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未普:看不到尽头的六四记忆隧道


HK-64Victoria2014-620.jpg
香港维园纪念六四25周年烛光晚会。虽然今天香港天气炎热,但老老少少的香港人仍然聚会维园。(粤语部李建军拍摄)
今天是六四25周年纪念日。25年前的历史创伤,今天依然淌著鲜血。25年来的六四记忆隧道,今天依然看不到尽头。

在官方正史中,六四是中共政权竭力屏蔽隐藏的一章,也是过去历届领导人的政治包袱。本来,就25年前的历史罪责而言,习近平这一代领导人并无直接关系,但是习近平当局最近对民间反思六四的大扫荡显示,六四也已成为他的政治包袱,而且有可能越背越重。

当然,这些年来中共也在试图软化对六四定性的官方说法,如从"反革命暴乱"到"动乱"再到"政治风波",但这个政权只能颠来倒去玩这些辞令,却走不出有实质意义的一小步。何况连"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这个略为中性一点的提法,据说也是非党人士、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主席费孝通首先提出的。

本来北京政权就算不肯为六四正名,不能抚平历史的创伤,但至少可以在不影响中共权威的前提下,低调地做一点事安抚六四难属,比如从庞大维稳经费中九牛拔一毛,赔偿抚恤六四死伤者,这也算走出了一小步。虽然这只是一帖外敷膏药,经不起历史检验,但中共惧怕,只要走出最初一步,千里长堤就会开始滑坡和崩溃,所以"一步也不能退"。

反观民主宪政国家,新上任的政党没有义务背上前朝的历史包袱,国家道歉岂止不是负担,更会得到政治加分。而一党专制非要维系法统与权威,垄断历史的解释权话语权,任何历史罪责都绝不承担,所以25年来一口咬定六四镇压"经历史证明是正确的选择"。用坦克枪炮镇压手无寸铁的平民,还要人民承认这是"正确选择",这是何等残忍!

25年前的习近平对六四镇压或许并不认同,因为他的父亲习仲勋坚决反对用违反党章的"生活会"方式逼退胡耀邦;习近平的母亲在赵紫阳去世时送上花圈和写上全体子女的名字。但习近平一旦坐上这个位置,他自己曾经有过什么想法就不重要了,只有党的意志是金科玉律,维护政权的安全运转是唯一使命。

而六四时期的中共政要人物,在离开权位时都闭口不谈六四,唯恐触及这块见不得人的伤疤,只有两人例外,一个是李鹏,另一个是陈希同。李鹏的《六四日记》显示,他斩钉截铁地认定六四非如此镇压不可,还深深痛恨反对镇压或者态度消极的党内同僚,更唯恐有人事后撇清责任,于是逐一将他们当时的表现绘声绘色勾画出来,好把他们绑死在同一条船上。陈希同口述的回忆录和李鹏六四日记口径不同,但两人在这点上口径一致,即邓小平才是最终决策者和应负终极责任的人。

相反,只有完全脱离了体制的人才会本著做人的良心说话。比如前国务委员、外交部长吴学谦的儿子吴晓镛,当年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部副主任,他将六四当日亲眼所见写出新闻稿在电台播出,报道并讉责军队屠杀民众的行径,因而失去人身自由。他移居美国已经近20年了,最近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表示,他不后悔当年所做的事。他说:"在外国讲假话的代价大;反观中国,则是讲真话代价大。"真是一语中的。

再比如,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对中共动用军队镇压人民一直痛心疾首。1989年时陈小鲁在赵紫阳领导下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工作,鲍彤是主任,陈小鲁是社会改革局局长。六四期间政改研究室被指为赵紫阳的"小舰队",杨尚昆两次和陈小鲁面谈,要他揭发赵紫阳和鲍彤,都遭到拒绝。陈小鲁后来脱离了中共体制。

数以百计千计的六四死难者已经逝去二十五年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是每个家庭的至亲。只要去读读"天安门母亲"每年的呼吁,凡有人类正常感情的,无不痛入骨髓。而到了今年六四,天安门母亲连发出声音的渠道都被掐灭了。试想一个政权不悲悯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文明与道德可言?

我们今天纪念六四,就是为了永远记住这段真相。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