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9月8日星期六

王克明 :向四旧道歉——为《关家庄龙王庙壁画研究》序

(本书封面。陕北延川县关家庄是史铁生、孙立哲等几十位知青插队落户的村庄。)

读这部学术著作,我想起余家沟山上那两个古庙。都是单孔小窑,没门窗壁画。一是佛寺,佛祖和缚绔男装的文殊普贤,三尊泥塑坐像;一是龙王庙,端坐一尊黑龙王泥塑。刚插队时,我们惦记破四旧,带村里后生上去打了龙王头。后来我回村,多次建议修缮古庙。乡亲们再塑了黑龙王,但没修小佛寺。陕北多旱灾,农民更看重龙王降雨的工具性。
陕西的旱灾,2800年前就有记载。明以来600多年,陕西约旱过380年,成灾190次,11次毁灭性大旱灾,赤地千里死亡枕藉。1721年延川“大旱,斗米一两(银),僵尸遍野,人民逃亡”。恢复家园不久,关家庄人再建了龙王庙。这是他们对付干旱的唯一办法。
几千年来,东亚这片北方土地上,人们为雨水祈求各路神神,也祷祀先贤,祈雨壁画上人物众多。殷商已用龙求雨,汉代按季节龙分五色,以后皇室有白龙祈雨,清代多见皇家祭黑龙祈雨。1750年,乾隆皇帝为求雨,曾一个月跑两趟黑龙潭。或许因为黑龙王是满人故土的北方黑帝。陕北多黑龙王庙,清平川关家庄乾隆年塑黑龙大王,大概都与此相关。
清平川、清明沟,名字由青眉山得来,曾有历史民族的“青眉家族居此”。山前的关家庄,是后来的关氏汉人村落。可是,北京知青去插队时,村里并没有姓关的。那为什么叫关家庄呢?新发现《移修龙王庙碑记》上的名单,有名有姓地记录了关家庄的一代先民。
清初时,陕北曾几无人烟,“兵燹之后,人民存者不及十分之二”,5“有经行数日不见烟火者”。6 后人口渐增,关家庄修庙时,碑上刻关姓男子名,已有三代78人,只有3人住外村。到1823年,延川人口已49000多。那时的关家庄已几百人,在陕北是大村子了。
但是,回乱年间,所有村民沦为一河枯骨,散落在美丽的清平川间。1867年10月20日“回民军攻破延川城,反复抢掠十数日,除个别山寨崖窑有存活者外,全县汉民被杀殆尽”。7 150年前的那个10月下旬,上一代关家庄被血腥终结,龙王庙香火突然终断。过后移民填入延川,但又曾旱灾饥荒,人相食,十室九空。直到1904年,延川县人口才回升到17308人,回乱前的三分之一。8 这些新住民的后代,几十年后接待了北京来的插队知青。
破败古庙中被忽略的清代壁画和碑刻,在知青插队几十年后,得知青之力,彰显文物古迹之珍。这些曾被当作“四旧”的东西,是死难的先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关家庄插队知青、考古学者张燕对碑文的研究,少见地连接起了被回乱割断的陕北民间历史,是极其难得的变迁史料。我们余家沟和陕北很多村庄,多年来一直在问:回乱以前,这儿住着谁?
孙立哲先生嘱我为本书作序。我想,我们这代人文革时候“破四旧”,助纣为虐地毁灭文化遗产,一直缺少一个道歉。写这篇小序,是我个人向“四旧”道歉的一个机会。
                                          2018年4月北京
——————————————
“破四旧”指“文革”时期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暴力运动,对中国传 统文化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破坏。
旱灾数字据《西北灾荒史》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陕西卷》。
原文道光十一年《重修延川县志》,转引自《西北灾荒史》。
《太平环宇记》卷三十六《关西道十二·延州》记延川:“青眉山在县西北六十里,耆老云后魏有吐蕃青眉家族居此。”
清顺治延安府兵备道许瑶《延民疾苦议》:“本朝因兵燹之后,人民存者不及十分之二。”
清顺治进士、宜君县人杨素蕴《延属丁徭疏》:“自宜君至延绥,南北千里内,有经行数日不见烟火者。”
引自延安市政协、延安市档案局合编《延安古今大事记》。
延川县清代人口数字据杨绳信《清末陕甘概况》。

(关家庄龙王庙正殿、庙门外景。这座龙王庙是近300年前关家庄先民修建,文革初期被造反的村民毁坏。后北京知青也曾破坏,史铁生有过描写几十年后,在本村几位老知青关注下,这座破败古庙彰显出了历史文化价值。考古学者张燕也是关家庄插队知青,在孙立哲的资助下,她和同事对本村和周边村落古庙壁画的研究,是北京知青研究陕北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孙立哲曾在关家庄行医

(史铁生曾在关家庄喂牛  

(关家庄龙王庙“移修龙王庙碑”

 (关家庄龙王庙壁画内景

(关家庄龙王庙西墙壁画<局部>

(关家庄龙王庙东墙壁画<局部>

(黄土坡上一团绿树,掩映着关家庄龙王庙)    

王克明,陕北老知青,主要从事陕北方言和民俗文化历史继承性的研究。

——陕北文化
sbwh6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