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

鲍彤:漫谈被毛邓摧毁了的孔子学说

文革后期毛泽东发动的批林批孔运动
65年前中共以武力夺得政权后,遵循《共产党宣言》,实行了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决裂"。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65年来最受伤害的是两个学派:杨朱和孔子。在这篇漫谈式的短文中,只能极简单地提一下孔子学说的几个论点。

孔子是人道主义者,主张"仁"。仁政,是孔子的理想,却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抨击和嘲讽的对象。毛邓建国,建的是专政。在他们手里,国家是专政工具。它的任务不是施仁政,也没有施过仁政。

孔子是贵族,待人将心比心,有同情心。他坚决反对损害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张帮助别人发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但在毛眼里,不仅凡是"敌人"赞成的,全党必须反对;而且,对朋友,用毛自己的话来说,也应该"己所不欲,要施於人"。这是我聼杨尚昆亲口说的。

世人都知道毛在庐山会议上骂彭德怀"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但局外人不知所指,高层则讳莫如深。背景是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毛指示彭,对阎锡山应采取"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方针,但彭学过孔夫子,服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毛大怒,开会批彭几十天。毛和孔不共戴天,可见一斑。

邓小平何尝不是!他虽然最不乐意反自己,但是非常乐意反右派。他当然知道大学生是爱国的,但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血腥镇压。

毛邓都是"领导"一切的人,在这种人手里,孔子的命运可想而知。

根本用不着等到文革。"矫枉必须过正"是中共历来动员群众的法宝。如果靠了孔夫子,毛泽东肯定上不了天安门,邓小平也没法把几十万军队调到天安门广场上来。

习总书记最新指示中有这样一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这个论断,与人所共知的毛邓的理论和实践不符,除非把毛邓排除在"中国共产党人"之外,否则不太容易理解。

马克思主义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进中国境内以后,就被有识之士称为"过激派"。原教旨,加传播者,加践行者,三者都有走极端的冲动。而走极端,正是孔子学派认为必须警惕的危险——"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什么是中庸?宋朝的程颢下了传诵千古的定义:"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如果用现代语言,我想可以这样表达:不偏,不走极端,是正确的路;不易,不瞎折腾,是颠扑不破的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希望大家努力做君子,反对走极端瞎折腾。

程颢的话发人深省,尽管过去常被视为陈腐的老生常谈。必须感谢中共65年来的实践,包括从"造反有理"到"稳定压倒一切",包括从全面没收私有资产到大力培养红色亿万富豪,也包括从批孔批儒到讨伐普世价值,处处都在教育人们非重新认识中庸的正道不可。

怎样通过一位圣君来做到中庸是个天大的难题。孔子推崇一位大智者——舜。

作为君主,舜有极其高超的治国理政艺术。他总是虚心请教和仔细考察各种平凡的意见("好问","好察迩言"),研究正反双方不同的主张,最后走中间路线("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君主而能客观地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应该说是大智者了。孔子希望能够发扬这种正道。问题是,这样的大智者太难找了。谁有权力找?谁有本领找?找不到怎么办?找错了又怎么办?万一找到的是毛邓,喜欢终身制或者垂帘听政,岂不又是浩劫?

所以把走中间路线的希望寄托在智者身上,未免渺茫,而且危险。

好在现在有了立宪民主制度,治国的主体不是君主。整个公民社会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社会由不同的群体组成,他们的多元利益和多元文化的制衡和合力,他们各自的权利和意志的制衡和合力,既能避免偏颇,又能避免僵化。

可见即使是古老的孔子哲学,同人类其他的文化遗产和最新的文明成果一样,都能够在公民社会中得到新的生命。

孔子生活在君主时代,自然有"君君臣臣"的等级思想。即使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仍然有必要实事求是指出三点:

口头上批封建等级制最兇的党,不仅最热爱,而且最认真,在全社会实行了最全面最严密的社会等级制。

孔子提倡"君君臣臣",批判"君不君,臣不臣",除了反对"犯上作乱"以外,还要求君臣各自克尽自己的职责。

孔子反对苛政和暴君。商汤推翻暴君夏桀,周武推翻暴君商纣,是孔门最津津乐道的革命故事。连"革命"这个概念,也因而成为常用词,流传至今。

总之,我同意这样的论断:不论古今中外,都有公民社会应该汲取的养分。孔子学说中当然有落伍的成分,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分辨的。在毛邓大救星的宝库里,天天有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在帮助做美容手术,见不得人的东西难道还少吗?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