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12月8日星期二

梁京: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意义

com-rmb
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AFP PHOTO)
不久前,FT中文网就人民币纳入SDR发表社评,称这个事件只"具有象徵意义"。社评说,"这个问题从远处看似乎是个纯粹的经济问题,但从近处看则在更大程度上具有政治象征性"。

从技术上,这样说并不错,因为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就如同联合国让大陆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对大陆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一种事后承认。这种承认必然会发生,因为现实是,中美修好后,大陆政权的合法性和国际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同样道理,人民币纳入SDR,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多少有些无可奈何的象徵性承认。不过,从FT社评中不难看出,在作者眼中,IMF之无用,甚于联合国。

但是,FT的社评回避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究竟对中国和世界意味著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才是许多人关心人民币"入篮"这个事件的真正原因。

"从远处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绝对不是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具有巨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最近,秦晖的新书《走出帝国》被当局勒令下架。我相信,当局的这个举措反而大大增加了这本书的读者。当局心里当然也明白,却不得不这样做,反映了统治者的末日心态。这个事实同时也凸显了国人面对的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还没能"走出帝国",从而面临著类似晚清的局面。

这个事实与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关系呢?我的看法是,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了中国政治和平转型的机会。在最后十年,清廷的变革决心比今天中国的当权者要大,但最后还是垮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本位的金融体制,限制了当局凭藉政府信用来改革财税和金融体制的政策空间。今天,主权货币为基础的金融体制,消解了这种限制,但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风险,就是类似国民党政权末期那样滥发货币带来的恶性通胀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个风险,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风险,尤其是藉助中国经济规模巨大,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绑架国际经济,把中国变革的内部成本转嫁出去。 "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之所以被习近平采纳,背后就有这个因素。

有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这个政策选择空间,就给理性的对话和选择带来了更大的馀地,从而给中国政治的和平转型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国际货币基金虽然无法制止中国滥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但确实能够为与中国当局进行理性的对话提供一个好的国际对话平台。

由此提出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在增加了中国政治和平转型的机会的同时,是否也增加了中共拖延政治变革,延长一党专制的机会?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可能。但是,也应看到,中国当局把国内危机向外国转嫁,会对世界秩序带来冲击,从而增加外国,尤其是美国反制中国的机会。当然,美国的反制未必就成功,因为中国当局已经学会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游戏来反制美国和西方。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迫使美国和西方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进行新的变革,否则就难以反制中国把内部危机国际化,从而加剧世界秩序的危机。但这个变革需要时间。

只要中国不能对自己的内部秩序进行认真变革,人民币国际化只会增加世界秩序的不稳定,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确保中国的政治转型和平实现吗?当然不能。不过,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近期中国内部和外部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的可能很小,更大的可能,是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随著人民币国际化而国际化,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圈将大规模向全球扩张,以致出现一个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的海外中国。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