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了,可是中国史学界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一直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混乱不堪的,尤其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为甚。作为战胜国,作为遭受日本侵略和破坏最为严重的亚洲国家,漫长的八年抗战是谁在主导、经历过哪些重大的战役和事件、胜利究竟是如何取得的?我们的历史课本上根本没有讲清楚,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我是在改革开放前接受中学教育的,我所读的历史课本中根本没有正面战场的记述,除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苏联红军不进入东北日本就不投降之外,便只有蒋介石扒开黄河大堤淹死几百万无辜百姓、下令将千年古城长沙一把火烧掉、围剿新四军、从峨眉山下来摘桃子的记录。到目前,45岁以上的人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抗战记忆,而且在不少人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现在的历史书籍上有了正面战场的记录,但大多是零散的、碎片似的,没法让后人看到中国抗战的整体框架和壮烈画卷。人们看到的大都是些空洞无物的口号和夸大其词的成果。很少出现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部署、中国与世界正义力量的协作互动、正面战场及敌后战场的斗争全景、敌我双方的伤亡统计……
我们的抗战叙述几乎是没有细节的,可能也是"宜粗不宜细"吧。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是如何展开的,重要关头的具体细节是怎样的,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抗战叙述不仅模糊,而且相当混乱。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的报刊上、内部资料上、建筑物上,到处都是声讨美帝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文章、标语、宣传画,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媒体和其他宣传载体又开始讨伐苏联侵占日本北方四岛的行径,要求苏联无条件归还北方四岛给日本。让小小年纪的我以为是美帝很无理、很残忍。过去要求苏联归还北方四岛,现在又提维护二战后的格局,让人们很迷惑。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都只字不提钓鱼岛,甚至在中日建交的时候也不提这个事关领土主权的问题,尤其让我迷惑的是,我们在要求苏联归还日本北方四岛的时候,怎么不顺便要求日本归还我们的钓鱼岛?上世纪末突然提出这个问题,让很多人都感到莫名其妙。现在不大提"苏联红军不进入东北日本就不投降"了,但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之后除了消灭近10万日军、俘虏近60万日军之外还干了些什么,却又语焉不详。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政府和政府军在我们的历史叙述中却见不到踪影,不知道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是如何打下来的?这样的历史叙述在人类历史上可能也是空前绝后的。谁是中流砥柱其实都无关紧要,反正都是中国人,问题是必须要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要经得起历史检验。都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放在古代社会或许有一定道理,但现代社会可能比较难了。
我们的抗战叙述,首先不应该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纪念抗战爆发七十周年的讲话,让我看到了部分事实。他说:"抗战期间,国军以劣势装备与日军浴血苦战,其中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00次、小型战斗3万9000次。国军伤亡322万官兵,包括268位将领殉国,其中上将7人、中将56人、少将205人,其中还包括共军将领。无辜百姓死亡人数超过2000万人,财产损失更是不可计数。"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讲话,我们的抗战史应该围绕着22次大型会战、1100次重要战斗、39000次小型战斗展开才是,也应该把八路军的战绩数字化、准确化才是。有学者指出,我们的军队、包括进攻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所歼灭的日军,不少是在日本即将宣布投降的前一周甚至宣布投降之后发生的。这种战果不仅有水分,而且有点专打"落水狗"的意思,不那么义道。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比如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就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有人也统计了中国战场歼灭日军数量,正面战场为53万、敌后战场为52万(敌后武工队的威力真大)。
