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8月2日星期二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中美围绕互联网展开冷战

(FARHAD MANJOO 2016年8月2日)叫车行业巨头优步(Uber)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常常会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给自己急切地想要为赢得中国市场而押上数十亿美元辩解:如果有机会同时成为亚马逊(Amazon)和阿里巴巴,为什么不试试?
其中的含义很简单。过去几十年里,亚马逊、Facebook、谷歌(Google)和其他一些美国科技巨头均采用了类似的脚本,争夺全球主导地位。如同一支从北美洲的西海岸驶出的帝国舰队,这些公司试图在其他大陆建立滩头阵地。
但当美国的巨头们试图进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的水域时,这支舰队总是会搁浅。
受制于不透明且变幻莫测的监管规定,以及文化上令人费解的商业模式,美国公司在一系列中国本土巨头面前倒下了。针对谷歌、Facebook和Amazon,中国分别有百度、行业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信和阿里巴巴。
这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鸿沟:当下,有中国的互联网,还有世界其他地方的互联网。在早期,互联网被视作一个工具,可以在处于分裂状态的全球范围内促进金融和政治团结,而现在,它已不可挽回地分割成了完全独立的两部分。
卡兰尼克的争强好胜和强硬是出了名的。他好像对相关风险进行了研究,并且似乎决意要跨越这条鸿沟。他试图把中国当做自己成立不久的公司的核心使命,而不是无关紧要的补充。为了弄清楚取胜的诀窍,他在中国押上了数十亿美元,并投入了大量时间。其目标似乎颇为高远,但机会也很抢眼:亚马逊市值3650亿美元(约合2.4万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市值约2000亿美元。也许有一天,叫车行业也会发展到与电子商务相当的规模,甚至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让各个地方的叫车服务市场都为自己所有,岂不乐哉?
可是,事情终难如愿。周一的一份公告称,优步将把其在中国的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滴滴出行,实际上是将中国市场让给这个最受欢迎的本土企业。该公告加深了全球正在出现的一种新局面:中美围绕互联网展开的一种冷战。
全球企业家可以选择是在中国,或是世界其他地方获胜。你可以选择成为阿里巴巴,或成为亚马逊,可以当优步,或成为滴滴。但不可兼得。考虑到中国市场日渐崛起,并且围绕美国科技公司在世界其他地方扮演的角色的紧张情绪不断升级,双方之间的鸿沟定会成为决定全球科技创新形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场战争具体可能会怎样展开呢?在某种程度上,听凭互联网领导层的两极的摆布,可能有利于全世界的民众。在印度、中东和非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区等新兴市场,中美两国的巨头正在投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在当地争夺电商、社交网络、拼车和其他市场的客户。
比如,著有《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Alibaba: The House That Jack Ma Built)一书的中国投资顾问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指出,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互相衬托。
"亚马逊越来越把宝洁(Procter & Gamble)等作为对手,生产自有品牌产品,并积极进军物流、航运和其他所有领域,"克拉克说。"但阿里巴巴是一个没有库存的市场,自称是在帮助当地的商家,因此说阿里巴巴可在全球范围内制衡亚马逊,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优步与滴滴的协议指向了另一种潜在的结果:巨头们签订一系列和解协议,将世界上的大片地区互相让给对方,像大博弈(The Great Game)中的各方一样现实地确立自己的影响范围。优步和滴滴合并后的公司必定会垄断中国的叫车市场,而根据协议,优步将在新公司中占18%的股份。
"这样的话就会像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一样,"克拉克说。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二战的战胜国确立了战后的地缘政治秩序。
不管全球秩序如何演变,各方的本国市场似乎都不会受到对方的入侵。在优步撤离中国之前,美国科技公司早前已经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其中有些显然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如谷歌、Facebook和Twitter等基于信息往来的公司,它们基本上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中国审查制度的阻碍。包括亚马逊和eBay在内的其他一些公司,则是因为未能意识到在中国做生意的一些不同之处,特别是人脉的重要性。
在所有美国科技公司中,苹果(Apple)在中国是最成功的。2015年,苹果约25%的销量由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贡献。但最近几个月,苹果也在该地区遇到了多重政治阻力
"尝试在中国做生意时,不断会有大桶向你扔来,永远都不会停止,"总部设在北京的咨询公司迈博瑞咨询有限公司(Marbridge Consulting)的执行董事马克·纳特金(Mark Natkin)说。"你始终处在跳在大桶上面,或是躲过一个大桶后恢复体力的状态,当你一边拍打身上的尘土一边看向路的前方时,发现下一个又来了。"
和之前的失败案例相比,优步在中国做的一切似乎都是正确的。它成立了独立的公司优步中国。该公司得到了当地投资者的支持,包括中国本土巨头百度的投资。它还聘请了很多当地的专家,并密切配合中央政府,培养友好关系。
内部人士称,卡兰尼克个人也投身中国市场。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八次前往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了成了中国媒体上的科技明星。
在公开场合,卡兰尼克坚称自己正在争取在中国全胜。但鉴于拼车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未来基础设施的核心,他肯定知道,优步永远都难以获得主导地位。但即便他未能在中国大获全胜,提早在中国布局似乎也是一项大到不容忽略的策略。
"中国的拼车市场基本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相当,甚至可能更大,"驻台湾的分析人士本·汤普森(Ben Thompson)说。"对优步来说,中国总的来说是蛋糕上的糖霜。"汤普森是科技博客Stratechery的作者。
目前,中国这层糖霜特别美味。在合并后的新实体中,优步为争取中国市场而投入的20亿美元现在大约值70亿美元。如果滴滴真的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优步在中国持有的股份的价值可能会呈几何级增加,使该公司在可能会出现的首次公开发行中的吸引力大大增加。退出中国也能解放优步,使其能够加大对其他市场的投资——印度和印尼都是大目标——并扩大其在核心技术领域,如地图数据和自动驾驶汽车的专长。
但如果优步斥巨资争夺中国市场的策略进展顺利,它对其他美国科技巨头来说也是一个特例,肯定不会是一个榜样。
"拼车市场是少有的几个这类市场之一,其积极的方面足够大,能说明介入的正确性,"汤普森说。"对其他大部分公司来说,进入中国依然意味着,除了痛苦外,什么都得不到。"
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本文作者@fmanjoo,也欢迎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作者:farhad.manjoo@nytimes.com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