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王丹:美梦与噩梦

hushi.png
图片:中国自由主义领军人物胡适,1949年流亡台湾,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资料图片)
各位听众朋友:

当我们对现实失望的时候,我们会更愿意讨论梦想。当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上任提出"中国梦"这个词以后,我们也就知道,他跟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对现实是失望的。对现实失望,又无能为力,所以要去编织梦想,这本来也算是常态,可是,如果我们深入讨论人类的梦想,会发现,就像梦也有美梦和噩梦一样,编织什麽样的梦想,代表了什麽样的对待现实的立场。

胡适与鲁迅,就是这样的对比。

其实,所谓"中国梦"根本就不算是什麽新的愿景,而是老掉牙的论述。1928年底,胡适就曾经写过一篇《新年的好梦》。当时是蒋介石全国执政的第一年,国共已经分裂,蒋介石基本上清除了异己力量,开始进行治理全国的规划。这样的政治发展带给胡适很大的希望,在《新年的好梦》中,他梦想来年全国和平,因而可以裁军,将军费减去大半;他梦想苛捐杂税完全取消;梦想铁路收归国有,鸦片之祸永绝中国;梦想有一点点言论自由,偶尔能给当政者指点一下错误,等等。这是典型的胡适式的面对中国的态度。他们对执政者永远寄予一定的希望,认为通过监督和建设,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进步。因此,他们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性,对时局,对政治,对当局,对自己,都有这样的乐观的情结。

完全相反的态度,来自思想界另一翼。鲁迅后来也写过一篇《听说梦》,对胡适式的乐观可以说是大唱反调。鲁迅在文中说:"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大同世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的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裡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麽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空头的梦,说了出来,也无非教人都进这空头的梦境裡面去。"如果说胡适梦见的是美好的未来的话,鲁迅梦见的,是黑暗的现实。这样的梦当然是悲观的,但是我们必须说,也是犀利甚至是现实的。

不管是胡适,还是鲁迅,他们笔下所谓的"中国梦",只是托"梦"之名,描摹当下的社会。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反观那段历史,其实还是鲁迅对于中国的现实看得比较清楚和正确。胡适那样的老好人式的期待,掩盖了当时中国政治的溷乱,黑暗和暴戾,因此纵然给人一种迎向未来的希望,但是这样的希望并没有现实基础,说得再好听也是镜花水月。所以鲁迅才批评胡适他们,说这样的美梦的编织,实际上是引导人民放弃抗争,在"空头的梦"中痲痹自己。

也许有人说,像鲁迅那样悲观刻薄,眼睛裡只看到现实的黑暗,难道社会就能进步吗?沉浸在噩梦中,我们还要如何生活?然而,这正是鲁迅的力量所在。鲁迅真正学会了尼采的精神,他一方面绝不回避现实的黑暗,另一方面,却也绝对不会因为噩梦带给人的绝望而放弃抗争。他真正是"在绝望中抗争"。

这正是社会进步需要的精神:不要对现实又太多的幻想,但是也不能因为幻想破灭就放弃理想。带着绝望进行抵抗,虽然貌似悲剧,但是建立起来的,正是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