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

高新:借基辛格的嘴巴一用

m0722-sdp.jpg
2013年7月3日,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会见并宴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及其家人。(网络图片)

显然是接到上级指令之后的统一行动,中共政权的各大中央媒体于本月二十二日同时"转载"了外交部网站上"知情人士透露了"的江泽民在上海与四十多年前曾担任过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的"会见的情况",也许是为了向读者暗示上级指示中央级官媒必须同步转载这一"会见的情况"的"舆论导向",中新社网站还画蛇添足地在原标题《江泽民会见基辛格》基础上又特别加注了"赞扬习近平非常能干有智慧"一句,给读者以"习近平已经通过了江泽民的政治考核"的强烈感觉。

说起来,这则江泽民在上海会见基辛格的"新闻"被公布时已经不"新",会见时间是本月三日,距中央各主要媒体奉命以转载外交部网站形式统一见报的时间相差十九天。虽然该篇文字通篇读下来的最深印象就是"匠"味实十足,比单纯的根据现场录音内容整理的处理手法要难上N倍,但单单一个行文过程也还不至于花上十九天整。

笔者过去早就听新华社的记者朋友介绍过,在奉命采写中央领导人活动的追踪报道时,稿件中只要引述了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初稿完成后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呈报给被报道者的办公室,无论是该领导人亲自动笔还是大秘代劳,对稿件中引述的领导人讲话内容的审改都是比较慎重的,因为初稿的执笔者在稿件中引述的领导人讲话内容已经是在录音或者现场笔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字加工,绝不会把领导人讲话过程中的语病、口误等"有闻必录",所以该领导本人或者身边工作人员对初稿内容的加工主要是领导人讲话内容的取舍或者添加。

由被报道者本人去决定他(她)的讲话内容哪些可以哪些不宜对外公开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新闻报道"稿中添加进一些被报道者本人根本就没有说过的话,本质上和凭空制造一篇假新闻没有什么区别。

这位新华社记者朋友详细介绍说,如果被报道的某位中央领导人那次具体的活动内容知情范围较大,也就是说此公当时的讲话过程中听众有一定的数量,那么该领导者本人或者其秘书在审查报道内容时往往只会在取与舍的角度下功夫,不会添加,或者说不会大段大段地添加该领导在活动现场根本就没有讲过的内容。但如果是某位领导人在一个范围很小,现场听众很是有限的讲话内容需要被记者以"新闻"形式对外报道的话,经常发生的故事就是"新闻"稿的执笔记者在稿件见报或者上网之后发现其中援引的被报道者的整段整段的讲话内容都是自己的现场录音中根本没有的东西。

如上内容是新华社记者朋友多年前介绍过的故事,相信如今的这篇被中新社命名为《江泽民会见基辛格,赞扬习近平非常能干有智慧》的"旧闻"稿中的罗列的江泽民和基辛格的大段大段的"对话"内容至少也是经过了一个被"知情人士""完整"了一下的过程。

也就是说,江泽民伙同夫人于本月三日在上海西郊宾馆会见了基辛格及其家人是百分之百的新闻事实,有公之与众的现场照片为证。但是,会见过程中双方都谈了哪内容,各大中央媒体奉命统一转发的"知情人士透露了"的江泽民主讲,基辛格附和的通篇即工整又严谨,从内政到外交,从历史到现实均都面面俱到的"庄园式会见"过程中"很轻松、很真诚"的谈话内容有百分之多少是原话,另百分之多少是被后期"完整"进去的,基辛格本人肯定是没有兴趣追究。

执笔的"知情人士"先在文中引述了基辛格对江泽民的感谢内容,说自己"此次访华受到往访各地的盛情款待,我深表感谢。您亲自过问有关接待安排,对此我深受感动。"接下来就是一大段基辛格对一九八九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刻"江泽民"充满信心地去面对这些困难"的"坚韧和勇气"的"深刻印象"之回顾。其行文方式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内容异曲同工。

至于这段内容中有几句是基辛格的原话并不是笔者要分析的重点,所要提醒读者和听众们注意的是,无论是这篇稿件的炮制和加工集体还是决定要求将这篇旧闻以各大中央官媒同步转发形式对外彰显的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籍此提醒党内外公众及习近平本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掘井人",中共政权能够坚持到今天,都是因为他江泽民在一九八九年上位之后令这个政权转危为安奠定了基础。

引述完"基辛格说"之后,紧接着就是"江泽民说,不久前我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他委托我向你及家人表示亲切问候。"

这两句应该是江泽民原话的现场表达,当时的江泽民显然是要告诉基辛格,对于他老人家的这次举家重访中国的接待安排,都是他江泽民亲自打电话给当今在位的总书记习近平布置的。而无论对外公开江泽民这两句话的初始目的是什么,但收到的效果绝对是令外界强烈感觉到了如今的江泽民仍然可以隔代指令在位总书记习近平。

用江泽民亲自给习近平打电话引出话题之后,接下来就是江泽民分别用刚刚处理完不久的新疆地区最新恐怖事件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单身会晤了习近平夫妇的访美行程为例,向基辛格说明习近平已经分别从内政和外交角度通过了自己对他的考察,所以可以被评价为"非常能干,有智慧的国家领导人",已经和一九八九年上任之初即表现出了"坚韧和勇气"的自己一样,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了。

整个会见过程中江泽民秀过几句英语我们无从而知,但基辛格肯定都是使用英语。"旧闻"中引述基辛格对江泽民一九八九年上任之初的表现的夸赞原话是"您的坚韧和勇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对习近平的夸赞内容则是"我对他的坚定意志和勇气印象深刻",全文的结尾处又是基辛格被说了一句"习近平主席在处理外交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令我印象深刻"。挺好玩儿的。

更好玩儿的是,基辛格还在这篇旧闻里被说了一句"(江前主席)您对中国新领导人的评价使我对中国未来以及美中关系的发展前景更加有信心",明摆着的意思是他江泽民新口对习近平说了"赞"之后,无论是中国自己的未来还是中美关系的发展才能让人有信心,暗含的意思则也许是在提醒习近平和党的全体干部以及全体国人:习近平的接班上位本来也是他江泽民隔代指定的结果。

表达完了对习近平已经通过他江泽民的政治考验的上述内容之后,该文又颇显自然地用江泽民夸赞习近平在中美关系上已经有所作为的内容引出江泽民当年如何令中美关系打破"六四"僵局的自吹自擂,与前面一段借基辛格的嘴巴夸赞他江泽民在内政方面的难能可贵前呼后应、首尾衔接,真真是颇费匠心。

接下来要分析的是,这个借基辛格与江泽民有过一场对话的机会故意对外彰显如此上重要政治信息的大主意是谁拿的?外界有分析文章说"基辛格成了习近平的政治棋子",但笔者更倾向于相信习近平在此文从内容上的炮制加工到故意对外曝光的整个过程中应该是处于被动地位的,道理是仅从逻辑角度判断,这篇旧闻面世之后很容易令外界产生习近平仍乃一届弱主的印象,这与曾自夸与俄国总统晋京性格相同的习近平的过往表现反差太大。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