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

茉莉:满屏争唱“宽衣”词——谈G20时期的讽喻诗

那一刻,可悲和可笑的事情骤然相遇,就像雷电相撞迸发出火星,人们的诗歌灵感突然一齐迸发出来。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风头十足地在杭州G20峰会上演讲,不幸将"通商宽农"念成了"通商宽衣"。

这一句口误激起了一阵阵网民狂欢,带来一股股吟诗作词的热潮,以"宽衣"为题材的讽喻诗顿时疯传网络。

西方人将讽刺诗定义为:"批评邪恶与愚蠢的诗。"中国传统讽喻诗往往"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 "。在人民被禁言禁声被驱赶的政治高压之下,诗歌就像一根根闪光的银针,刺破了西湖会议那个浮华骄奢的大气球。

天上掉笑柄,习皇遭奚落


异教总是需要崇拜的。一个红二代出身的领导人,不管自己家庭曾怎样深受毛泽东迫害,为了集权称皇,也模仿毛泽东搞起个人崇拜来。G20峰会对习近平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他要借此机会展示"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况,炫耀自己作为新崛起的大国领导人地位


然而,一个小插曲闹出大笑话。"通商宽农"本意是促进贸易,放宽农政,一旦变成"通商宽衣",就成了一个令人喷饭的笑柄。网民纷纷说他"没文化"、"没做功课"、"丢尽了知识青年的脸"。由于中国成语"宽衣解带"容易让人产生色情联想,网上因此还有不少性方面的揶揄。

任何人都可能说错话,政治人物的口误本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利用权力压迫人民,封杀所有异议,这时,当权者的一句口误,就好像一座铁筑大坝露出来的一丝裂缝,嘻笑怒骂的讽喻诗一首一首如泉水叮咚,直涌出来。

"惊天动地G20/ 万国元首来捧场杭州西湖已戒严君王得意大会堂。"(一剑飘尘)"千古盛世明主君,列国峰会论玄机。轻关易道通商路,满屏草民笑宽衣。"(胡杨)

这一类诗歌虽然朗朗上口,却并不是特别的深刻优美,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如此大受欢迎,如此被人广泛传播呢?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当一个童话故事迎合了很多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需要,它才会被反复地重述。"这类诗歌与当前的现实休戚相关,表达了人民淤积在心却无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幽默成了中国人保持精神健全却比较安全的发泄口。当傲慢与伪善的独裁者出丑,自炫博学的人露馅,成为滑稽嘲弄的对象,奚落他的笑话便冒出来了,其内容越是接近现实,命中率越高。在哄然大笑之中,人们享受了喜剧性的快感,其自由精神获得了胜利。



讽喻诗来自愤怒与沉痛


马克思曾引用古罗马的一句诗:"愤怒出诗人。"网络诗人无眠的小诗《宽衣一笑》,几乎就是对这句西方名言的中国阐释:


"当全国网民对'疯会'扰民怒不可遏的时候,
'宽衣'来了,就演变成一场狂欢。
"有多少开心的欢笑,就有多少压抑的愤怒。
有多少调戏的段子,就有多少隐忍的鄙视。"

为什么人民会对G20杭州峰会怒不可遏?网友们说:为20人聚会,赶走200万人。开两天会,花销2000亿。如此骄淫奢侈、挥霍无度。历史上只有殷纣王、隋炀帝,可有一拼。

章立凡在《猴年竹枝词:盛会二首》中写道:"艳俗穷奢表面光,/ 华夷盛宴舌尖忙。草民膏血洪荒力,化作御沟一段翔。"这首诗直斥统治者的腐败,与《诗经》中《相鼠》的讽喻传统一脉相承。

又如释梦驴的五言诗《咏二十蜂会》通过对比表达愤怒:"湖滨有盛会,衢巷渺人烟。宾客飞觥笑,黎民行路难。宽衣迎远人,恶目向街摊。蜂会生明月,寒光射世间。"周雪川的《即兴打油诗-G20》也同样如此:"二十巨头下杭州/ 庶民无端被出游西子湖畔无人语天堂人间皆探头。"

