业于浙江省江山中学,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毕业后长期服务于全国政协,在全国政协工作期间,曾与章伯钧、十世班禅、程思远、梁漱溟等一批当时具有政协身份的爱国民主人士近距离接触。几十年来,汪东林陆续将亲历亲见和亲闻的记录发表出来,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史资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传记文学作家,高级记者。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曾用笔名汪洋波、郑直淑、江郎山等。主要作品有:《李宗仁归来》(与他人合著)[3] 、《宋希濂今昔录》[3] 、《梁漱溟问答录》[4] 、《梁漱溟与毛泽东》[3] 、《名人传记集粹》[3] 、《十年风暴中的爱国民主人士》[5] 、《远去的背景——政协人物记》[3] 、《江山儒商王寿昌》[6] 、《1949年后的梁漱溟》[7] 、《"反面教员"梁漱溟》[8] 、《民主人士》[9] 等。

个人名字不能够写上宪法
汪东林《"反面教员"梁漱溟》



  本文摘自《"反面教员"梁漱溟》,汪东林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文革"中,红卫兵烧光了梁漱溟所有的古籍字画,同时给了梁漱溟一叠白纸,命令他不许自由行动,老老实实交代一生的反动罪行。但是梁漱溟把这叠白纸用作了其他用途。在没有一本参考书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记忆,梁漱溟写作了四万字的《儒佛异同论》,然后又接着写出了《东方学术概观》。就这样,他度过了"文革"最初四年的生活。

 

  1970年,政协恢复了工作,掌管政协的军代表宣布梁漱溟所在的学习组恢复学习,梁漱溟又重新出现在学习组。不久之后,传来了四届人大即将召开的消息。

 

  这时,军代表宣布,政协直属学习组学习中共中央和中共文革小组为四届人大起草的《宪法修改草案》,并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笔者:当时大家都是惊弓之鸟,非常害怕,没有一个人敢提意见的,都说这个宪法好,连个错字都提不出来。梁漱溟开始没吭声,到最后了,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其实他早就想好了。他说我还要说一点。他说征求我们的意见,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会,好久不开会了,咱们一点意见都提不出来,好像我们这个政协委员有个脸面问题,意思就是水平问题。他说,我想我还是要提点意见。大家不知道他提什么,他一提,大家就吓了一跳。

 

  他说我这个人,对这个法,中国的宪法,从民国时代开始,就已经开始搞这个了。我看过英国的法,看过好多欧洲的法。这个法,宪法本身产生,它是为了限制王权,限制个人的权力,希望大家都按照这个法来做,这是法的本意,所以,是不能够写个人如何如何的。我觉得这个宪法有欠缺,他没有直接点毛泽东,但是他点林彪,拿林彪来说。林彪那个时候并没有出事,在台上,他还并不知道林彪有什么错误。他说总纲上还写着接班人林彪。哎,我声明,我不是反对接班人,接班人外国不能有,中国可以有,这个谁要找接班人,谁接班,都是可以的。但是写上宪法,我认为是不妥的,道理就是我前面讲的,个人名字不能够写上宪法。第二条意见,说不设国家主席,这一条也不好。一国总应该有个元首,我们原来宪法就有国家主席,没有听说哪个国家没有元首;国家主席还是要,应该要,谁当,谁来当,那是另外一回事。

 

  提完以后啊,当时会场上的情绪,鸦雀无声,情绪紧张,你看我,我看你。其中有个委员提出说,这个梁漱溟放毒啊,这个毒放大了,这话你要在外头讲的话,要砸烂狗头的。那个时候时兴这个话。

 

  趁着这次会议军代表不在,学习组的组长,梁漱溟的老朋友于树德立刻采取了应急措施。

 

  笔者:于树德说,他这个话,他负责。可是我们听到的人呢,我们现在就烂在肚子里头,出这个门谁也别说,家里老婆、孩子都别讲。咱们先做这两条,好不好?大家都同意。梁漱溟还赶紧说,我负责,我负责,我既然说了,就是我负责。他就说了这话。但是这个事情没有受批判。后来才知道,实际上上边有电话通知的,那就是总理办公室的,应该说是周恩来的意思吧,说某某人思想反动,利用这个机会放毒,不要纠缠,不要跟他纠缠。这样,这个事就放下来了。

 

  1971年9月,林彪坠机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四届全国人大没有开成,宪法草案也没有再提起。1973年,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尊孔的。此后不久,《林彪与孔孟之道》作为一号文件下发全国。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批判的矛头很快指向了梁漱溟。

