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

管见:在深重的黑暗之中

电视连续剧《琅琊榜》海报


"六四"血腥镇压之后,邓小平谋求在血泊中重建党专政,进而突破保守派阻力,接受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以低人权、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而崛起,更以其极权主义混合威权主义,影响全球。


镇压八九民运的"六四"政变


又是六月将至。又是"六四"将至。


八九民主运动,及其遭到"六四"镇压,至今已二十八年。


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到其夺取全国政权,也是历经二十八年。用毛泽东的比喻说,那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此后的"长剧"里,前三十年"继续革命"的实践起伏折腾。接着的十年,试图通过改革开放而改弦易辙的努力,同以改革开放谋求党国新生的努力,两相较量。其时,中共经历了"文革"惨败,其自信心严重受挫,而社会中自发地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及民主的趋向,顽强地表现出来。尽管保守势力不断地搅起寒风,这十年中的理想主义基调仍清晰可辨。


终于,延续此前历次学潮、由悼念胡耀邦而触发八九民主运动。它高喊反"官商"反"官倒"口号,同时,实践自由结社和示威游行的公民权利,仿效波兰"团结工会",组织独立学生组织,及其它民间自治组织,要求与党政机构对话,要求依宪施政、罢免李鹏政府。


青年学子挺身而出,市民支持学生们突破军警阻拦。公民意志在运动中表达,理想主义支持着人们以热情直面社会现实,较少畏惧,较多参与。从北京到各地,星火燎原。


保守势力坚持其僵化立场,施展手腕打击民主运动,并谋求"倒赵",邓小平也认为在宪政面前退无可退。他们站到民众的对面,从开始即下决心铁腕镇压,直至酿成中共党内开明力量全面失败、八九民主运动遭到残酷镇压的"六四"政变。


市场化:党专政的新的实践


血腥镇压之后,邓小平谋求在血泊中重建党专政,进而突破保守派阻力,接受市场经济。


市场化进程顺应国际经济潮流,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得到广阔的全球市场,中国经济以低人权、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而崛起。党专政重新建立起自信心,浴火腾飞,屹立二十八年不倒,更以其极权主义混合威权主义,影响全球。


实践接受检验,世人有目共睹:在市场化实践中谋求发展,是党专政的新的实践。


然而,经济逐渐发展,现实社会之中,国有体制与现实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之间的基本矛盾,以及中共一党专政及其卵翼下的权贵集团与人民大众之间的主要矛盾,也随之深化。


矛盾在发展,在表面化。


前年开始,内地播出一部大体为虚构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讲述一个翻案故事,引人瞩目。它不同于那些后宫宫斗剧,亦非悬疑断案剧,当然也与现代民主政治不同,朝堂之上不是主要战场,更多的是暗中争斗,动心机,用权谋,描述政治计算。它引人注意,因为它演绎的翻案之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八九民运乃至六四镇压至今的过程,但对这种联想,则鲜有谈论,它的热播也显然不受这种联想之影响,更是意味深长。


影射现实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网上曾有网友"歪批",说这部电视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涉入六四的标准红二代,依托体制外健康力量如民营经济及非政府组织(NGO),辅佐体制内被边缘化的开明人士,利用太子党和团派的鹬蚌相争,不断壮大体制内健康力量,使之成为主流政治集团,最终为六四平反,开启政治体制改革"。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部剧作可以让人想到,邓小平李鹏之流诬八九民运为"暴乱"而血腥剿灭,酿成黑案,然而,它展开的故事更让人看到,那本就体现着专制王朝之"常态"。这当然比单纯影射的格局,大出了许多。


该剧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为主线,锋芒则指向权力本身──权位使人迷失本心,君王心中的"天下"与国人的天下渐行渐远。剧中"梁王"直言,没有人可以逃脱权位的制约。该剧看似全力构筑否定这一断言的氛围,却难以否认,此话其实恰恰道出了王朝政治的真谛。


现实的中国,已经与"大梁"很是不同。中共党政官僚机器,不会允许"麒麟才子"及其掌握的那样庞大的江湖(民间)力量生长起来,也同样不会允许中国政治中有"朝堂政治"成长为议会政治的空间。迫使"梁王"本人同意重审那件基本上证实为冤案的旧案,极具震撼力,而现实中的改革开放,则只能控制在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专政党手心里,却是当今改革开放的悲剧。开明力量不能从黑箱政治产生,似乎又只有从黑箱政治中才能脱颖而出这简直就象是马克思当年论述资本,说它"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马克思解开了那个谜团,而中国政治的现实,似乎更复杂得多。中国的共和政治被人浸在泥沼酱缸里,动弹不得,难怪有人煞有介事而孜孜不倦地论述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


"大梁"虽不好,毕竟尚有健康力量在行动,而中国崛起之际,公民社会几无立锥之地。习近平把"中国梦"做到这等地步,可以算作他的丰功伟绩。




——《动向》2017年5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