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莫之许:文化產業的壟斷時代

10月20日,羅輯思維正式對外宣布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人民幣。而一年前,其品牌估值還僅為1億左右。有觀點認為,這些自媒體公司高估值以及表現亮眼,皆因資本找到了自媒體用戶的變現能力。無獨有偶的是,9月25日,國內曝出一條重磅消息,體奧動力公司以5年80億元人民幣的代價獲得了中超聯賽版權,有人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當下真實的消費需求依舊強勁,經濟形勢並非像表面那樣不堪。不過,也有人高呼看不懂,對於羅輯思維和體奧動力的未來前景持謹慎態度,並認為,這些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活動,帶有很大的泡沫色彩。
投資領域的泡沫現象並不鮮見,尤其在風險投資領域更是如此,不過,在筆者的理解,當下文化領域的投資泡沫的產生,並不僅僅出於市場的因素,而有更深的背景。以中超版權出讓為例,在最後階段,體奧動力幾乎是毫無懸念地拿走標的物,而羅輯思維一年之內13倍的估值暴漲,宛如橫空出世,也很難用市場的邏輯加以解釋。不過,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投資方,或許就不會那麼驚訝了。
投資羅輯思維的,是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及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等聯合發起,總規模200億元,首期募集41億元。打開其網站,其自我介紹是「黨中央、國務院著力推動文化產業跨躍式發展的重要舉措」,「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發揮財政資金示範和杠杆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領域,推動構建完善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的重要手段......對於全面實施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提升文化軟實力、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加快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產業又快又好發展,將產生重大而積極的意義。」
而體奧動力的投資方是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華人文化是第一家在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基金的主要發起方及出資方,包括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控股的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下屬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等機構。
不難看出,上述兩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都可以算作是國家隊,在普通人眼裏的大手筆,在國家隊眼裏,或許只不過小菜一碟。實際上,在市場上,國家隊的存在,根本就是輾壓級的。如相比剛出江湖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2009年成立的華人文化已經長袖善舞,初步構建出了一個文化產業帝國的雛形,其投資項目包括星空傳媒、東方夢工廠、TVB中國、IMAX中國、財新傳媒、聯眾遊戲、格瓦拉、引力影視、盛力世家、IPCN夢中心等等,《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的制作出品也都來自這家公司。其資本巨鱷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筆者也相信,規模更大,也有更正宗國家隊資格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未來也必然會構建出屬於自己的文化產業帝國,投資羅輯思維不過是初出茅廬,未來必然還有更加驚人之舉。
文化產業領域的資本巨鱷,應是相對新生的事物,這與體制對於文化產業的嚴密控制有關。自改革開放以來,新興的文化需求,也在持續衝擊著陳舊意識形態以及其文化趣味,對此,體制既不得不加以容忍,又試圖加以控制。隨著陳舊意識形態及其文化趣味的日益無人問津,大陸文化市場形成了某種平行態勢,一方面,原有的文化體制之內,仍在重複制造各種文化產品,形同自說自話,另一方面,新興的文化需求主要依賴於各種「二渠道」的生產,後者通過向文化體制購買准入如書號、刊號、發行許可證等滿足市場需求。在此情形下,體制基本失去了對於新興文化產品的控制能力。文化領域的事業體制設置,實際上成為了文化產品的最終看門人。
上述態勢在早期曾帶來樂觀的期待,在這種期待看來,日益失去生命力的陳舊文化產品終將退出歷史舞台,而在市場的邏輯下,掌握實際生產的市場主體將成為主角,體制的最終看門人角色終將虛化,甚至,文化體制也最終必然沿著市場化、股份化、私有化的路徑,成為越來越開放和競爭的領域,不過,近年來的實際發展恰恰與此相反,首先,至今為止,文化產業中的影視、新聞、出版、演藝等等,都大體維持著原有的事業單位體制,以保持最終看門人的角色,其次,儘管非國有資本依循相關規定,可以介入到經營活動中來,但在資本層面,相關領域仍處於封閉狀態,以防止市場主體的事實坐大。
最後,體制當然也不能任由文化產品的上游生產始終在自己的掌控之外,為了促進經濟發展,體制不得不允許個體消費自主,不得不容忍文化產品的市場化生產,但是,為了延續專政,體制也需要擁有自己的「文化軟實力」,需要推出親體制的文化產品並重新佔領文化市場,這就要求體制重新介入上游文化產品生產,逐步重建對文化產品的控制能力,這既是所謂「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也是國字號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出台的根本用心。假以時日,以國家資源為後盾,各種國家隊構建的文化產業帝國最終壟斷和把持文化產品的上游生產,並不是什麼不可想像的事情。
也因此,國字號產業投資基金的出現,既是體制現實與市場機會相結合的產物,也體現出了體制延續專政的戰略意圖,與曾經期待的相反,並沒有出現一個越來越開放和競爭的文化產業空間,反倒是一個越來越封閉和壟斷的文化產業空間,甚至,陳舊的文化產品也並沒有退出,反而推陳出新,重新佔據了舞台的中心,滿大街的「中國夢」形像廣告,各種紅歌會等等,都在提醒人們,這是一個體制權力和資本壟斷相結合的時代,是一個以權力為後盾的資本巨鱷橫掃一切的時代,聰明人固然可以在這樣的現實裏面找到變現的機會,抓住一個又一個的「爆發」,但對於社會公眾而言,這一切,只預示著一個更加單調、乏味、陳腐的文化時代。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