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陈迹:马航事件中的尴尬与怒火

图:中国人在抗议时要马来西亚交出"凶手"




马航事件的残酷现实,映射出中国力量的短处,也显现出政府自己护短的荒谬;中国乘客家属们的呐喊,其实对中国自身有很现实的意义:它告诉所有中国人,政府的失误的确是可以批评的,也是应该批评的。


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中,人们注意到,中国媒体很是尴尬。它们空有官方认可的采访权在手,无奈独立调查的本事实在提不起来,有价值的资料、独到的分析都很少见,只好跟在西方权威媒体后面,做转述的工作。


当然,这也难怪,因为这些媒体的尴尬背后,还有更大的尴尬。


美方人员消息透露给了媒体


飞机失踪,至今主要靠雷达、卫星的讯号来做分析。出事以后,马来西亚军方雷达上曾出现不明光点的事情曝光,与发现卫星讯号显示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海,几乎是在同时,即三月十二日。马方当时对后者不敢确定,对前者也是在否认之后才又改口承认。人们看到,《华尔街时报》最先报道了表明飞机在失联后继续飞行了数小时的有关证据。它先是说,证据为"技术数据传输",信息来源是英国的飞机发动机公司,然后它更正说,证据是"卫星联络信号",而信息来源是美国调查人员。


表面上看,这是"细节失准",或曰"乌龙",其实却很微妙。马方主导调查,它对自己的军方忽视雷达讯号难免遮遮掩掩,对拿到的卫星讯号证据也难免犹豫不决。最近有报道说,马来西亚政府对媒体管制严格,信息泄露的情况很少,而马方一些调查人员认为,美国方面屡屡发生信息泄露,特别是在失联客机失踪后的头几天里。可以推测,有些消息"泄露"可能是有意而为,因为当时海上搜救持续在实际不相关的海域进行,配合调查的美方人员大概看不下去,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媒体。


英国非营利公司Inmarsat在飞机失联的四个小时内,从自己仅有的几颗卫星找出了许多相关资料。马方较早得知飞机可能已坠海,可能即与该公司有关。而该公司持续努力,对其卫星数据以"全新的模式"计算,终于得到相当可靠之结果。马方于是宣布了基于该公司结论而得到的该航班已经坠毁的判断。


那么,即使没有马来西亚军方雷达(实际还有泰国军方雷达)的讯号证据,单凭民用卫星的讯号资料,看来也可以做出飞机偏离预定航向而向西转,并几度改变航向之后调头向南的判断,只是需要更多的分析计算,耗费更多的时间而已。


至于马方,他们不习惯于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但扩大搜索范围以及转变搜索方向,以及后来宣布飞机坠海的判断,应该说还算迅速。当然,其做法是否得当,争议很大。


中国雷达与卫星的表现令人费解


然而,在中国,雷达与卫星都控制在国家手里,更与军方关系密切,却至今仅在出事之后尽力搜寻,未见对分析出事过程本身有何贡献。相比于前述英国公司,中国政府和军方堪称资源丰富、实力强大,而其表现,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其投入大量资源于搜救,就只能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别人的分析判断。既然如此,中国受到严格控制的媒体要想有出色表现,当然难乎其难。


与这种尴尬状况相映生辉的是,我们这里各种版本的阴谋论故事很有市场,同时,对马方的愤怒也格外强烈。


阴谋论故事,先前大体上是两种版本,一是说马来西亚军方将飞机击落,一是说美国要抓中国间谍而将飞机劫走,都演绎得头头是道。后来事情渐渐明朗了些,出现了新的版本,说是飞行员以国内政治原因劫持飞机,与马政府谈判未果,竟然将飞机飞向茫茫大海,油料耗尽而坠毁。这个版本,也有其相当的可信度。


出事的飞机上,约三分之二是中国人,这让中国人格外牵挂,而无论哪个阴谋论故事,也都格外令中国人愤怒。不过,怒火燃烧起来,一不留神,就会烧过了头。


怒火燃烧起来一不留神就烧过头



中国人对马方抗议、怒骂,甚至提出了各种的抵制,一浪高过一浪,而这时,马国因为政府已宣布飞机坠毁,已进入国丧状态。于是,中国人的举动终于使马来西亚人觉得忍无可忍,毕竟,马国也有数十人在出事的飞机上。况且,中国要求马方信息透明,马来西亚人很有理由反驳,中国自己就是全世界最不透明的政府之一。


显然是在阴谋论故事刺激下,中国乘客家属发表声明,声称如果他们发现其亲人是因为失误而丧失生命,他们将会认为马来西亚官员以及马航公司是"凶手"。如此激愤,可以理解,应是情有可原,只不过道理不是这个道理,因为失误毕竟只是失误,不可以视同为"凶手"。


然而,家属们的呐喊,其实对中国自身有很现实的意义。政府失误固然不是罪行,而此次马航飞机出事,给中国人的教训之一就是,政府的失误的确是可以批评的,也是应该批评的。中国的问题恰恰在于,以汶川地震和高铁事故最为典型,党政官僚机器大力推行一种应对天灾人祸的模式,即政府的不透明、政府的失误,都不可以批评,更不可以追究,更有甚者,反而追究者有罪,因为他们无视"党疼国爱"。


马航事件的残酷现实,映射出中国力量的短处,也显现出政府自己护短的荒谬,但愿经此一事,可以使中国人清醒。


——原载《动向》杂志2014年4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