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

陳志柔:誰能理解太陽花的心

作者为中研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所中國學程副教授、曾任台大代聯會主席)

太陽花反服貿運動寫下台灣民主運動史的另一頁。它的參與人數創新高,支持民意不消退。它的聲勢規模,反映了人民對馬政府的憤恨,也呈現了對中共以商逼政的焦慮。面對反服貿民氣高漲,國共當局仍以異端視之,他們或許認為運動終將退潮,激情總會平息。他們不知道的是,經此一役,台灣社會的反共拒中態勢,已經鞏固了它的社會基礎,扭轉了它的社會心理。

如果反服貿運動的背後黑手是民進黨,那國共當局就可高枕無憂了。長久以來,綠營支持者對兩岸政策的反對批判,只是朝大野小結構中的脆弱雜音。國共當局不知道的是,近年來反共拒中的社會基礎,早已超越了既有的藍綠政黨格局。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的支持選票,始終沒有順勢轉為支持馬政府兩岸政策的社會基礎。而有利於兩岸開放的社會心理,建立在對中國的正面評價及對開放後的受益期望,經過這次太陽花學運上沖下洗,已經徹底變調走味。

中研院社會學所的系列調查資料顯示,從2010年以來,ECFA、承認大陸學歷、招收陸生、增加陸客,直到服貿議題,台灣社會中對相關政策的贊成或反對,兩邊差距並不大。2010年時,象徵經濟開放的ECFA,得到的支持度,略高於社會交往議題,如增加陸生及陸客。深入分析,除了藍綠之外,反對兩岸持續開放的民眾,有其特定顯著的社會群體來源,他們並不限於傳統綠營支持者,他們來自年輕世代、中低收入者,甚至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反對持續開放。根據調查,若服貿協議被理解為單純的經貿議題,它比較會得到相對多數的民意支持;但是太陽花學運激起了各行各業抽絲剝繭透視服貿協議,呈現它附帶的政治風險和社會分配後果,急遽縮減了它的社會支持基礎。

除了社會群體差異,贊成兩岸繼續開放的社會心理因素有二,一是認為中國最終會走向民主化,二是認為兩岸經貿往來對自身經濟狀況有幫助。除了個人特質(年齡、性別)、階級、政黨態度以外,這兩項態度因素仍有其獨立的顯著影響。也就是說,當其他條件相當,抱持上述看法的人,更傾向於贊成兩岸更加開放。但問題是,這兩項因素是一種社會心理,猶如股價曲線,短中期上揚可來自於集體期望及主力作多;如果上升曲線沒有基本面支撐,只是基於一廂情願的迷思,那泡沫終將破滅。

台灣民眾看到廣東反PX示威群眾遭到政府血洗鎮壓,也聽聞了學甲虱目魚契作沒有賺錢。當他們瞭悟中國極權政治本質沒有改變,或認清了自身的經濟狀況不會因兩岸開放而受益,他們原本支持兩岸開放政策的態度就會翻轉。這是最近三週以來,隨著太陽花運動正在發酵成形的變化。

反服貿運動的群眾基礎是青年學生和小白領階級,他們引領公民群體及媒體學界,嚴肅檢視兩岸交往的經濟得失、政治代價,及社會分配後果。他們未必逢中必反,他們反的是,看不到中國民主化的可能性,更憂心台灣變成中國極權政治的延伸。面對中共文攻武嚇、以商逼政,看到馬政府蔑視民意、扭曲民主,也見識了民進黨故步自封、老氣橫秋,太陽花學運吹起了台灣的新社會運動,這也是反思兩岸關係的啟蒙運動。它才剛剛開始,能量正在匯聚。

——台湾苹果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