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

中国式新殖民主义?(四):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纽约时报 BROOK LARMER)

12月底的一个早晨,纳米比亚保育生物学家克里斯·布朗(Chris Brown)独自在温得和克的办公室里工作,突然听到门口传来砰砰的敲门声。他冲出来,发现两个身穿纽扣领衬衫,怒气冲冲的中国男子——他们是中国大使馆的一秘和二秘。布朗说,其中一个人通过大门扔进来一封皱巴巴的信,大喊道:"一派胡言!你在破坏中国的世界形象!"

这几张纸正是布朗两天前亲手交给中国大使馆的——然后还发给了其他外交使团、媒体和国际组织。该信件由当地45个环保团体签署,包括布朗自己的纳米比亚环境事务所(Namibian Chamber of Environment)在内,信中指责中国公民在纳米比亚进行商业性野生动物偷猎的情况急剧上升,并且严厉指责大使馆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予以阻止。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纳米比亚已经因偷猎失去了将近200头大象与濒危的犀牛。 11月,一名携带18只犀牛角的中国走私者在约翰内斯堡机场被抓获,它们全部来自纳米比亚。两个月前,四名中国男子因为在2014年试图走私14只犀牛角,被判入狱14年(犀角粉是一味传统中药,据信可以增强免疫力)。布朗希望这封信能够激起回应,但是此次造访是他始料未及的。

"你侮辱了中国的善意,"一名外交官提高了声音说。"只有少数几个中国人参与偷猎。"

"不,是中国的需求正在拉动所有这一切,"布朗答道。"我认为你们正在试图剥夺我们所有的资源,带给中国。"布朗说,一阵大喊大叫过后,他邀请两人进来。 他们坐在会议室里翻看他的活页夹,里面塞满了被宰杀的犀牛与大象的照片。"他们变得愈来愈安静,"布朗回忆说。几天后,他和中国大使见了面,后者告诫他不要让一些"烂苹果"坏了整个华人社区的形象。布朗再次坚称这是一个更为系统化的问题。"听着,我们可以再施加一点压力,让你们的处境变得更糟,"布朗回忆自己当时这样说,"又或者我们可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布朗说,最后大使同意加入反偷猎斗争。

中国对自然界的豪取强夺已经名声在外,这也是该国全球扩张过程中最令人不安的方面之一。在价值190亿美元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里,中国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但是中国人愈来愈渴求珍稀奇异、效果存疑的药品,这在全球范围内令犀牛、大象、鲨鱼和老虎的种群遭受摧残,也在从刚果到柬埔寨的各地雨林中刺激着非法木材作业。黄泓翔曾是一名中国记者,曾在纳米比亚调查象牙和犀角偷猎情况,他在肯尼亚启动了非营利组织"中南屋",帮助中国公司和社区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在很多全球环境问题上,中国人是问题的一部分,"他说,"所以他们也必须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达马拉兰是纳米比亚西北部一片干旱的地区,嶙峋的岩石露在地表之外,偷猎令这里深受其害。"本地人受到中国市场引诱去杀害犀牛,"我的纳米比亚向导塔菲(Taffy)一直在追踪大象和犀牛的痕迹,他告诉我。"犀角最后似乎总是落到中国人手里。"过去,提倡动物保护的主要是纳米比亚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变化。"黑人曾经认为白人关心动物多于关心他们,"纳米比亚记者施诺维恩·伊曼纽尔(Shinovene Immanuel)说。"但是现在偷猎已经失控了,所有人都很生气。"

中国的一些商业计划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也激起了日益强烈的公愤。一家中资公司谋求在赞比西地区清除一片森林,建立烟草种植园,那里位于纳米比亚唯一一片原始森林之中,面积几乎是曼哈顿的一倍,而且该地的沙质土壤并不合适种植烟草。另一家中国公司想建立宰驴场,以满足中国对驴肉和驴皮日益上涨的需求(后者被视为一味中药)。去年秋天,一家位于纳米比亚的中国公司提出申请,要在纳米比亚海域捕捉虎鲸、企鹅、海豚和鲨鱼,以将之出售给中国的水上主题乐园。为此,本地活动人士抗议了几个星期,直到该公司撤回提案。

布朗的信件获得义愤填膺的回应三个月之后,中国大使馆主持了一场更为平和有礼的会晤,邀请纳米比亚活动人士与60多位中国商界领袖参加。会上大肆宣传中国近期已禁止所有象牙销售,还播出了一个反偷猎宣传视频,由篮球明星姚明出演,驻纳米比亚使馆临时代办李南谴责了偷猎行为,并告诫中国公民遵守纳米比亚法律。李南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我,在布朗的邀请下,他将于本月造访位于纳米比亚北部的犀牛栖息地。他说,两国也正在组建一个联合执法工作组,以打击跨国野生动物犯罪分子。

黄跃权也公开表示,反对偷猎,但是另一张大网正在向他逼近。 2月1日,这位大亨和另外四人(其中三人为中国人)因参与一项所谓的纳税欺诈计划,在温得和克国际机场遭到逮捕,涉案金额近3亿美元,是纳米比亚历史上最大的案件。纳米比亚对30多家被控隐瞒非法收入的中国公司已经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这次逮捕行动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据报道,黄跃权在拘留期间曾经试图和根哥布总统取得联系,但他的商业伙伴拒绝提供帮助。 "我的'朋友'被逮捕,在监狱里度过了一个晚上,此事没有受到任何干涉或干预," 根哥布后来对一家当地报纸说。"这是因为在纳米比亚,我们维护法治和分权,我们以拥有完全独立的司法系统而自豪。"

