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7月22日星期二

金融时报:普京引领俄罗斯走向孤立(附欧洲制裁俄罗斯不应再存分歧)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就在几个月前,称赞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战略天才还是件时髦事。美国右翼人士将他的稳健与美国总统所谓的软弱作对比。在题为《奥巴马vs普京,实力悬殊》的专栏文章中,查尔斯•克劳特哈默(Charles Krauthammer)指出:"在普京任下,俄罗斯远胜美国。"纽约前市长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称赞普京的果断,嘀咕道:"这才称得上领袖。"英国独立党(UKIP)党魁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称普京是他最仰慕的世界领导人。
而在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n Airlines)的MH17航班被击落后,这些奉承看起来是多么的不恰当。俄罗斯似乎向乌克兰叛乱分子供应对空导弹,这种政策已经不只是不道德那么简单了。它还击碎了普京是战略天才的说法。相反,事件证明他是不计后果的赌徒,其偏执和自私的政策正将俄罗斯带入经济和政治孤立。
克里姆林宫的这位"小马基雅维利"(mini Machiavelli)认为,他可以破坏乌克兰东部的稳定,同时在俄罗斯与分离主义叛军的关系上装糊涂。
但这位木偶的操纵者却没能提好手中的线。在近300名无辜平民丧生后,俄罗斯在这起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遭受到严厉的审视。在俄罗斯之外,只有一批坚定为普京辩护的人能够接受他否认参与此事的说辞。
俄罗斯当局如今面临艰难选择。如果配合国际上对MH17惨剧的调查,结果可能极为令人尴尬。但如果他们阻拦调查,躲在阴谋论后按兵不动,或者将军队开进乌克兰东部,将导致国际上更强烈的反感。上周,在马航事件发生之前,美国已经宣布加强制裁。欧盟(EU)也有可能硬化其立场。一些俄罗斯大企业将无法进入西方资本市场融资。
政治孤立也在逼近。俄罗斯已经被赶出八国集团(G8)。数名公民在事件中丧生的澳大利亚不太愿意在11月布里斯班G20峰会上欢迎普京。用不了多久,俄罗斯主办2018年世界杯一事也将面临质疑。
普京的不负责任导致分离主义分子攻击过境飞机,但他的错误还不止于此。他这次犯下的大错,根源在于其他至少四项失败的政策。第一,对乌克兰可能与欧盟签署贸易协定一事反应严重过头。俄罗斯偏执地以为欧盟急于将乌克兰拉到自己的阵营。实际上,欧盟几十年来一直不愿接纳乌克兰,令人尴尬。同样,加入北约(Nato)——莫斯科方面将此视为对俄罗斯的重大威胁——也遥远得很。在2008年峰会上,北约拒绝引导乌克兰走上加入北约的道路,而这也是自那之后它一直以来的基本立场。
俄罗斯的第二个错误是在乌克兰煽动骚乱,却拒绝负责。以犬儒的角度看,俄罗斯的行为想必是明智之举——而在吞并克里米亚这件事上,俄罗斯无疑让全世界措手不及。但在乌克兰东部,俄罗斯的操纵没那么有效,也没那么容易掩饰。这最终导致了MH17悲剧。结果是俄罗斯吃了两头亏。它没能完全掌控局面,却仍然得为此负责。理应如此——即便射击令不是来自莫斯科,导致灾难发生的也是俄罗斯人。
普京给自己挖的第三个陷阱,是通过越发粗鲁、民族主义的宣传,操纵俄罗斯舆论。这样做能够提高总统的支持率,正合普京心意。但这也让他骑虎难下。如果没有全力支持分离主义分子,普京将会被指责未能保护说俄语者免遭控制乌克兰的"法西斯主义者"(俄罗斯媒体的说法)的伤害。
普京的第四个错误是一直低估西方反应。或许,身边和海外的阿谀之声让他相信自己是战略大师,而西方羸弱不堪。虽然西方的反应有时偏于缓慢,但它已经通过了切实的制裁措施,并且还有更多制裁即将实施。俄罗斯的商界领袖对这种情况大为惊恐,但目前他们无能为力。
普京放任自己卷入与西方无谓、破坏性的对峙,将精力用错了地方。虽然莫斯科方面对北约疑心重重,但真正对俄罗斯构成战略挑战的是中国的崛起。但由于陷入与西方的对峙,普京不得不求助于中国,俄中最近签署对中方有利的能源协议便是一例。
因此,掩饰这些失败和误判,将普京描述为挺身对抗敌对世界的英雄,任务就落到了听话的俄罗斯媒体头上。民调显示,这场行动目前收效良好。
危险的地方在于,普京掩饰自己屡次失败的唯一出路将是进一步升级危机气氛,制造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俄罗斯确实面对着敌意不断加剧的西方。这种政策威胁世界,更威胁俄罗斯自己。
译者/刘鑫

