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6年4月22日星期五

胡少江:“习氏改革”与“胡赵改革”的区别

胡耀邦、赵紫阳
620
胡少江评"习氏改革"与"胡赵改革"的区别。(粤语部制图)
Photo: RFA
谈及中国过去近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提高,人们通常归结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政策。至于什么是中国改革的核心,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革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改革就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逐渐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向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实行的制度靠拢。但是,随著中国经济在世界地位的上升,中国执政者的底气变足了,他们认为中国成功不是因为向西方经济制度学习的结果,而是因为创造了一种新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政府"利用"市场的混合制度。

当然,"中国模式"的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类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它还包括与西方的民主、自由、宪政等核心政治制度相对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政治和社会治理模式等等。人们注意到,习近平成为最高领导人之后,重提"改革"。"习氏改革"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胡赵改革"究竟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有两条:一条"胡赵改革"是执政党向人民让步,政府向市场让步,而"习氏改革"是强化党对人民的"领导",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二是"胡赵改革"不问姓社姓资,"习氏改革"则时时处处强调社会主义属性。

党向人民让步和政府向市场让步是同一码事儿。农民反对人民公社、要求分田到户,企业要求自主安排生产经营等等,是市场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改革前的党和政府是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方,是捆绑市场的一方,也是与人民作对的一方。改革之初,正是党向人民的让步和政府向市场的让步松开了捆绑经营者和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枷锁,开启了中国后来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的新时代。可以说,中国所有的进步都是人民和市场的功绩,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党和政府仍然抱住权力不放造成的。

真正的改革一定是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不公平的效率只会有利于少数人,当社会的大多数不满意、不配合的时候,效率也就成了空中阁楼。市场机制总体来讲是最能促进效率、也最能促进公平的,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需要有一种力量来制约市场中失灵的那一部分,最好的制约是法律制度的制约,而不是政府随心所欲的干涉。其实政府本身常常是不公平的制造者,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涉常常是既不利于效率又不利于公平。尤其是当政府本身缺乏有效的制约的时候。

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消费不足、环境恶化、国企霸道、社会不满等等都是政府的政策不公平的结果,也都是造成无法持续高效率的经济增长的原因。而这种状况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由于党和政府拒绝向人民让步、决绝向市场放权的结果。党和政府垄断了权力,不受任何有效力量的制约,这使得他们能够以国家的名义让分配制度向权贵阶层倾斜,压制了劳动者、压制了民营企业,在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都出了问题,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所有问题的症结。

执政党拒绝向人民让步,政府用权力压制市场,一定要有个理由,他们找了一个意识形态的理由,就是所谓的坚持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就是一党执政,政府主导。其实,中国当前改革的真正问题不在于政府和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比例孰大孰小,而是在于政府始终握有否决权,在于政府背后的真正老板不受制约。政策何时松、何时紧,权力何时收、何时放,主导权完全在政府手中,在政府背后的党的手中,市场只有跟从的分儿。这个根本的现状不改变,习近平的改革就不能成功,也算不得真正的改革。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