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4月13日星期三

《争鸣》社评:「兩會」演砸,習負主責


446cover
今年的「兩會」氣氛很緊張,甚至可以說,非常壓抑,特別沉悶。主席台上,以習近平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臉色陰沉,目光呆滯,正襟危坐,令人望而生畏。代表、委員們也都小心翼翼,不苟言笑,一不肯接受採訪,二不敢公開表態。往年總有一些好出風頭、愛搶鏡頭、屢放狂言的代表、委員,今年全都消失不見了。往年總有層出不窮的「雷人雷語」、「奇葩提案」,諸如「懲治漢奸條例」、「公民道德檔案」之類,或成輿論箭靶,或為坊間笑料,雖不賞心,卻是樂事,堪稱「兩會」一道特別風景,今年也全都無影無蹤了。往年最吸引眼球的明星委員集體噤聲、一言不發,就連一向高調「自信」、從來不甘寂寞的紅色後裔群體也全都夾起了尾巴,紛紛在媒體面前玩起了「快閃」。這種前所未有的冷場局面甚至逼得某些「姓黨」的媒體不得不採用下三濫招數,用偽造、拼接的採訪發言來填充媒體版面,烘托會議氣氛。

  「兩會」本來不該開成這樣的效果。自從一九九三年江澤民下令「兩會」向中外媒體開放,從那時起,「兩會」脫穎而出,漸漸與那些完全「姓黨」的地下黑會──諸如密不透風的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常委會議,神鬼難測的北戴河會議,花樣迭出的「通氣會」、「吹風會」、「打招呼會」、「生活會」等等──拉開了很大的差距,成了一個半公開、半透明的走過場會議,因此也就升格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頭號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按照中共當局的「頂層設計」,「兩會」應該是一齣政治輕喜劇,主題就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妝點門面,粉飾太平,向國人、世人展示「黨和政府」的威信之高、能力之強、成就之大、前景之美,順便擺一擺「參政議政」的姿勢,演一演「當家作主」的儀式。中外媒體雲集,「長槍短炮」林立,正是「黨和政府」曬面子、秀形象的大好時機。領導人放下紛爭,放低身段,展露笑容,粉墨登場,扮出一副精明能幹、睿智豁達、親民務實、禮賢下士的開明模樣;與會的代表、委員也都知道自己幾斤幾両、何德何能,吃著誰的飯、守著誰的鍋,因而只有為黨盡忠之意,而無為民請命之心。對於大多數普通的代表、委員來說,所謂「兩會」,不過是一次親身體驗皇恩浩蕩的帝都免費十日遊而已。

  這齣公開演出的政治輕喜劇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反復排練,如同央視春晚一樣,操縱者早已駕輕就熟,會場內外注定平淡無奇。如此簡單、輕鬆、不需動腦筋、不必費心思的「兩會」,今年怎麼就開得那麼彆扭、那麼尷尬、那麼緊張、那麼沉悶呢?純屬自己人娛樂自己人的「人民民主」、「參政議政」戲碼,不識字的文盲代表申紀蘭大娘尚且演技純熟,六十年開會永遠只投贊成票,永不出錯,且永遠幸福,永不煩惱,堂堂「黨和國家領導人」怎麼就比不上文盲申大娘,如此沒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此為今年「兩會」常委發言的高頻詞,還有另兩個「意識」是所謂「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居然不顧面子工程的面子、形象工程的形象,板起了面孔,怒形於色,「一人向隅,滿座不歡」,把一場滾瓜爛熟的政治輕喜劇差不多演成了一場人人自危的政治恐怖片?

  歸根溯源,今年「兩會」沒有開好,習近平應該負主要責任。會議之前,有三件事情對「兩會」成員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為「兩會」氣氛投下了濃重的陰影:一是去年十月推出的、曾經引起軒然大波的所謂「不許妄議中央」的「政治規矩」;二是會前不久房地產大亨、微博大V任志強因質疑習近平「媒體姓黨」所遭遇的鋪天蓋地、劈頭蓋臉的文革式大批判;三是中宣部、網信辦對參與「兩會」報道的「姓黨」媒體發出的二十一條禁令,其中大多數禁令超越了江朱、胡溫時期的「兩會」新聞管制慣例,毫無歷史與法規依據,也毫無說得過去的道理。而這三件事情之中,前兩件由習近平本人直接引發,第三件則由第二件間接引發──自從習近平視察三大央媒、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發表「媒體姓黨」的「二一九講話」以來,中共的新聞壟斷、輿論操控、媒體管制與文字獄製造術迅速升級,已經達到了鄧後時代新的頂峰。

  「兩會」之中,也有一個由習近平本人引發的現場因素令會議氣氛變得更加壓抑,也更加微妙。人們都注意到,人大開幕日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期間習近平一直面無表情,似乎正在氣頭上。習李二人全程無交流,如同陌生人一般,甚至當李滿頭大汗作完報告之後,全場響起長時間熱烈掌聲,但習近平極其罕見地沒有跟隨鼓掌,更沒有像胡錦濤對待溫家寶那樣起身相迎,握手慰問。此事被境外媒體廣泛傳播,以致「不談南海不知道中國的朋友那麼少,不開兩會不知道習李的關係那麼糟」的新段子開始在北京流傳。

  細心的人們還注意到了,在各位常委參加各省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場合,其他常委的表態均是「完全贊成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俞正聲還特意加上了一段讚語,「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貫徹了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突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一個求真務實、堅定信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我完全贊成」,唯獨習近平去掉了李克強的名字,其表態為「我完全贊成政府工作報告」。

  當然,習近平的壞臉色、不鼓掌、不提李克強名字,究竟是無心之作,還是刻意為之,似不宜作出過度解讀;而習李關係是好是壞,則屬於「國家機密」,外人難知其詳,也難於有理有據地作出分析與「妄議」。但不論習李關係好壞,眾目睽睽之下,面子上的事情終歸還是要禮數周全、有所敷衍,是不可以太隨意、太任性的。在媒體雲集之際以不符合先例的身體語言、特異動作向外界施放高層不和的模糊信號,此事誠然對「兩會」演砸大有關係,對此,習近平當然應負主責。

  「兩會」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過去不重要,現在不重要,將來也很難變得更重要。它不能決定什麼國家大事,也不能解決什麼國計民生,只要擺擺姿勢,作作樣子,搞搞氣氛,弄弄儀式,就算萬事大吉,圓滿成功。說到底,「兩會」就是一齣公開演出的,自欺欺人、自娛娛人的,妝點門面、粉飾太平的政治輕喜劇而已。但是,也正是因為「兩會」並不重要,而把不重要的「兩會」開得陰森森、慘兮兮,一沒有面子,二沒有氣氛,因而在政治符號學裡反而變得重要起來,這就很難理解,成了一件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事情。

  治不好股市、房市,情有可原,畢竟股市基因不良,房市有多年痼疾;管不住朝鮮,理不順南海,也就罷了,畢竟金三胖不可理喻,南海之爭千頭萬緒;做不好深化改革,搞不了依法治國,也算事出有因,改革已至危境,法治原本不易,非有才有識、大智大勇者不能為、不能成;……然而,連文盲代表也能開心完成、提線木偶都能應付裕如的「兩會」都開不好,這樣的「領導班子」還怎麼共事?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2016年4月号《争鸣》杂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