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10月20日星期二

梁京:"十三五"难乐观的真理由

图为纽约时报漫画


下周中共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不得不面对中国经济不妙的前景,因为此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十三五"期间会明显低于"十二五",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有人预言,官方会把增长速度定在百分之六点五,但更多人相信,实际增长率会比这个数字还要低。不过,关于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慢下来,有深度的分析并不多。

主流的论调是,过去太快了​​,支持那种超高速度的因素已经不存在,所以只好慢下来。具体来说,高投资因产能过剩而难以持续,高出口因国外需求不足难以为继,消费的增长不可能对冲这两个因素带来的减速效应,所以中国经济增长只能放慢速度。

表面上看这种解释有道理,其实回避了真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地方政府,或者说地方的官员们,没有动力来推动高速增长了。过去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机制,就是地方官员从增长中可以获得直接的利益,而现在则没有这样的机制了。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这样两点:第一,中国政府依然能够维持一个很高的投资率,这是因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说,中国可以搞大规模的"量化宽松"(QE)而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危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政府正在不遗馀力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调整基础货币的发行机制,让基础货币发行,以国内信贷为基础,逐渐与美元脱钩。这样一来,中国就能摆脱过去多年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发行主渠道的格局,获得货币政策的自主空间。

这对于推动中国产业升级,支持创新是有利的。由于世界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快,中国可以通过大量投资新技术来维持高投资率。也就是说,从技术的角度,不是没有好项目可投资,而是有很多大规模的新技术投资机会。比如说,中国可以抢在发达国家前面,实现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电动化的革命。中国政府也确实看到了这个机会。

问题在于,谁来做这些投资的主体?谁来承担这些投资失败的风险?谁来获得这些投资成功的利益?从不久前公布的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来看,还是没有勇气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坚持把维护中共政权的这个"底线"置于有效激励的原则之上。

有人怀疑,即使改革解决了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有效激励问题,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因为整个世界的大格局对增长都不利。我认为,回应这种怀疑最好的事实,就是重庆经济在中国经济普遍不好的情况下却一枝独秀,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和良好的财政状况。黄奇帆领导下的重庆经济正在继续创造奇迹,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是因为当局对这个事实非常感冒,媒体也就不敢宣扬。

在非常不利的外部条件下,在同样的体制下,重庆经济的惊人表现让我们看到,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是地方领导人领导经济的动力和能力。在薄熙来被清洗后,黄奇帆和重庆的官员,有一种特殊的动力,继续把重庆经济搞好,而其他省份则没有这样一种激励。

那么,习近平是否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他最近在"深改组"会议上的讲话看,他应该受到了重庆经济一枝独秀的影响,自上台以来,第一次明确地讲要鼓励地方政府在改革中进行"差别化探索"。但我注意到,习近平强调的是基层,而不是省和市一级的改革探索。这说明他完全没有放弃中央集权的基本理念。而我相信,坚持中央集权的理念,将是习近平错过良机的主要原因,也是"十三五"令人难以乐观最真实的理由。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