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

丁咚:为什么时至今日仍有人心存幻想?(附傅莹:中美关系再次站在方向选择关口)

中国一位前外交官最近在俄罗斯举办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向美国政府隔空喊话称,"中美关系又一次站到方向选择的关口上",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双方和世界肯定是灾难。不能在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这个根本性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再错。
这位外交官在演讲中所阐释的和向美方传达的内容,是在美国朝野对华观点发生深刻变化、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正在质变的背景下中方应对姿态的一个缩影。
它显示出,当前并未深刻洞察中美关系危机性质及其态势的严峻性,显示出在中美关系新现实面前的严重不适应,显示出一些人仍心存幻想,认为中国过去采取的外交话语和策略,在与美国政府的对抗中仍行之有效。
如果不能看到,贸易失衡是川普政府对华发起对抗的最初动因,而中国内外政策的转向趋势是美国朝野弥合分歧、形成对华政策共识的根本原因,那么就会像过去那样对中美关系发展产生新的误判。
有太多的事例正在推动中美关系和本国发展陷入更大的危机,却无法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有人认为中美贸易对抗是国运之战,因此要准备好与美国打持久战。
这个观点的逻辑起点是,认定中美关系对抗甚至更严重的冲突不可避免,将对抗作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基调,从而在政策策略上进行全面的调整,以适应"持久战"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抗因素。这事实上就将使中美关系走上不归之途,就不能幻想跟美国政府达成任何有意义的长效协议。
另一个突出的事态是,对中美关系的现状辨识不清。
如果说,在川普政府发起贸易对抗之前,美国很多人还在担心此举将对自身造成跟中国相似的恶果的话,那么在川普政府真正实施对抗策略后,美方已经清楚地了解了中国经济的相对脆弱性,对抗对中国造成短期和长期的危害更大,而对美国的危害较小。
在此情况下,仍然有人无视形势发展的客观事实,幻想基于川普政府发起对抗之前的基础开展对美谈判,从而对川普政府的所谓底线,一再误判。
过去一年多来,美国政府的各级要员们针对中国发表的公开讲话、尤其是副总统pence的演讲证明,美国智库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对中美关系发展,已经进行了系统、彻底的调研和研究,并在政府层面进行了政治上的定调。
然而仍然有很多人沉浸在过时的思维和观念里走不出来,仍然先入为主地试图沿用传统的外交理念、话语、逻辑以及策略,去面对和解决中美日益繁杂深刻的新问题,仍然幻想美国现任政府像以前的政府那样予以积极回应。前述外交官的讲话就很有代表性。
事实说明,它们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统统失效了,川普看上去"百毒不侵",而且变本加厉。如果在接下来对美交涉中一如既往,就注定无法赢得新局。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对中美俄战略稳定三角的微妙矫正,正是当前中美关系新现实之因,如若对此缺乏基本认知,仍然幻想依赖加深与俄战略合作,增强自身力量,缓和甚至解决中美矛盾,进而构建建设性的中美关系,那么不仅不能增加安全感,而且势将加强中美敌意,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正如日本吉田茂政府的一份报告所提醒的,历史上凡是与美英体系合作的,才有利于展开对俄外交;相反,凡是与美英为敌,最后都不得不屈从于俄国的威势之下。如果按照目前态势进行下去,中国离此结果不会超过500米。
文首前外交官的隔空喊话对自己比对美国更有意义。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的情况下,中国正面临近代以来最复杂的国际局面、最关键的抉择关口。正确或者错误的姿势和步伐,将会给人民和国家民族带来不同的前途。

