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解放軍神威在大陸是一門黨疼民愛的顯學。
如今,鼓吹解放軍神威在大陸是一門黨疼民愛的顯學,也是萬馬齊喑的大陸傳媒業最後幾塊油汪汪的肥肉,一批自媒體人已經靠它邁入了「金領」階層。這種文章其實很好寫,比如說特種部隊吧,照例先扯世界列強之輝煌,再厚著臉皮把解放軍歷史上所有非正規編制統統跟今天的特種部隊劃等號,強行灌輸「解放軍從紅軍時期起就高度重視特種作戰」的結論。雖然這點內容有老掉牙之嫌,但只要加上近30年來中國特種部隊規模猛漲,位居世界首位的驚人成就,輕輕鬆鬆就是40萬點擊,可見中國網民對武力強大感的飢渴。
實際上,除了繼80年代末開始在七大軍區加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隊組建編制約2000至3000人的11個團級特種作戰大隊後,解放軍又從2011年開始將其升級為13個特戰旅和5個特戰團的已有消息,這篇文章的信息增量只有一個,那就是2003年開始,約13個摩步師和27個摩步旅(包括海防旅、山地作戰旅)共有40個步兵營改編為特戰營,截止2015年末總規模達16.5萬人,佔解放軍160萬作戰部隊員額(有意不用230萬的總員額)的1/10,這不光讓標題金光閃閃,而且具有「超越美軍」的劃時代意義。
為了吹噓解放軍特種部隊「規模最大」,中國人此時會極為聰明地刻意忽略100萬軍隊中就有20萬特種部隊的「友好鄰邦」朝鮮,再從「規模最大」十分厚顏地強行搶劫「打擊能力最強」的評價,一吹一搶之下,中國軍事寫手和軍迷讀者就會全體套上「飛機杯」,手淫出「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美景。
為什麼要說「未來戰爭」,因為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6萬餘人常年有1.2萬部署在國外,其中陸軍特種部隊在2011年就有6237人在59個國家執行123項任務,而中國這種文章還只能將上世紀80年代各軍區團級偵察大隊在中越邊境的歷史吹噓成「大規模出境特種偵察作戰」。
其實,對特種作戰而言,追求規模根本就是有病。一旦失去隱蔽性和突然性,單兵戰鬥力再強的小股部隊也難以在數量優勢的對手面前深入敵後或絕境,完成改變戰局的關鍵性偵察或破襲任務,更難全身而退。而一旦規模增大,這樣的部隊不光需要成倍的訓練、裝備,特別是投送成本,更可能完全無法保持隱蔽。這方面世界領先的美軍不乏教訓,其特種部隊近年增加的規模,主要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等複雜民族、宗教社會條件下反游擊戰/恐怖襲擊催生的心理戰和民事部隊。而在遠程隱蔽投送和針對複雜社情的社會工作等領域,中國完全是菜鳥級水平。前者所需的特種飛機中國基本是空白,也很難研制,因為其涉及的信息獲取、攻擊和生存力均要比常規軍機成倍提升,後者仍然靠不顧傷亡,將大批幹部強行住進維族群眾家庭貼身監視和灌輸。
在解放軍從上到下的眼裏,所謂特戰部隊無非是在原有的特種偵察部隊之外新增「精銳步兵」,這從在其特戰旅、特戰團和摩步師/旅屬特戰營中,在特種作戰營(作戰連)和特種偵察營/連以及火力支援連等直屬保障分隊並列就可見一斑。這些步兵最值得吹噓之處只有體能,位於廣州的所謂「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原來就是解放軍廣州體育學院,而設於解放軍外語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的特種作戰專業只是對作戰部隊優秀班長進行情報培訓。其單兵裝備雖然大有進步,但最先進水平還得益於近年通過探險、安保、戶外極限運動等產業從國外購買的先進個人觀察、防護、格鬥和生存裝具。由於乏善可陳,相關文章竟然有臉用並不滿意的國產05式步槍區區一個單發榴彈功能就壓倒美國OICW,吹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裝備步槍/榴彈合一的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ICW)的國家」。
而中國特種部隊在全世界參賽奪獎的熱衷,近年也終於被很多軍迷揭穿其真實含金量。對此,新的輿論導向是以2013年全軍特種作戰部隊綜合比武「礪刃—2013」難度、強度和險度都遠高於國際特種兵比賽來挽回臉面,可是具體怎麼個高法又神秘起來。