 

  笔者:因为他是个儒家,所以一开始搞批林批孔的时候,他没吭声。别人说,他一句话也不说。别人问他,他说不是我不说,我一说出来,跟时下这个运动有碍。别人劝他说,你只要批林批孔就好。他一笑,说,我说的是批林批孔这个内容,但是我跟你们说得不一样的。结果大家一定让他说,最后他接受了,他说,好,你让我说,可以,你得给我时间。给多长时间,问问他,他说你给我两个半天时间,我讲。

 

  1974年2月24日,是梁漱溟发言的日子。

 

  笔者记得,这一天,梁漱溟显得特别郑重。

 

  笔者:他那天很特别,把自己的中山装穿得笔挺啊,还拿了一个教授的皮包。因为解放以后他没当过教授,这次好不容易当了一回教授。这个印象,这个细节特有意思的,过去从来没有看到他拿个教授的皮包。他讲得很长的,批林批孔这个事情,他说是个政治运动,涉及孔子,涉及克己复礼

 

  梁漱溟后来回忆当天的情景时说,台下很安静,没有人打断。我已经二十余年没有登过大学的讲坛了,这一次倒是得到了一次登台开讲的机会。梁漱溟发言的题目是《今天我们如何评价孔子》。他在文章的开头说,今天我们若轻率地贬低孔子或抬高孔子,皆与他无所增损,只是自己荒唐妄为。

 

  笔者:他说中国的文化,是不能够离开孔子的。孔子是2500年前的人,孔子是上承2500年下启2500年,特别是下启。这样的人物,你说他一无是处,好像不是这个意思。

 

  梁漱溟如此评价孔子,立刻遭到了质疑。人们追问他对批判林彪的态度。

 

  笔者:我认为像林彪这样的人是没有路线的这是梁漱溟的话。没有路线的。为什么没有路线呢,因为我对路线有个定义。路线,政治路线是一个政治家对国家、民族的公开主张,这个就不管他是对是错都是路线。毛主席有革命路线,大家都在学,都知道。这是梁漱溟原话说刘少奇,有"三自一包"、"三和一少",这也是路线,他都公开讲的。甚至于彭德怀,庐山会议上的万言书,他也是公开主张的啊。说彭德怀有路线都可以,唯独林彪没有。那林彪没有路线,你怎么批林彪,怎么批啊?他说我说几句话,就是我批林彪啊,林彪不是人,是个鬼,这就够了。

 

  如此一来,梁漱溟又多了一个罪名。替刘少奇和彭德怀等反党分子辩护。政协批判梁漱溟的运动立刻升级,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批林批孔兼批梁"。

 

  笔者:批判嘛,批判力不够,干脆搞大,军代表、统战部和政协军代表组织,搞大,搞成大会,200人大会。大家上台讲,其实内容都差不多搞了好长好长时间,差不多一年吧。搞完以后呢,梁漱溟也不检讨,让他检讨他也不检讨。他说,完就完。他天天洗耳恭听,你怎么说都可以。他还有一个特点,批判中间一休息,他就打太极拳,你怎么批都可以。

 

  梁漱溟的太极拳,从春天打到了冬天。局面就一直僵持。

 

  笔者:到了最后,回到学习组,学习组那个时候有二十来人。在学习组中,王芸生、于树德都对梁漱溟说:梁先生,搞了这么久,从4月份到9月份,到秋天了,冬天都快到了,对你自己就没点触动,你就没有想想这个事你是怎么考虑?他不说。后来几次问他,他说,我说几句话啊,这个孔子有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就是我这个志。我就坚信我的理性,我的理性,我是坚信不移的。你们不管谁,没有充分的一种理由说服我之前,我不能改变。

 

  这一场针对梁漱溟的批判最后又不了了之。

 

  1974年9月,毛泽东有过一个批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单上的人参加招待会甚好,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很多人认为,这个批示,隐含着毛泽东对梁漱溟的保护之意。80年代,笔者把这个批示告诉了梁漱溟。梁漱溟听后是一种既严肃又欣慰的神情说:"人无完人是句至理名言,对于凡人或伟人,都同样是适用的。"




Ryan:最后分享梁老手迹"观人要诀"给大家学习:



大事难事看担当

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

群行群止看识见

摘自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本期文章您有何心得?欢迎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愿您每天都有新进步



关注我们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梁漱溟微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