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7年7月8日星期六

吴戈:大陸終迎歧視惡果

雖然歐洲接納中東難民後面臨的嚴峻考驗受到中國社會廣泛關注,但終歸隔岸觀火。
在相當長的時期,「歧視」這一概念在大陸僅存在於官方宣傳中美國或南非黑人的遭遇,為大陸左、右雙方所共同反對。其實,在大陸內部同樣存在各種鴻溝及其帶來的歧視,諸如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幹部編制與工人編制、國人不得進入的友誼商店、平民見不到的特供食品,以及延續至今的北京、上海戶口與「外來務工人員」,甚至蘇南蘇北等種種地域歧視,只不過受到冠冕堂皇的政治口號或整體生活水平的改善所掩蓋,並不激烈。

時至今日,這些歧視已大部分淡化,然而一種全新的、更嚴重的歧視又已然在大陸相當一部分公眾中蔓延,形成一股濁流,並從恐懼、厭惡發展到仇恨。這種歧視的核心是漢族利益被剝奪和被威脅感,主要指向穆斯林和黑人,民族、宗教和種族三種歧視渾然一體。

誠然,這種歧視有其客觀的產生環境。在國內,新疆問題及其恐怖襲擊,以及沙特資助下伊斯蘭教瓦哈比派大肆傳播帶來的不安;政府在教育、治安乃至生活上為安撫穆斯林人口而過度照顧,以至西北部分回民在內地濫用優待政策欺行霸市,甚至錯誤地將回民等同於穆斯林,形成回民必須全民信教的壓力。

在國外,雖然歐洲接納中東難民後面臨的嚴峻考驗受到中國社會廣泛關注,但終歸隔岸觀火,即使知名度極高的女藝人姚晨擔當聯合國難民署中國親善大使,也並未激起公眾對難民問題的真正興趣。然而,出於對西方難民政治的一知半解,也出於漢族利益被剝奪和威脅的不安而產生的極端狹隘、敏感和心理失衡,國內從媒體到網民仍對原本就兩極分化的歐洲難民問題信息普遍地斷章取義、添油加醋,不斷強化「難民已將歐洲禍害得千瘡百孔」的「事實」認知,並將主張平等、包容和多元價值觀的歐美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和姚晨等代言人羞辱性地稱為「白蓮花」和「聖母婊」。

這一傾向中強化狂熱民族主義、煽動排外、仇外情緒、自甘封閉和被愚民等價值,迅速為別有用心的政治勢力看中。2017年6月20日的「國際難民日」後兩天,這一勢力偽裝中立的某網站發表署名某巨型政治組織中央的文章,極力誇大中東難民已經入華的威脅,並誘導一些仇穆、仇外的自媒體對姚晨發起文革式的圍攻。

幸而,中國已經接收難民的情況在聯合國網站上一目了然,事實層面的謠言很快為一些網友澄清,但盲目情緒一旦形成,絕非事實所能扭轉。而中國政府一系列錯誤政策和社會日益嚴重的不平等,又都為這種情緒的強化不斷添磚加瓦。

比如,有媒體報道不久前一名21歲的津巴布韋女子在揚州生產,當地副市長攜市外辦人員前往探望。從民間外交角度來說,這顯然也有點規格過高。聯繫到現行教育政策將留學生數量作為高校評價重要指標,全國大學普遍以極低的門檻和優厚的資助盲目擴大留學生規模,特別是非洲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的黑人留學生,這對教育資源已然緊張和嚴重不公的大陸公眾當然是嚴重的刺激;同時有報道稱內地某地一孕婦臨產送醫途中為交警阻攔,直到區區幾個當地縣領導出席某開幕式通過後才放行;還有「遼寧」號航母赴港開放港人參觀,而海軍艦艇在大陸的所謂開放門票幾乎全部為政府關係和家屬獨佔;「長征-5」號運載火箭事故,境內迅速切斷直播,但對境外的直播繼續且詳細得多。最可笑的是,就是煽風點火的某政治組織中央,對這些刺激視而不見,還在裝腔作勢地繼續煽情——「作為中國人還有什麼理由自卑呢?」

殊不知在相當一部分公眾,尤其是包括相當一些在更多問題上三觀頗正的公眾當中,對穆斯林、回民、黑人的排斥乃至仇恨已然固化,更不用說在另一部分原本就思維方式殘疾的狂熱公眾中,大漢族主義、大國沙文主義、窮兵黷武、殖民主義、種族主義,以及血統論、等級制、厚黑學和精致利己主義等陰暗情緒正躲藏在傳統文化復興和愛國主義等遮羞布後,迅速彌漫,中國社會原本就慘不忍睹的公平公正問題勢必更加惡化。

這些,當然都是某些政治勢力情有獨鍾的政治工具,只是在當今時代,對這些濁流的煽動和利用將為國家和社會帶來何種後果,恐怕也絕非煽動者所能預料和控制的。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