从体裁上看,这些"宽衣诗"继承了中国讽喻诗的传统,重视诗歌的社会功利性。孔夫子说"诗可以怨",讽刺由"怨"产生,承担起暴露政治黑暗和反映人民不满的责任。

好的讽刺诗都来自愤怒和痛苦,来自一股正义的激情。杭州峰会大规模地驱赶人民,侵犯公民基本权利,被认为是一次破坏宪法次序的任意戒严。诗歌暴露了这一切弊端,为民代言表达不满与愤慨。

这一类"怒而争"的诗歌,揭露了那些横行一世的达官贵人们的丑恶嘴脸,大都语言辛辣,内心沉痛。例如,黄花岗的《七律》里的诗句:"空城避井悲黎庶盈席珍馐供敌酋四海通商先卖俏衣奉客不须偷。"月上东山的《宽衣诗社自度曲》:"昨夜西湖真好戏,万国来朝,为结同声气。哪知事事不如意!死美帝,恼却奴家宽衣芳草地。奴家银子多多的,八字打头,一年千万计。遍撒世界无声息!娘希匹,试看古今中外谁能敌!"

用戏谑撕破无价值的假象


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悲哀地说:"当我们降生时,我们为自己来到这个傻瓜的大舞台上而痛哭。"杭州G20 就展现了这样一个荒唐的大舞台。中国诗人们在痛哭之余,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力透纸背地,将当局的蠢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些"宽衣诗"在艺术手法上,用的是嘲讽、诙谐和辛辣的语调,采取了调侃、对比、戏谑、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让人们看到,在杭州峰会华丽庄严的外表下,是一堆可笑而肮脏的垃圾。采用了一种缩小一切的诗歌透视法,诗人把现实的荒诞用简洁明快的手法,概括性地展示出来,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给人带来审美上的快感与震撼。

例如,燕楠的《七绝》:"威仪赫赫世间稀,博览群书理万机。口吐纶音雷滚滚。试看谁敢不宽衣!"人们都知道,浅薄的统治者如何热衷于晒书单显示博学的。

又如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欲扮东施作西子,艳妆浓抹乱宽衣。"(章立凡)"黄袍原本幻遮丑,旧制从来书作灰。"(傅正明)"通商先买胭脂粉,盘剥须鸣半夜鸡。"(黄花岗)

除了上述格律诗和古体诗,宽衣诗中还有一些是自由体。例如,欧阳不二模仿著名诗人海子,做了一首题为《面朝大海,宽衣解带》的现代诗。还有一些诗人采用大白话和反语,从粗俗到雅致,从轻巧到深刻,描绘得活灵活现。

例如:"几个牛人三日会,千亿公帑万年粮。"(张宝林)"谁说博士不读书梦魂牵绕新白娘。"(一剑飘尘)"西子半盆洗脚水,张郎才尽到杭州。"(章立凡)"本来没穿衣,何处惹宽衣?"(唯色)

 讽刺中的关怀、理想与责任感

"当讽刺家用冷酷而清晰的语言描绘令人不快的事件和事物时,它不仅仅是为了做一种陈述,而是另有所图。"(吉尔伯特《讽刺论》)那么,写作宽衣诗的中国诗人们图的是什么呢?

显然,他们的真实目的在于改正恶行。当中国诗人们对统治者产生强烈不满,而自己暂时没有能力去做直接的改革,就只能以语言文字直陈事实的真相,力图使被压迫者觉醒,使病态的社会获得治疗与改善

因此,讽喻诗这种呈现统治者愚昧丑恶的文体,往往出自于诗人的道德良知。这些诗人是自由理想的倡导者和道德的守望人,他们的讽刺建立在关怀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出于善意的锐利讽刺,是用敏捷的头脑与精彩的文字来进行的一种社会抗争。

除了批判精神之外,宽衣诗还展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在人民权利被侵犯被压制之时,这些诗歌以机智释放了人们被压抑的能量,给广大网民带来了一阵阵欢笑。这种大笑被认为是力量、健康、青春与美的标志。人民从大笑中吸取力量,以驱除恐惧与焦虑,对付严酷的现实。

G20峰会的宽衣闹剧过去了,留下满屏灿烂的诗歌。周雪川的这首即兴打油诗,令我们对未来仍然怀有信心:"庙堂高高猴沐冠湖渺渺人去衣休言盛世如画美且看他年风起时。"

…………………………………………………………………………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1610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