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苏小和:多年以后我们会感谢川普的贸易战

2018-03-27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贸易战是一个情绪化的概念,真实的意义,是国际贸易双方试图努力回到贸易规则的"强竞争"。人们之所以广泛使用贸易战这个概念,是因为看上去简单,通俗,形象。

自从经济学家李嘉图建立了一个稳健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个星球上的国与国之间就在做大生意,每个国家都在这个更大的贸易游戏中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由此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事实。到2001年,古老的中国终于想通了,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加入到了全球贸易的这个大游戏之中,中国人口众多、工资低廉、土地富足的比较优势,终于在国际贸易的游戏中获得了意义,拥有了不错的定价权。大量的衬衣、袜子、牛仔裤、鞋等看上去处在低端产业链的日用生活消费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赚回来大量的外汇。由此,中国经济终于找到了一辆巨大的经济马车:出口创汇。

出口创汇是中国如今变得财大气粗的最大原因,其他两驾马车"投资拉动"和"国内消费"都是乏善可陈。但随着出口创汇的规模越来越大,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常识意义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想在贸易问题上损人利己,通过贸易出超来换取国家财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出口规模足够大,同时让别国的进口规模足够小,中间形成一个贸易的顺差。如此,既拉动了本国产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又增加了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国内国际双赢,这么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贸易战或者说贸易强竞争,就是这么闹起来的。这里涉及到何谓财富的经济学定义。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曾经就财富的性质进行了缜密的表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之所以挥之不去,是因为人类对财富概念的理解有误。斯密认为,所谓财富,就是指满足消费者生活的日常消费品。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但有非常多的国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财富就是指国家有很多存款,斯密称之为"纸面上的金银",现在的概念叫做外汇储备。

对经济学理论最不了解的人也知道,所谓外汇储备,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存款。任何人都知道,如果存款放在银行里不动,存款就是一串数字,它是中性的,对消费者的生活毫无意义。只有当这些存款置换成日常消费品,参与市场流通,存款才会体现出财富的实际意义。

如果绝对坚守这样的常识,那么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模型,就应该是以货换货的贸易。任何以增加外汇储备为目的的国际贸易,都是对财富基本概念的背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从事国际贸易的时候,都以增加外汇储备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国内的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所以贸易战就成为人类经济生活的常态。

所以说到底,贸易战的本质其实是财富价值观的对峙。比如日本和美国长达几十年的贸易战,就是日本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尽可能多地向美国市场倾销他们的廉价产品,同时尽可能少地购买美国企业的产品。日本人通过国际贸易赚到的钱都存在他们的外汇储备库里,因为在管理者看来,还有比提高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更加重要的工作,比如防止国际金融风险,还比如加强国防实力,等等。

这种情况,美国人当然不愿意,因为长久来看,美国人的消费能力会被掏空,产业会空心化,边缘化,国家变成一个倾销市场,人民的就业空间缩小,收入减少,生活会越来越贫穷。这个时候没有别的办法,必须打贸易战,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让贸易对手大致回到贸易平衡的状态,使得对手对美国的出口和美国对对手的出口大致平衡。

事实上,在日美贸易战的问题上,美国一定会赢,理由很简单,美国经济底子好,市场大,企业家能力超一流,而日本相对要差一些。经过几十年的博弈,日本认输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从事国际贸易时都首先要搞定美国市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在和美国做生意的时候,都是贸易顺差,每个国家都在占美国的便宜。

美国的现任总统川普说,美国发动贸易战,是一个连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都不需要的决策,当所有人都在占美国人的便宜,美国发起贸易战,铁定赢。想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什么川普坚决要打贸易战了。没有人愿意在好日子顺溜的时候愿意打贸易战。美国经济经过这些年持续的贸易逆差,经济结构已经受到巨大的损害,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关键是美国的普通老百姓变得越来越穷。理解这个局面,就能理解为什么川普高举"美国优先"的竞选口号,会打败老牌政治家希拉里。因为美国普通选民,尤其是那些蓝领工人,那些指望着工资买房买车买咖啡喝的普通人,真的受够了。

