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6月25日星期一

美国为什么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温元凯谈中国经济新时代和创新教育

温元凯

有人统计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请注意,不是科学家,而是发明家。从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开始算,2000多年中国居然只能排进去一个人,那就是一千多年前东汉的太监蔡伦发明的造纸。近500年,近200年,近100年,近70年,近40年,中国没有一个人可以排到这张表上去。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伟大的发明家谈什么创新?我们眼睛里看到的所有现代物质文明都是西方发现。所以说老实话,这几张表该不该贴到我们的科技部长的家门口?该不该贴到教育部部长的走廊里?贴到每一个大中小学的画廊里面?希望在什么地方?希望呢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了,希望只能在下一代。所以我们要推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得真正的用意就在这里。


当下中国的教育,是一个问题与机遇并存的领域,一方面教育改革的推进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等新科技的出现,无论学前、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说是商机无限。

6月20日,第一届蓝鲸科技峰会在北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应邀在峰会上做了主题为"中国当前的经济新时代和创新教育投资的新机遇"的演讲,演讲中的不少看法值得一读,特此推荐。

以下系演讲精彩摘选:


中国当前创新教育投资的新机遇


中国教育改革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正在成为中国上下里外谁都不满意,但是谁也无可奈何的领域。深化改革,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三个顽固堡垒,那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40年来这三方面的改革,只是动点皮毛而已,实质依然故我。

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改革高考应试仍然是太强大的指挥棒——以分取人、一考定终生,谁也怀疑,但是谁也没有办法。我们要重温一下毛主席1964年的春节谈话。毛主席早在60年讲过一句话,学生要看破分数,不做分数的奴隶,要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但是什么看破分数啊?怎么能不做分数的奴隶?怎么才能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谁也拿不出一套方案来!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的人要千方百计,甚至砸锅卖铁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和移民?中国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的学生已近百万。我当年是高考恢复的提出者,今天我是高考的批评者。要给大学更多的探索的自主招生权,要鼓励更多的人来探索国际化创新教育,要鼓励更多的人来创办各种新学,这也是我们蓝鲸教育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的事情。

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共识,教育体制改革的时候给国际化创新教育的投资和创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我们应该来创办一批新型的国际学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一家全国公认的像英国的这个哈罗公学、伊顿公学这样的名校。优秀的国际学校校长正在成为稀缺资源,另外短缺有眼光有远见的教育投资人,投资人校长办学团队,政府支持,有效的融合。但实际上我们国家不缺投资人,我们国家也不缺有眼光的校长,也不缺办学的团队,也不缺政府的支持,关键就是谁能够把他们能够做最有效的整合和融合

另外创办新型的国际幼儿园正在成为投资热点,创新性的移动互联网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短音频和短视频,正在普及最优秀的教师资源到每一个普通学生。

不少人应该知道,美国出了一个传奇的数学老师叫萨尔曼·可汗,比尔盖茨的儿女数学没学好,后来经过她的辅导学好了。比尔盖次送了他150万美元作为他个人的酬谢。有人要出10亿美元把它商业化,他拒绝了。可汗把他的课放在网络上,谁都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是听说现在美国百分之六七十的中小学数学老师已经不上课,都组织学生观看可汗的数学课,因为可汗比他们讲的好得多,学校老师变成了辅导答疑。这一个是我们最好的示范,怎么样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教学资源,能够通过移动互联,让每一个山区的贫困少年都能够收看,这是将来教育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喜马拉雅做了最好的尝试,所以创办短音频和短视频的课程,正在成为当前教育变革一个很大的投资商机。

我有幸在邓小平复出第五天的时候,参加了他组织的这个四天的座谈会。我当时是个小不点,因为参会的都是科技教育界的元老,我利用插话的机会向邓小平提出了恢复高考,被他当场采纳和表扬。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建议改变了后来中国千百万人的命运,所以我后来也成了一系列改革的一个参与者。

40年后的今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外汇储备国,这就给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从上到下要少一点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要多看到一点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多看见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才能发展的更好。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个人才短缺的状态,尤其是高端人才。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钱学森对温家宝的天问,这个问题问了已经十年,我还没有看到过一个像样的回答,没有看到过一条有力的措施来改变这个状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要来探讨以色列和美国的创新?

