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

未普:邓小平到底为何逼胡耀邦辞职?—纪念胡耀邦逝世25周年(下)

事实上,被蒙在鼓里的胡耀邦已经失去了十三大中央人事主导权。1986年10月,中央派了一个由薄一波、杨尚昆、宋任穷、姚依林、王震、伍修权、高扬等组成的七人小组,分头找有关人员征求十三大中央人事如何安排,尤其征求对胡耀邦的意见,而胡耀邦全不知情。七人小组远到各省收集资料,他们到底收获如何呢?这些收集的资料到底会怎样影响胡耀邦呢?

1986年10月30日上午,邓小平和李先念到陈云家中,三人进行了长时间的秘谈。这次谈话,意义非同寻常。从前后的时间差来看,七人小组的调查结果可能是三人秘密会议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成为胡耀邦非下台不可的致命原因。据笔者推测,七人小组的调查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胡耀邦威信很高,另一种是下边对胡反响较大,无论哪种结果,对于已经立意要让胡下台的邓小平来说,根本没有区别。

1986年12月,胡耀邦去上海,听说李先念也在那里,就要去探望李。没想到李自己紧张兮兮地先来拜访,问胡耀邦:"你找我有什么事?你打电话给我,我很紧张。" 胡当时很奇怪,他紧张什么?胡说:"我没什么事,今天中饭后,我就回北京了,就是看看你。" 李遂吁了一口气说:"呵!"好像放心了。然后李又说:"我同小平同志谈过,如果党内再搞斗争,我就不干了。"胡耀邦后来明白了,"当时我不知道要解决我的问题,先念已知道。"

1986年年底爆发的学运,对邓小平来说,真是天赐良机。12月30日,邓小平在家中召集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李鹏、何东昌等谈话。他态度严厉地说:"凡是闹得起来的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领导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这也不是一个两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是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是软弱的,丧失了阵地,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个放任的态度,好人得不到支持,坏人猖狂得很。""这些人之所以这么猖狂,传说是因为党中央里面有个保护层。"这就是不点名地批评了胡耀邦。

经过反复思考,胡于1987年1月2日,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向小平同志交心》,提出辞去总书记职务。4日,邓小平在自己家中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罢黜胡耀邦。胡耀邦未被邀请参加。6日,邓小平同胡耀邦谈了话。邓小平建议举行一次"解决胡耀邦同志问题的党内生活会议",对胡的错误进行批评,也要他在这个会议上做出自我批评。

胡耀邦事后承认,他有几个想不到。想不到"生活会"用突然袭击的办法要人人表态;想不到邓力群发言长达5个小时要把他批倒批臭;想不到几十年的挚友,号称桃园三结义的王鹤寿,把他们两人私下的谈话也揭发出来。更想不到的是,他的辞职报告送到中央后,有人趁机落井下石,对他进行诽谤,诬他想当军委主席,逼小平同志让位,有野心等等。

1987年1月16日,痛心疾首的胡耀邦不得不正式辞去总书记一职。之后的日子,胡耀邦是在极度郁闷的状态下度过的。胡耀邦后来意识到,他的那些检讨的、被指责的东西,其实很多是邓小平说过的。在下台后的几个月中,胡耀邦专心阅读马恩全集,作了一些笔记,并将过去几年自己写过或讲过的,凡形成文件和付印过的记录,数百万字都看了一遍,然后放心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误。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是胡耀邦下台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不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是,邓小平疑心胡耀邦取而代之。

李锐说,胡耀邦的产生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幸运。只是光明磊落的胡耀邦,不能见容于这个党。最后,这个党吞噬了自己的儿子。胡耀邦的去世,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六四运动,邓小平及其中共元老,又吞噬了反对用武力镇压学生的赵紫阳,血洗了天安门,吞噬了成百成千名年轻学子的生命。(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