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7年7月12日星期三

吴戈:在中印邊界問題上中國有哪些觀念誤區

如果中國在邊境修路是為「一帶一路」的貿易運輸,也應消除對方防務上的顧慮。即使軍事防禦上需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也至少要與印度增信釋疑。
關於中印邊界問題,筆者姑且以大陸最受追捧的某民間軍事博主的一些說法為例,探尋中國官方和社會輿論中有關的觀念誤區。

此人寫道:「乃堆拉山口曾是『絲綢之路』南線主要通道」。顯然,按「一帶一路」的精神,通商是大好事,是大國必備。可他又忘不了「歷史上,19世紀末清政府迫於英國壓力在亞東設關通商」,通商轉眼又成「百年屈辱」證據。也就是說,英國不逼,中國連「絲綢之路」都永久廢了。

儘管如此,出於地利,西藏歷史上仍與英印當局有更加密切的宗教和商務聯繫,後者也因此享有亞東和江孜的商務代表處、租界性質的邊貿市場、駐軍、海關、郵電權和享有治外法權的12個驛站等特權。這些都一律被每每聲淚俱下痛陳「百年屈辱」的大陸官史和課本視為帝國主義侵華鐵證。其實,關於近代史上的租界、中國海關權、治外法權等問題,近年已有不少客觀的常識普及,籠統作為屈辱和罪惡的認識已被充分證明為集體無知。

然而,正是1952年後,西藏的一切非共力量統統銷聲匿迹,1962年衝突後乃堆拉口岸也被關閉。這一關就是44年,這期間,中國再次把「絲綢之路」拋到九霄雲外,只剩「反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揚眉吐氣和「印度地區霸權主義的侵略野心是邊境一切衝突罪魁禍首」的理直氣壯。

後來,需要從參與全球化經濟合作中獲得巨額利潤,惡補國力了,中國突然大方地開放口岸,又不怕地區霸權主義侵略乘虛而入了。有人說中國變強了當然不怕入侵,可是且慢,中印之間中國可是從1962年就一直強啊,而且強到打得對手滿地找牙,別告訴我你是2016年才強的。

麻煩的是,開放歸開放,「一寸都不能少」又念念不忘。於是,1890年條約有如一盞正義公理的明燈,1952年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和英印特權的氣勢銷聲匿迹。大清國簽的條約到底哪個平等,哪個不平等?反正有用的就平等,沒用和不利的就不平等。

如果不是這位軍事博主不顧官方「中印邊界錫金段是已定界,多年沒有衝突」的口徑而貿然披露,國人恐怕還大多不知道1967年洞朗地區衝突。據說起因於1960年後駐錫金印軍多次越過乃堆拉山口侵犯中國領土。

可見那時錫金就不獨立了,可中國不光在1962年痛打印度時沒有幫錫金,反而在57年後的今天大談「錫金復國」,這忙幫得可夠晚啊。要知道2003年中國已正式承認錫金為印度一個邦,而且硬沒有向全國人民張揚,只是悄悄修改地圖。

關於這次戰事,這位博主還揭露了鮮為人知的事實——「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後,印度進一步強化了對錫金的軍事侵略。我軍為牽制印軍,支援巴基斯坦人民反對印度入侵的鬥爭,進入洞朗地區的乃堆拉山,並控制了山口」。1890年就「已定」的邊界,中國為何1965年才「進入」並「控制」,而且目的是為了牽制印軍。

其實,中國這一地區夾在印度錫金邦和不丹之間,防禦上極為不利,特別是如果印度控制其稱為「多蘭高地」的洞朗地區的話。或許這可以解釋中國為何需要以山脊線為界。其實看中國的地圖,中印邊界在多處,特別是藏南,又遠遠越出了山脊線,向山下延伸。

要山脊就行了吧,可這位博主又披露了更可怕的背景——從進攻角度看,洞朗就像一個楔子插在錫、不中間,遙望僅數十公里外的狹窄走廊。中國軍隊若順河南下,數小時內即可將印度本土與東北整整7個邦的陸上聯繫一刀斬斷。而且,中國近十幾年在西部邊界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遠遠領先於印度。「如果中國在此處修建快速公路甚至鐵路、機場,形成大規模快速部署能力,將對印度東北部構成巨大威脅。根據2011年公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方案,中國已計劃擴大現有的拉薩至中尼邊境樟木的鐵路,最終到達加德滿都。同時從日喀則修建一條支線直達亞東,並通過乃堆拉山口與錫金相連」。

爭藏南就爭吧,可是以肢解印度為手段而且毫不掩飾,不佔理也不聰明。藏南可只是這7個邦的一小塊。有人說兵法講的就是圍魏救趙,可領土爭端不宜擴大為全面戰爭,否則爭端只怕更難解決,也是大國常識吧。話說回來,中國1962年就那樣威武,現在又如此強大,可為甚麽印度還總是「入侵」不收手,而中國再沒有亮過劍呢?這完全是要了面子丟了裏子啊。

其實,中國的利益盤面並非理不清:要「一路一帶」,就要下決心解決領土爭議而千方百計避免武力,這可能需要共同讓步才有得談。此時至少需要承認藏南有爭議,而不宜拼命強化魂牽夢縈和「一寸都不能少」;鐵了心要「一寸都不能少」,就要承認這裏不適合「一路一帶」;兩頭都想要,印度只能既不信你的「一路一帶」,也不同意你的「一寸也不能少」。

因此,如果中國在邊境修路是為「一帶一路」的貿易運輸,也應消除對方防務上的顧慮。即使軍事防禦上需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也至少要與印度增信釋疑,至少不能放任嘴炮們大吹洞朗對肢解印度的價值,相反,官方要主動澄清無意威脅印度本身。即使與貌似友好的鄰邦,中國在黑龍江修建的中俄大橋,對方那一半就是不動工,種種原因值得深思。

1979年中越戰爭,中國先大力宣傳領土被入侵,忍無可忍,後又並不限於「收復失地」,而是有意突入越境一定範圍,構成威脅河內之勢。這顯然不完全是領土爭端,而是突出「懲罰」,而且是圍魏救趙式地重點懲罰越南「入侵」柬埔寨。效果如何不好說,最終紅色高棉還是沒了。而且,中越戰後多年才經過談判簽約正式劃定了陸上邊界,那當年未劃定界上的「入侵」是怎麽判定呢?如果只要超越實控線就是「入侵」,可是一方實控的地方有可能真不屬於這方,反之亦然。

然而此戰成了中國解決邊境衝突的宏偉範例,其經驗放之四海而皆準。在中印邊界等諸多領土爭端中,大陸當前顯然受這一系列誤區影響,行為模式既不得理也不得利。諸如,自己主張的地方從不承認有爭議,歷史依據更是不允許有任何置疑,這自然與對方無法談判或根本談不攏,但責任也永遠是對方的。要打不敢打,卻又嘴硬,一旦籌劃和輿論造勢起來連控制衝突升級的意識也沒有,言必稱「打痛」,仿佛這樣逼人讓步自然證明了自己的領土主張是人間致理。

而國人對邊境衝突升級到大國全面戰爭的展望卻如此輕鬆隨意,媒體紛紛以歷史回顧和兵力對比湊熱鬧,裝作不知道這需要身邊的青壯年血流成河,或者私下說穿——這些年中國社會哪次喊打喊殺當了真呢。可見這個國家「妄戰」之虛火有多旺盛。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