直到今天,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仍排在世界20名以后,中国最好的大学排不进世界前40名。中国几乎没有世界级的实验室、学派和学术大师。中国还非常缺乏世界性的超级跨国公司,我们对中国创新氛围很差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们应该问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个中央领导人向我提出过的问题,但是我的回答还不够好,今天我可以回答的比较好。

美国的人口只占全世界5%,但是美国人消耗了全世界25%的资源;美国掌控了全世界60%的金融。还有一个数据,我相信大家从来不会在中国任何一张报纸领导人讲话书本文件上看到过,那是我计算出来的——我认为美国掌控了全世界70%的高端人才当然我们这些人要把国家政府社会研究,美国怎么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美国的大学机构研究机构怎么鼓励创新创业、白手起家、包容。

我有一个讲演非常受欢迎,讲了十年,叫诺贝尔奖是怎样炼成的。我收集了1901年到2017年全世界一共出了六百十八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总结了诺贝尔奖的五大规律。

第一个规律,美国德国英国三个国家占了全世界诺贝尔奖的90%以上,美国就占了二战以后全世界诺贝尔奖的70%以上。也就是说今天世界上得诺贝尔奖70%是在美国上班的,在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只有一个,而且已经是一个84岁的老太太。中国今天不是很有钱吗?不是有的时候也挺骚包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在3万亿的外汇储备中间,拿出个300亿来请一百个诺贝尔奖得主到中国来工作,这件事情可行不可行?每个人三个亿,那些搞理论工作的也不要三个亿几千万就可以。来干什么?来当大学的校长。他们至少比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更有权威一点吧。来当研究所的所长,至少我们中国科学院近一百个研究所没有得诺贝尔奖当所长,来创办新的大学,新的研究所,有没有可能呢!

当然问题来了,他们如果到我们的大学当了校长,那我们的党委书记该怎么办?谁说了算呢?会不会就没有党的领导了?这就是对我们改革深化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个规律,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占世界诺贝尔奖的90%以上。第一名哈佛大学先后出了151个诺贝尔奖,第二名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出了101个诺贝尔奖。第三名英国古老的剑桥大学出了91个诺贝尔奖。第四名,芝加哥大学89个,第五名,麻省理工87个等等。那中国的大学在哪里?

第三个规律,这些大学有一些著名的实验室,现剑桥大学有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9个诺贝尔奖。我们华为算很牛了,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钱。任正非是非常重视研发人才的,但是这样的距离,恐怕还有遥远的路程要走。德国的古老格林科大学出了45个诺贝尔奖。丹麦算个小国吧,但是出了一个伟大的原子物理学家,带领的哥本哈根学派,出了12个诺贝尔奖。

第四个规律,诺贝尔奖30%是是师徒相传的,他有阶梯效应,他有传承,最长的传承五代人。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的各项政治运动,反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把大学研究所搞了个天翻地覆,很多著名的教授甚至自杀身亡。我们还能有这样的五代传承吗?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进行更加深刻的反省。

第五个规律,犹太人占诺贝尔奖35%。有人统计了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一百项发明,从1900年到1928年中国一项也没有,大家想想1900年到28年我们中国在做什么?1928年到1957年出了一项,60年代前半部分好一点,出了三项,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创造了世界首创的断手再植。1964年,农技校教师出身的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196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发明人工合成胰岛素,开创了人工合成生命的进程。但是大家注意,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直爆发到现在,中国就再也没出过一项被称得上伟大发明的科学发现。

又有人统计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请注意,不是科学家,而是发明家。从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开始算,2000多年中国居然只能排进去一个人,那就是一千多年前东汉的太监蔡伦发明的造纸。近500年,近200年,近100年,近70年,近40年,中国没有一个人可以排到这张表上去。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伟大的发明家谈什么创新?我们眼睛里看到的所有现代物质文明都是西方发现。所以说老实话,这几张表该不该贴到我们的科技部长的家门口?该不该贴到教育部部长的走廊里?贴到每一个大中小学的画廊里面?希望在什么地方?希望呢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了,希望只能在下一代。所以我们要推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得真正的用意就在这里。

我们看看最新的世界最好的20名大学,美国占了16所,英国占了三所。那么中国的大学在哪里?最新的排行榜,清华大学排49名,北大排72名,浙大125名,上海交大137名,也就是说,我们的一流名校排不到全世界的前位。

我是个蛮喜欢看电影的人,我发现美国人拍了很多科幻片,而国内电视上最喜欢放的是帝王片,这就是中美文化的不同,美国人喜欢科幻创新,美国的科技大佬都是科幻迷,那中国人喜欢研究的就是权力斗争,怎么勾心斗角,怎么拉邦结派怎么整人,这就是我们值得应该反思的问题。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