黄跃权本来拥有庞大的关系网,现在却发现所有的关系都断了。2月中旬,他在交纳7.5万美元的保释金后获释。不久后,他声称,针对他的税务欺诈案是基于过时的信息。太阳投资集团的副总经理夏力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实际上,黄跃权8年多前就从该案提到的金凤凰公司撤资了,但这一变更没有被记录在官方的电脑系统中。夏力力表示,审判结束后,黄可能会对那些攻击他的公司的人提起诉讼。与此同时,这位爱交际的企业家也许要更多地独自进餐了。前不久,他邀请一位老朋友外出用餐时,被婉转地拒绝了——这位权力掮客突然间变得无人待见。

逮捕一名极其成功的中国商人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但也是纳米比亚与中国关系正被重新调整的又一个信号。李南在接受邮件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喧闹的当地媒体在"努力煽动种族主义情绪和仇恨"。不过,纳米比亚的敌意远不及有些其他非洲国家:赞比亚的一个中国煤矿多次爆发骚乱,2012年的一次骚乱导致一名中国经理死亡;上个月,乌干达坎帕拉多次爆发抵制中国贸易商的混乱抗议活动(乌干达对中国人不断加深的怨恨让人想起了另一个时代:1972年,独裁者伊迪·阿明[Idi Amin]驱逐了早期的一批印度商人移民)。

不过,中国和纳米比亚最近的紧张关系在该国各地的警察检查站暴露无遗,在那里,中国公民经常被挑出来接受检查。警方称,这项新政策已经破获了数起野生动物走私案。上个月,黄跃权的副手夏力力在机场道路的检查站被要求靠边停车。警察搜了他的身,逐一检查了他的行李,还搜查了他的汽车。"他们一直在喊:'犀牛角,犀牛角,犀牛角在哪儿呢?"夏力力回忆说。"这样的事居然会发生在纳米比亚,这让我很震惊。我们一直认为这个国家是我们全天候的朋友。"

傍晚,照耀在哈萨博铀矿上的阳光开始减弱,约2000名纳米比亚工人中的大部分返回沙漠营地。迪兰·邓等中国工程师乘坐公共汽车穿过荒芜的沙漠,返回斯瓦科普蒙德和阿马蒂拉大道上的小房子。他们一起吃完中餐后就散开了。邓走回自己的公寓,在电脑上花了几个小时完成行政和监督任务。"真正的秘密是,"邓说,"我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而其他人都是工作8个小时。"

那是4月份一个寒冷的周六——南半球的冬天即将来临——邓再次加班。他错过了这里仅有的几项娱乐活动之一:周六下午在当地体育中心举行的篮球比赛(现在中国在纳米比亚的国企很多,他们每年举办由15支球队参与的锦标赛。今年,在沃尔维斯湾修建港口的中国港湾工程公司获得了冠军)。在斯瓦科普蒙德的海滨漫步时,邓不再身穿卡其色采矿制服,而是穿着牛仔裤和QuiksilverT恤,拿着一杯卡布奇诺。他眺望着澎湃的大西洋海浪,看起来像一名游客。在这里的近四年时间里,邓没有太多机会旅游,不过前不久,他利用一个假期前往埃托沙国家公园(Etosha National Park)进行了一次野生动物游览之旅。

在哈萨博的泡泡里生活的迪兰·邓和同事们,基本感受不到中国与纳米比亚的紧张关系。这些遍布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型中国项目,就像是落在遥远星球上的宇宙飞船。中国的工作人员往往没什么动力——或自由——去探索这个异域环境,尤其是在食物、住宿和交通工具都由这艘国有母舰提供的情况下。累人的工作会磨掉他们对周边环境的所有好奇心。在今年4月返回中国的一趟班机上,我身旁坐了一位员工,他刚在赤道几内亚待了两年——却还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哪。

相比之下,善于利用科技产品的迪兰·邓可以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上找到自己的确切位置,尽管他的生活大体局限在相距43英里远的哈萨博与斯瓦科普蒙德之间。在纳米比亚生活比在中国省钱——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在阿马蒂拉大道上的免费饭食——因此他攒下了一小笔钱。2014年,当一个中广核代表团从中国去哈萨博访问时,迪兰·邓和代表团中两名女性中的一位聊了起来。之后两人开始通过网络谈情说爱。今年1月,迪兰·邓回了趟中国,返回纳米比亚的时候手上戴了一枚戒指,令哈萨博的同事们大吃一惊。他和那位代表团成员结了婚——使命完成——成了那里为数不多的已婚人士。他希望哈萨博明年能发挥出全部潜力,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对中国来说很重要,"他说,"我想参与其中。"

走向世界的中国移民——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找到据点的冒险者——像中国本身一样丰富多样: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有没上过学的,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为私企工作的,也有在国企的——甚至还有给自己打工的。他们不是铁板一块。但在这些遥远的地方,他们以一种在14亿人口的祖国不曾有的方式彼此相连。他们的团结不仅因为他们有相同的饮食、文化或语言,也不只是因为都被抛到了一个严酷的环境中。将这些个体绑在一起的,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即他们在海外的存在会令中国变得更好、更强大。正是这种共同的坚定信念——以及扶持了这种信念的政府——使中国成为一个巨人,一个在其他国家的眼里既是福音也是灾难的国家。

Brook Larmer是《纽约时报杂志》的作者。他最新撰写的文章是关于在美国上高中的中国学生。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纽约时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