当然,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不打贸易战,仅仅通过谈判,川普就能解决目前的贸易逆差问题,那就再好不过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想占便宜,而且那些占了便宜的人,已经养成了习惯。要改掉这个习惯,比戒烟戒毒还要艰难。也就是说,仅仅靠什么对话啊,谈判啊,就想取得贸易平衡,那都是哄小孩子的,川普可不是小孩子,他是个生意经。我预测,只要川普开打,这个贸易战至少延续十年,说不定要20年。因为需要这么长的周期,两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才会慢慢回到大致平衡的状态。





【我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国经济的开放都是被外国人逼出来的。】


 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不是我们铁定要输了这场贸易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分析中国经济的面相了。

理论上讲,按照我们的习惯,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认清形势,理解中美贸易的核心价值,在该认输的地方就认输,该妥协的地方就妥协。中国人历来有和气生财的智慧,而且,贸易战毕竟只是经济的强竞争,与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另一个选项,就是牙齿一咬,不和美国人玩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正中国人多,资源丰富,过去那么多年没有国际贸易,不也熬过来了么。这个世界谁怕谁,是不是。

我的分析是中国不会选择第二条路。理由非常简单,经过40多年的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中国人对钱财的热爱,已经到了类似于人饿了就要吃饭的程度,成了一种不可能改变的习惯。和美国翻脸,等于要改掉大手花钱的毛病,也要改掉出去走红地毯的虚荣心。这实在是太难了。中国俗话说,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是的,这40多年来,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学不会,但我们总算学会了财大气粗,总算学会了摩天大楼,总算学会了车水马龙。人过惯了富裕日子,忽然要过紧紧巴巴的日子,这种滋味肯定比死了还难受。所以我预测,中国人这回不可能把大门关上。

我在我的代表作品《百年经济史笔记》三卷本中,提出过一个新概念:被动开放的市场经济。第一次开放赶上的是大英帝国全球经济扩张的时代,1820年是一个节点,外国人进入中国,和中国的民间商人做生意,晚清也是跟着发了财。不过第一次开放因为鸦片战争、民族主义商战和洋务运动中止了。第二次开放是晚清谢幕之后,中国资产阶级迎来开放的黄金时代,不过到1927年,蒋介石全面推行国家资本主义,跟着希特勒学大政府经济政策,也中止了第二次开放,中国经济进入史上最封闭的时代。第三次开放则是1978年到现在了。

所以历史的逻辑看,当下中国经济的开放正面临着一个节点,贸易战会让我们再一次中止我们的开放政策吗?贸易战会让我们迎来第四次开放吗?

我预测,许多年以后,中国人会感谢美国总统川普,他发动的贸易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第四次开放。贸易战会逼着我们答应之前已经承诺过的各项开放政策,尤其是开放相关的产业,大面积引入外国公司。贸易战会逼着我们的经济结构真正开始转型,不再过度依赖出口创汇,开始真正想办法把内需市场做起来。贸易战会逼着我们减税,尤其是对外国进口商品减税,这会让更多的国内消费者有机会有能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进口货,事实上这是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翘首以盼多年的市场风景。贸易战还会逼着我们继续走出去,去学习外面的世界,进而承认自己的不足。

如果不是川普发动贸易战,我们自己是不会主动纠错的。我们的每次开放都是被外国人逼出来的。这样的表述,听上去不舒服,但却是事实。这是我们的集体性格,是我们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我知道很多人会在这里无法实现观念习惯的转换,因为这里存在这两个重要的观念陷阱。

其一是关于开放的理解。事实上看,当年用条约口岸、租界的方式推动经济的开放,今天用开放产业领域,引入外资公司的方式推动经济的开放,最大公约数是开放。但人们一旦进入事实语境,就跟不上趟了。多年来错误历史的洗脑,在开放之事上就会集体无知。

其二则是关于改革和开放的概念区分。改革基本上是内部事务,而开放就是指国际贸易。二者完全不同。多年以来我们的习惯性心理,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就是说,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我们的尺度总归是要大一些的,至少是可以商榷的。

想通了这一点,我就有了一点预测的能力:中国将会因为川普发动的贸易战,进入近现代经济史以来的第四次开放,而且这次的开放力度一定比前三次大很多,用官方的话讲,开放力度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