實際上,朝鮮、中國這種軍隊片面強調特戰,而且是強調片面理解的「特戰」,正是整體戰力有限的一種畸形彌補,在與當今強敵的對抗中,其效能堪稱自欺欺人。比如二炮的「利刃」特戰團最關鍵的任務就是為彈道導彈遠程打擊偵察目標、引導打擊和評估打擊效果,這些在美國都是戰略/戰役打擊力量本身的性能和配套技術裝備解決的問題,中國依靠不確定因素極大的人力解決,與其說是英雄過剩,不如說是技不如人。
實際上,除了繼80年代末開始在七大軍區加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隊組建編制約2000至3000人的11個團級特種作戰大隊後,解放軍又從2011年開始將其升級為13個特戰旅和5個特戰團的已有消息,這篇文章的信息增量只有一個,那就是2003年開始,約13個摩步師和27個摩步旅(包括海防旅、山地作戰旅)共有40個步兵營改編為特戰營,截止2015年末總規模達16.5萬人,佔解放軍160萬作戰部隊員額(有意不用230萬的總員額)的1/10,這不光讓標題金光閃閃,而且具有「超越美軍」的劃時代意義。
為了吹噓解放軍特種部隊「規模最大」,中國人此時會極為聰明地刻意忽略100萬軍隊中就有20萬特種部隊的「友好鄰邦」朝鮮,再從「規模最大」十分厚顏地強行搶劫「打擊能力最強」的評價,一吹一搶之下,中國軍事寫手和軍迷讀者就會全體套上「飛機杯」,手淫出「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美景。
為什麼要說「未來戰爭」,因為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6萬餘人常年有1.2萬部署在國外,其中陸軍特種部隊在2011年就有6237人在59個國家執行123項任務,而中國這種文章還只能將上世紀80年代各軍區團級偵察大隊在中越邊境的歷史吹噓成「大規模出境特種偵察作戰」。
其實,對特種作戰而言,追求規模根本就是有病。一旦失去隱蔽性和突然性,單兵戰鬥力再強的小股部隊也難以在數量優勢的對手面前深入敵後或絕境,完成改變戰局的關鍵性偵察或破襲任務,更難全身而退。而一旦規模增大,這樣的部隊不光需要成倍的訓練、裝備,特別是投送成本,更可能完全無法保持隱蔽。這方面世界領先的美軍不乏教訓,其特種部隊近年增加的規模,主要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等複雜民族、宗教社會條件下反游擊戰/恐怖襲擊催生的心理戰和民事部隊。而在遠程隱蔽投送和針對複雜社情的社會工作等領域,中國完全是菜鳥級水平。前者所需的特種飛機中國基本是空白,也很難研制,因為其涉及的信息獲取、攻擊和生存力均要比常規軍機成倍提升,後者仍然靠不顧傷亡,將大批幹部強行住進維族群眾家庭貼身監視和灌輸。
在解放軍從上到下的眼裏,所謂特戰部隊無非是在原有的特種偵察部隊之外新增「精銳步兵」,這從在其特戰旅、特戰團和摩步師/旅屬特戰營中,在特種作戰營(作戰連)和特種偵察營/連以及火力支援連等直屬保障分隊並列就可見一斑。這些步兵最值得吹噓之處只有體能,位於廣州的所謂「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原來就是解放軍廣州體育學院,而設於解放軍外語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的特種作戰專業只是對作戰部隊優秀班長進行情報培訓。其單兵裝備雖然大有進步,但最先進水平還得益於近年通過探險、安保、戶外極限運動等產業從國外購買的先進個人觀察、防護、格鬥和生存裝具。由於乏善可陳,相關文章竟然有臉用並不滿意的國產05式步槍區區一個單發榴彈功能就壓倒美國OICW,吹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裝備步槍/榴彈合一的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ICW)的國家」。
而中國特種部隊在全世界參賽奪獎的熱衷,近年也終於被很多軍迷揭穿其真實含金量。對此,新的輿論導向是以2013年全軍特種作戰部隊綜合比武「礪刃—2013」難度、強度和險度都遠高於國際特種兵比賽來挽回臉面,可是具體怎麼個高法又神秘起來。
實際上,朝鮮、中國這種軍隊片面強調特戰,而且是強調片面理解的「特戰」,正是整體戰力有限的一種畸形彌補,在與當今強敵的對抗中,其效能堪稱自欺欺人。比如二炮的「利刃」特戰團最關鍵的任務就是為彈道導彈遠程打擊偵察目標、引導打擊和評估打擊效果,這些在美國都是戰略/戰役打擊力量本身的性能和配套技術裝備解決的問題,中國依靠不確定因素極大的人力解決,與其說是英雄過剩,不如說是技不如人。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