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

司马逸:《走出帝制》戏中戏

《走出帝制》
一本题为《走出帝制》的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封杀,这一戏剧性的政情在中国国内外引起种种有趣的议论。但截至目前,似乎还没有人从"戏中戏"这种更富有启迪的角度对中国政情进行评说和展望。

提起戏中戏,最有名的当属莎士比亚着名悲剧《哈姆雷特》当中的戏中戏——该悲剧的主角、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怀疑叔叔克罗迪斯杀了他父亲篡取王位;为了进行验证,哈姆雷特找来戏班子给克罗迪斯及其廷臣演一出杀手谋杀国王的戏,同时他(哈姆雷特)和一位好友在暗中观察克罗迪斯是否会有什么做贼心虚的反应;果然,在看到戏中戏的杀手杀害戏中戏的国王时,观戏的克罗迪斯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匆匆离去。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的《走出帝制》一书讲述的是1911满清王朝覆灭之后中国走向宪政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曲折。参照莎剧,对照中国,该书的出版在国情特殊的中国所引发的反应显然是一种戏中戏。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正式国号尽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其政治制度只是枪杆子支撑的独裁,跟人民的选择无关,也跟共和无关,倒是跟过去帝王"打江山坐江山"的理念一脉相承。因此,中共政权在过去的66年里挥舞"人民共和国"的旗号就被普遍认为是演戏。

中共已故的党魁毛泽东更直言不讳地说,他就是升级版的秦始皇,他跟秦始皇的差别就是他焚书坑儒的规模超过秦始皇一百倍。毛泽东还说,中共所谓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独裁。中共现任党魁习近平最佩服的前任就是毛泽东。习近平竭力模仿毛泽东,有机会就要重复毛泽东说过的话,重复做毛泽东作的事(如打击所谓的"反动知识分子")。

然而,跟毛一样喜好大权独揽的习近平又跟明确表示鄙视宪法的毛有所不同。习近平自201211月上台以来强调要尊重宪法,树立宪法的权威,要依宪治国。这当然也使许多人认为,习近平强调依宪治国更是演戏。

在中国这出大戏当中,中共当局表现出不愿看到《走出帝制》就这样成为戏中戏,相当于《哈姆雷特》当中的国王表现出不愿看到戏中戏的国王被谋杀。世人眼下在观赏《走出帝制》出版所引发的中共当局异动,则相当于莎翁戏剧观众观赏戏中戏引发的篡位国王异动。

但从严格的法律观点来看,无论是《哈姆雷特》的戏中戏,还是当今中国大戏的戏中戏都有棘手的证据问题。

就《哈姆雷特》而言,克罗迪斯在观看戏中戏时的怪异举止可能是他做贼心虚的流露,也可能是因为他突然感到不适或有其他问题。总之,他举止怪异算不得他谋杀老国王的过硬证据。

同理,习近平当局封杀已经出版并发售的《走出帝制》也可能是复辟帝制之心的暴露,也可能是因为当局某一个官员有权任性、毫无理由地抽风。总之,习当局的怪异举止也算不得习近平有意恢复帝制的过硬证据。

与此同时,认为习近平有心恢复帝制的人与认为他并无此心的人都能拿出一些言之成理的旁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认为习近平有心恢复帝制的人指出,习近平上台以来屡屡表现出他试图称帝的企图;例如,201411月,他借着做东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会在举行国宴时选用特制的"帝王黄"的68件珐琅彩瓷,其造型模仿中国古代宫廷御膳餐具,明摆着他心仪帝王宫廷气魄。(见,史平《帝王黄与习氏蓝》)

此外,习近平上台以来最大的执政特色就是大权独揽和镇压异议,最近更是提出三年前中国人想都想不到的罪名"妄议中央",实际上就是动用国家力量给所有胆敢议论他不是的人治罪;这种做法与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帝王毫无二致。

认为习近平无意恢复帝制的人则指出,跟毛泽东不一样,习近平从来没有(至少从来没有公开地)以帝王自称;相反,他上台以来强调他和他领导的中共当局执政思想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总而言之,认为和不认为习近平有心恢复帝制的人都能拿出自以为足够强硬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习近平到底是否有心称王称帝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对喜欢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观赏眼下中国戏中戏的人来说,可以观察的有趣问题包括,鉴于中共始终一贯地重视舆论造势,中共官方媒体今后是否会推出造势文,

(1)为帝王制评功摆好(如,帝王制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瞧,英国多稳定,欧洲的王国如荷兰,瑞典等也非常稳定,而且经济发达,人民幸福);

(2)为终身制评功摆好(如,治理国家人才难得,频繁更换领导人是经验的浪费,人民的损失;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优良的传统);

(3)为女皇评功摆好(如,男人可以当皇帝,女人也同样可以当皇帝;而且女人还可能是更好的皇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二世都很好)。

总而言之,假如习近平有意恢复帝制,当然要舆论先行;而恢复帝王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恢复第一把手终身制;第N步就是安排好帝制接班人;而习的天然接班人是女儿习明泽,因此有必要先行几步,以便让中国人为接纳和认同未来的女皇做好心理准备。

《走出帝制》的戏中戏依然在进行中。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凭借以上三条值得追踪细观的门道,可以大致不错地判断中国政情走向。
——《纵览中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