我们的抗战叙述,对中国政府的种种努力,也不应该视而不见。
比如,放弃内战,一致抗日的行为,比如将红军统一纳入政府军编制并供给武器、军晌,比如蒋委员长在庐山发表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抗战讲话……还有中国国土之外的努力,中国政府代表团奔赴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寻求苏联政府经济、军事支持,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频繁接触及其寻求美国政府的支持,特别是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和第一夫人宋美龄,为争取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胡适任驻美大使四年日夜奔波于美国会、白宫和美各大洲之间、演讲百余场、会见美国政要、名人几千人。1938年,胡适经过多方的周旋,终于说服了美国财政部,达成了以桐油为抵押,向美国贷款的协议。据说,美国冻结日本人在美国境内的财产及取消日本石油等物资的供应,与胡适不断游说罗斯福总统有莫大关系。部分不愿面对现实的美国政客将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归咎于胡适。在他们眼里,是胡适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众横捭阖之术才导致了日美的刀兵相见。宋美龄黄跨美国东西部的巡回演讲,让美国人民包括美国国会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勇气以及危险的处境,赢得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同情、美国国会对中国政策的改变。特别是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以略带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把中国的英勇抗战介绍给美国政府和人民。她的演讲多次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有时长达五分钟之久,直至最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我们的抗战叙述,不应该忘记盟国对中国的支持。
1937年7月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与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共同签署《白银黄金互换协定》。按此协定,在抗战的第一年里,中国向美国出售了价值达1.38亿美元的白银。次年春季,美国允许中国将与此有关的部分贷款用于稳定通货以外的目的,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购货贷款,国民政府因此购买了价值4800万美元的军需物资。
1938年底至1939年初,中国与美国达成抗战期间的第一笔贷款协议,即桐油借款。桐油贷款协议规定,美国进出口银行将向中方公司贷款2500万美元,年息4.5厘,期限5年,中方公司在此期限内向美方公司出售22万吨桐油。这笔贷款主要的用途是购买汽车及改善滇缅路运输。一般认为,这是美国援华和战时中美合作的开端。
1940年3月和9月,中美之间又以类似的办法达成价值2000万美元的华锡借款协议和价值2500美元的钨砂借款协议。华锡贷款协议规定,中方在7年内售锡4万吨以清偿贷款,年息减为4厘,其他条件也较桐油贷款优惠。钨砂贷款年息也是4厘,但条件更优惠,只规定中方在5年内运售钨砂偿还贷款。虽然按照合同的条款,中方不能购买中立法禁运的军火,但事实上中方利用这两笔贷款不仅购买了汽车、兵工物资、航空汽油等军需物资,还采购了价值268.47万美元的4.5万支手枪及其他军事器材。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双方又对钨砂贷款合同作了修订,中方得到更大的优惠。
在美国的带动下,英国也向中国提供了两笔贷款。1938年12月19日,英国宣布给予中国贷款50万英镑,购买卡车用于滇缅路运输;次年3月18日,又宣布向中国提供500万英镑的平准基金贷款,以稳定中国法币的价值。
1941年7月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终于将日本军国主义逼到了绝路。
事实上,美国的参战是导致日本投降的最关键的因素,当美国向日本宣战之后,不仅蒋介石露出了微笑,邱吉尔更是激动万分。日本强大的海军、空军皆为美军摧毁,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歼灭日军数量远远超过中国歼敌数量。美国投掷在日本本土的两颗原子弹对日本投降起到了重大作用。虽然使用原子弹这种核武器很残忍,但据美国军事专家保留估计,如与日本本土决战,则美军至少损失150万,日军和日本贫民的损失就更大了。
还有美国援助的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飞虎队。驼峰航线死亡人数总计超过1500人。有时,每月飞机损失总额占所有飞机的50%,但仍在沿途服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从物资上给抗战巨大的支持。据统计,缜缅公路货量1939年为27,980吨,1940年为61,934吨,1941年为132,193吨,1942年一二月间,在仰光告急的情况下,通过滇缅公路在50天内抢运物资52,000吨,其中绝大数都是抗战急需的汽油、兵工器材、药品等战略物资,其重要性再见一斑。大批外国援华物资增强了中国抗战军力,有资料表明,与抗战初期相比,到1940年;国军战斗力提高了5倍。