【附录】

欧洲制裁俄罗斯不应再存分歧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沃尔夫冈•明肖



 
当悲剧发生时,我们关心它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影响则排在次要地位。
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则是一场不同类型的灾难。这起可怕的罪行可能会使一场重要的地区冲突演变成一场"一级"的全球性冲击。政策制定者应为此做好准备。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备受奚落,但其所造成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总体数据所显示的。突然之间,外国投资者在以前他们认为没有风险的地方看到了风险。监管审批不放行,比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最近申请使用德国一条天然气管道的闲置产能就没有获批。不确定性会影响市场估值。间接的影响将超过直接影响。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吞并克里米亚,以及全球对这一事件的反应,让俄罗斯处于衰退的边缘。我们无法肯定这对欧元区不见起色的经济复苏造成了多大影响。在冲突升级之际,德国经济尤为疲软。或许这并非巧合。
上周早些时候,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实施了迄今最为严厉的制裁。两家俄罗斯银行、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一家天然气生产商、另一家石油公司以及数家国防设备承包商都被切断了进入美国资本市场重要领域的途径。在一个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经济体系中,金融制裁是很有效的。美国法律并不直接适用于第三国。但任何用美元为自己融资的公司或国家往往要间接遵守美国法律,因为交易链条中的一部分须通过美国的金融基础设施。这就是为何在一起有关阿根廷主权违约的法律争端中,美国法庭的影响力超过阿根廷的原因。美元垄断让金融制裁得以自我实施。
欧盟的影响力还没有大到这种地步。在美国实施最新制裁的当天,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决定停止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对俄罗斯的贷款,这基本上是一种象征性姿态。欧盟还试图让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停止贷款给俄罗斯,此举意义将比较重大。按照欧盟自己的标准来看,欧盟做的已经相当多了。而且,在上周四之前,欧盟还计划采取更多措施。
欧盟成员国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例如,德国和意大利与俄罗斯关系紧密,它们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没有人希望让危机继续升级,但我认为,那种与荷兰休戚与共的感觉将非常强烈。除了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印尼的很多公民在此次事件中遇难,英国、德国和比利时也有遇难者。这可能会进一步使欧洲的立场更加团结一致。
如果MH17被证实是亲俄分裂分子击落的——即便出于意外——欧盟将需要加大回应力度。欧盟应提出全面金融制裁措施。对俄罗斯企业来说,欧元和英镑是重要的全球融资货币。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是俄罗斯富人用来洗钱的金融场所。应马上制止这种情况。
除了金融制裁之外,欧盟还应考虑禁止能源进口,这显然是欧盟最为薄弱的工业领域。欧盟应实施一项能源安全战略,将其作为一项紧急措施,令欧盟不受俄罗斯供应的影响。
如果说普京秘密武装乌克兰叛乱分子,结果这些人暗杀了欧盟公民,那么很长时间内双方关系将很难恢复正常。
当然,对于上周四所发生的事件,可能还有其他解释。但没有一个解释能让人安心。不管人们希望相信哪种阴谋说,它们都很难既可信又有利于政治和经济。
我们很难预测所有这一切对全球经济的确切影响。但从我们目前为止所看到的情况来看,我们不应排除这种情况:我们正在应对一场"一级"的全球性经济冲击。由于网络效应的连锁反应,对信心和估值的影响以及总体上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影响将继续远远超过所有估计的影响。
预计欧元区将受到直接影响。评论人士指出,一场冲击就能让欧元区陷入通缩。这次事件可能就起到这样的作用。如果这将复苏再拖延一年时间(这不是最糟情况),通胀预期可能会继续下滑。
欧洲已从1914年的事件中吸取教训。我们不会稀里糊涂地踏进另一场大规模的大陆战争。但欧洲还没有从1998年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将日本一次资产负债表衰退变成了一场长久萧条。
欧洲政策制定者永远不应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由于经济原因,他们无法在政治上做出回应。
译者/梁艳裳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