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

刘锐绍:法律包装下的极权


其实北京不单不愿意让梁、游二人再次宣誓,还要杜绝一切可以宣示"港独"的平台。

全国人大副秘书长李飞举行记者会回应人大常委会就《基本法》第104条释法。
全国人大副秘书长李飞举行记者会回应人大常委会就《基本法》第104条释法。 摄:Andy Wong/AP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知怎的,脑海里忽然涌出叶振棠和麦志诚的歌声:"努力兴建,尽情破坏,彼此也在挨……….难为正邪定分界。"
真巧!这些歌词不是正合眼前光景吗?试想,昔日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目标,其后努力兴建(至少在构想上如是);可是,今天的领导人却按照眼前的政治需要,正在对"一国两制"尽情破坏,弄得官民也在挨──官方承受著自己制造出来的莫名恐惧,为不存在的被推翻危机担惊受怕;香港人则承受著"一国两制"破灭的梦魇。一边厢,官方理直气壮地说,保护国家安全,反对分裂,是天经地义的事。另一边厢,香港人则高呼:国家安全不等于政权安全;为民主、为自由,抗争到底。正邪之间,难以划界。

趁机压低"两制"空间

其实,在划界之前,不妨看看处理的方法。全国人大就《基本法》104条释法,处处显露的特点是,北京相信的是权力胜于一切。从《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的解释可见,北京希望一锤定音,然后压倒一切反对声音。而且,李飞所说的范围不单涵盖宣誓,还涉及更广泛的层面。例如,他谈到授权者与被授权者的关系,就是后者必须执行前者的指示,至于前者的权是谁人授予的?李飞却置之不理。也就是说,中央授权地方政府执行它的命令,但中央政府是谁授权?或者有没有经过人民的授权?则完全回避过去。
其实,"宣誓风波"发展至今,已不单是"有没有方法解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诚意妥善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当"宣誓风波"出现后,泛民阵营和建制阵营都有人尝试从中协调,希望不要碰撞得玉石俱焚。按主流民意,"青年新政"两名议员梁颂恒、游蕙祯在宣誓中的表现,的确令人气愤。他们不单藐视了立法会,也侮辱了自己的民族,应该受到严厉批评。所以,泛民一方的人在两边沟通时建议,如果让他们再次宣誓,他们必须正正经经地宣誓。
不过,另一方则表示,必须先行道歉,否则以后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胡闹,然后又继续享受议员的待遇。可是,当道歉要求提出后,这一边又认为,"青政"二人愿意正正经经宣誓,已是用后来的行为修正第一次宣誓时的错误,可算是一种道歉了。有人还反问:共产党不是都这样做吗?他们过去犯了那么多错,但从来没有一次公开道歉。他们不是用后来的行为修正自己的错吗?意见来回交往,有心人努力劝说。
最后,官方认为即使道歉和正经宣誓,也不能给予第二次宣誓的机会,协调工作失败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实北京不单不愿意让梁、游二人再次宣誓,还要杜绝一切可以宣示"港独"的平台。于是,趁这个机会来压低"两制"的空间,把中央的权力无限扩大,同时也想让香港人不要多想什么三权分立和司法独立了。换言之,法律和释法只是外衣,包装著北京的政治意图。

"四独合流"的杯弓蛇影

在在显示,北京担心"港独"的思潮和行动愈来愈受到支持,更担心"港独"、"台独",以至"疆独"、"藏独"走在一起。在北京眼中,这称之为"四独(毒)合流"。在这种杯弓蛇影的恐惧下,北京把一些鸡毛蒜皮的现象看得煞有介事,例如香港与台湾青年的交流活动,平时算不了什么事情,但此刻却变成了"'台独'与'港独'互相支持,交流经验"。
这里有一点非常奇怪的心理。其实建制派人士也有跟台湾交往的事例,但北京认为这是"深入敌营的摸底",只要建制派人士事前向有关方面打招呼,事后跟有关方面汇报就行了。这种心态说明,中共要求一切在掌控之中。在它预知范围以外的事情,都会无端蒙上神秘的薄纱,慢慢发展成为它心里的无名恐惧。
其实,中共在"台独"、"疆独"等问题上,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责任,只把责任推到分裂分子、外国势力、敌对势力之上。随便拿所谓"台独"为例,在台湾的不同民意调查中,支持"台独"的比例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几,但当江泽民在2005年推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后,支持"台独"的比例陡然上升近27%。其后,北京稍为收敛气焰,"台独"的支持度又下降至平时的水平。可见,北京的狂轰滥炸、颐指气使、财大气粗,正是催谷"台独"的最大推手。
大家还记得2000年陈水扁竞选总统的时候吗?那时候,北京正举行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国家总理朱镕基在记者会上警告台湾人不要选出有"台独"倾向的人当总统。结果此语一出,有力地协助陈水扁进入总统府。在投票前的五天,我曾访问陈水扁,当时他还表示"过几天就不会再忙了",显示他也没有信心当选。可是,朱镕基的话一出,陈水扁忽然感到希望重来。结果,他就以不到百分之四十的票数成为总统,既乘连战和宋楚瑜分裂之机,也拜共产党批评所赐。北京有没有吸收这些"恶形恶相的教训"呢?
如今,北京似乎可以驾驭一切,"港独"的气势被压下去了,不听话的人也被赶出立法会外。但是,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的抗争只会持续下去,就像1949年之前共产党向国民党抗争一样。当然,暴力的抗争暂时不会太强烈,因为香港暂时仍未到达暴力抗争的临界点,而香港的主流民意也反对暴力。不过,如果北京的压力不断加大,愈来愈只强调"中央权力"而不理会香港人的意愿,那么只会把不满的情绪向临界点推进。
目前,北京只崇拜权力、财力和武力,而它的确有能力驾驭一切,但这只是眼前的现实,并不代表永恒。北京能否从历史中醒悟,只有看他们自己了。
(刘锐绍,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曾任《文汇报》职驻北京记者)
——端传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