当然,苏联政府对中国的抗战也给予了不少支持,特别是抗战前期。尽管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是让中国拖住日本以免日本北犯苏联,但她们客观上还是帮助了中国,包括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势力欲置蒋介石于死地,是斯大林下令中共必须保证蒋的安全并释放蒋,才确保了中国的战时统一(尽管也是出于保护苏联的目的)。
1937年9月9日,中国军事代表与苏方代表团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第一次会谈,并于9月14日达成了一些具体供应协议。苏联决定首先尽快向中国提供一些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弹药和零件等军事装备和器材,并同意向中国派遣苏联教官,以训练中国军队,最有效地发挥这批苏联军事装备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从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直至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供应中国陆、空军的武器和军事装备的数额也是比较大的。在《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生效的第一年里,中国就从苏联获得了20个师的全部装备。获得过上亿美元的贷款。然而,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将中国和最基本的道义弃之一边。
苏联出兵东北,对中国主权、财产的损害和对中国人民的伤害,远远大于她对关东军的歼灭,因为在苏联出兵前,日本已经准备投降了。她于日本投降前6天出师东北,对日本投降意义不大。
1945年9月24日起,苏军当局在东北发行军用票,变相地让中国负担了苏军驻扎东北期间的军费。该票以元为单位,与东北货币共同流通,比价为一比一。
日本一投降,苏联就背着自己的盟友(包括中国),几乎将全部日本在东北的资产据为己有。非但如此,苏方还闪烁其词地宣称:苏军拆运东北机器设备,是根据三巨头或许在雅尔塔,或许在柏林达成的协议。这就更加激起盟国的一致抗议和国际舆论的严厉谴责(雅尔塔协议规定: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资产首先应满足对中国的战争赔款)。1946年2月26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断然指出:"据其所知,美英苏三强间,并无准许苏联搬运满洲方面日本机器之协定。"3月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本政府不接受战利品包括工业企业或如中国东北境内日本工业及设备(即工业企业之附属品)之任何解释",并将其2月9日致中苏两国(其实针对苏联)的照会公开发表,把美国的立场和主张(认为对日本国外资产,例如满洲的日本资产的最后处理,乃一切担负击败日本主要责任的盟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建议成立盟国对日索取赔偿委员会处理日本赔偿问题)公诸于世,进一步引起盟国和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3月6日,英国外交部表示,苏联搬运东北机器设备没有任何协议根据,东北日本资产应由盟国共同解决,在解决之前,应由资产所在国(中国)保存。并于3月9日照会苏联政府,英国"对于第三者(即苏联)擅自运走此类财产(东北机器设备)不能同意"。美国62名社会各界名流还发表"对中国东北宣言书",严厉批评雅尔塔协定和苏联,对中国表示同情和支持。该宣言书说: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公布,使中国对美国的名誉信念发生动摇。苏联仅以6日几乎不流血的战争,"竟藐视数年以还经历痛苦失败,卒赖共同牺牲,获致太平洋战争胜利之中美两国,中国于此危机中之反应,自属明白,然美国之反应又如和耶?""吾人必须为中国力持正义……支持中国人民之呼声,彻底修正雅尔塔协定之要求。"外国报刊纷纷谴责苏联违法行为,对中国所受浩劫表示同情,对中国正义要求表示支持。但是,苏联完全不顾美英抗议和国际舆论的谴责,于3月12日复照美英,强硬坚持"任何日军所属物件,苏军悉可视为战利品"。
苏联在东北地区共掠夺战利品损失为1946年币值的5,340,714,845日元(53亿4千万日元)折合当时的1,363,484,499.92美元(13亿6千万美元)。尚不含没有折价的金32,401.55克、白银1,866,549.69克和钻石741.0662克当时1克黄金价格为1.28美元.1946年国民政府发表的抗战期间的损失是:军人死伤321万,财产损失133亿美元。1945―1946年间苏联从东北掠夺的物资,相当于中国抗战八年所有财产损失的十分之一!
当然,还有八路军及其敌后抗日力量的贡献,但我们以前的抗战叙述主要就是这些,就不用我多絮了。
我认为,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抗战叙述必不可少的内容,缺少了那一项都不完整和全面,都是对为抗战付出鲜血和努力的政府和人民的不尊重,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页面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