——微信公众号请加:PAIR_Dongding及姊妹号:shishiruijian

转贴者附:
傅莹:中美关系再次站在方向选择关口

傅莹

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文/傅莹) 中美关系下滑的速度超出人们预料,美国领导人的几个讲话更让人感觉到寒风阵阵,就像一些中外学者质疑的:难道要闭着眼睛跳入"修昔底德陷阱"?
美方挑起经贸摩擦所带来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开始向其他领域蔓延,使两国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罕见的低点,也让本已存在多重挑战的世界面对更大压力。在国际层面,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重登台面,同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杂糅在一起,像数把利剑划破国际社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形成的紧密联系,颇有要将世界拖回到20世纪上半叶那种动荡状态之势。
以受害者姿态对华扣帽
可以看到,国际力量对比导致的现实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修正"是一大背景。全球生产价值链、资源配置网络和科技研发链条上对新增长动能的竞争是另一大背景。再有就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基于价值观和制度差异,对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成功疑惧日深。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美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导者,却以受害者姿态对中国提出指责,认为中国的成功是建立在绑架美国利益、使美国"吃亏"的基础上。事实上,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头号受益者。根据世界银行按美元现价所做的统计,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990年是22.57万亿美元,到2017年达到80.68万亿美元。同期,美国的GDP从5.98万亿美元增长到19.39万亿美元,中国从0.36万亿美元增长到12.24万亿美元;同期,美国人均GDP从2.39万美元增长到5.95万美元,中国从318美元增长到8827美元。
比照一下,美国人比中国人少受益了吗?更何况,美国遍布世界的跨国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美国企业利用海外低成本加工制造和低价进口以及全球美元环流维持的经济繁荣和民生基准,很难用具体的量化数据来衡量。
显然,问题不完全是因为经济。美国自2017年底以来发布的一系列官方文件把中国当作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最近还以个别非政策性事例为借口,把"干涉美国内政"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由此形成的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给两国关系带来严峻挑战。这些给人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感觉。人们不由得要问,这是否又是美国一次严重的战略误判呢?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否在进行系统性改变?将向什么方向改变?
美国一些人从霸权思维出发,认定中国成长起来后必定要挑战其世界地位,如果现在不进行打压,以后恐怕就来不及了。现在已经看得到美国在技术、标准、人员交往等层面试图对中国限制的动向。这导致中美关系面临困难的选择:其一,是相互"脱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体系的割裂,还是相互解决彼此关切的问题,继续在同一个全球经济体系内谋求共赢?其二,是相互防范与制约轮番升级,逐渐走向全面对抗,还是经过磨合、调整,实现良性竞争与合作的新型关系模式?
目前,美方释放的舆论和采取的政策措施,似乎试图刺激和迫使中国选择"脱钩"和对抗,更有些人巴不得中国主动卷入代价高昂的世界权力博弈。究其目的,无非是阻碍中国的追赶步伐,至少拉长追赶的时间。然而,中美已在同一全球经济体系内合作40年,都在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价值链上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相互也建立了全方位联系。即便中美真要"脱钩"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要经历长期而痛苦的过程,对双方的经济和人民的福祉乃至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恐怕是世界难以承受之重。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现在美方想把球踢给中方,中国人也开始意识到,中美关系又一次站到方向选择的关口上。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正承受着调整和转型的压力,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中国各界在对美关系上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尽管充满忧虑,但没有放弃对未来回归平稳的希望。目前的态势若继续下去,会让两国关系的下滑更加不可遏止,如果相互做些调整,或许能唤醒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无论中美关系如何变化,正如习近平主席曾强调的,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双方和世界肯定是灾难。不能在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这个根本性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再错。
历史进程的方向性变化从来不是在哪个具体时间选定的,而是在千百个具体事件的发生和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累积出来的。只有在大势形成之后,人们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全貌。而这期间,中美乃至世界各国的表现和选择,将左右未来世界的方向。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希望的方向和目标,确定现实可行的步骤,努力处理好每个具体问题。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符合中美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最佳方向,我们需要把对外政策的方方面面都归拢到这个方向上,以此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准则。坚持和平发展是我们根本的选择。当前最重要的是顶住压力做好自己的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使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同时增强国际意识和责任感,与世界各国一道,维护好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尽己所能维护、促进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全球体系的开放和自由、国际安全事务的包容与公正。
对中美关系来说,重要的是控制住矛盾的扩散,维护合作根基,避免被裹挟进所谓的对世界霸权之争,确保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不被破坏。从美方对中国提出的种种指责可以看出来,美国社会对中国存在比较多的误解和偏见,这也容易让挑唆中美冲突的人找到空间。我们需要更好和更加主动的沟通,赢取尤其是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对美方涉及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攻击,我们坚决回击,坚定捍卫中国的政治主权。对一些基于个案和问题提出的指责,可以拆解、说明,增进了解。而对一些原本就属于我们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坦然接受,加快推进,通过更有效的改革完善我们的经济运作环境,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站稳脚跟。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本文以作者在俄罗斯第十五届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期间的发言为基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