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王力雄:文成公主的神话

很多中国人都是通过文成公主的神话认识中国与西藏的历史关系,似乎中国把公主嫁到哪,哪就从此属于中国了。这是一种有些可笑的逻辑。事实上当时的西藏非常强大,势力范围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波及阿拉伯和土耳其控制区,向北到今日的中国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向东曾经占领中国四川、云南的大片领土。那个时期的藏民族以征服者的姿态,在整个中亚到处安营扎寨。唐朝开国的李氏家族本身带有突厥血统和文化背景,把联姻当作一种平定边疆的政治行为──可想嫁一个公主远比调遣大军来得便宜。王室的女儿多得很,何况帝王并不嫁自己的亲生女儿,文成公主亦只是宗室之女。唐朝前后嫁到"诸蕃"的公主有15人之多。在嫁文成公主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经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王,将衡阳公主嫁给突厥处罗可汗之子。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知道了吐谷浑王娶了唐朝公主,也向唐朝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不知是因为松赞干布态度倨傲,还是因为那时唐太宗对西藏没给予充分重视,反正一开始唐太宗没同意。松赞干布大怒,带领大军先讨伐吐谷浑,继而攻入唐境,并致书唐太宗:"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那是何等的豪迈啊。

固然以当时唐朝之强盛,不至于屈服松赞干布的武力,不过双方打了一阵互有胜败的战争,足以使唐太宗认识到当时被称为吐蕃的西藏不可轻视。当松赞干布再次缓和姿态,撤兵并重派使者带礼物到长安求婚时,唐太宗立刻同意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连其所派的求婚使者都被赐予琅琊公主的外孙女为妻,可见太宗抚慰吐蕃之心的迫切,所以文成公主进藏在一定程度上应该算是无奈。

文成公主之所以比其他外嫁的公主更留名,大概主要是因为她去的是被认为最荒僻的地方,一去三十九年,至死没回中原,因而从惜香怜玉的角度更值得同情。青海境内倒淌河之名,传说就是文成公主去吐蕃的路上,在那河边的山上回望即将永别的家乡,哭得让河都改变了流向。文成公主死后三十年,唐朝又有一位金城公主被嫁到吐蕃。她的传说就更惨。唐中宗李显亲自送金城公主出长安百里,悲涕嘘唏,为表达伤感, 将他与金城公主分手之地命名为怆别里。可见为了换取与吐蕃的和平,唐朝皇帝不得不割爱的程度。而原本吐蕃方面说的是为吐蕃王子求婚,等公主到了吐蕃,娶她的却是藏王。公主那时仅十三、四岁,藏王赞普据说已经老得满头白发和胡须,看不出脸在哪一边了。

不能说公主进藏对中国与西藏的关系没有作用。比如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吐蕃十年没有再对唐朝用兵。然而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守寡二十九年,其在世之时吐蕃与唐就不断发生冲突,以后的百年间更是几无宁日。其中公元763年,吐蕃竟攻陷大唐首都长安。而当时的吐蕃首领赤松德赞王就是金城公主生的儿子……

讲了这么多公主,为得是说明以一相情愿的立场,距离事实真相可能远到怎样程度。虽然史学界还不至于把嫁公主当成国家主权的证明,但是过份夸大文成公主对西藏的重要性,在中国却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好像是文成公主才给西藏带去文明,包括医疗知识、技术工艺、烹调技巧、蔬菜种子,甚至西藏的佛教都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就算这中间有若干真实的成分,但是过份强调就成了一种盲目的民族自大,似乎只要汉民族嫁出去一个女儿,就能改变另外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历史,并且成为两个民族世世代代不可分割的根据,那其实不过是一相情愿的神话。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