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鸿宾:“华西模式”还能走多远呢? ――吴仁宝去世引发舆论战


华西村不过是微缩版的今日中华帝国而已,"吴皇帝"的驾崩,不仅预示着华西转变机遇的到来,整个帝国其实也来到了"升级"的关口。




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吴仁宝在华西村干的一番事业,动静不可谓不大。作为一个把毛泽东时代集体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嫁接的尝试,"华西模式"的成功与失败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吴仁宝去世,"华西模式"还能走多远呢?

吴"皇帝"驾崩华西天该亮了

2013年3月18日,85岁的华西村"老当家"吴仁宝因病去世。有五十九万粉丝的袁裕来律师发表了微博【吴仁宝逝世感言】:"1、对吴有两种说法截然不同,主流评价说是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领路人,非主流评价说是专制腐败社会的微缩版。2、我曾接到村民咨询,说吴利用公安打击持异见村民。3、能否允许媒体深入地挖一挖呢?华西村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我们希望是红旗,但担心是黑旗。4、图片是亮点。"有跟帖为此发出欢呼:"吴"皇帝"驾崩了,华西的天该亮了!"。
袁裕来律师所附图片展示,吴仁宝家族在华西村党、政、企部门任职的情况是这样的:吴仁宝的四儿子吴协恩是党委书记,老大和老二吴协东、吴协德都是副书记。吴仁宝的女婿缪洪达、女儿吴凤英,以及吴仁宝的三儿子吴协平,都是党委常委。在第三代人中,老大吴协东的小女儿吴芳,是江阴市委常委、副市长;大女儿是华西村分管教育的副书记。老二吴协德的儿媳妇周丽,是村委会常务主任,华西村党委副书记;二儿子吴浩,是从副书记上退下来,是党委常委。老四吴协恩的儿子是党委委员。吴仁宝的女儿吴凤英有一子一女,女儿缪华是党委副书记;女婿吕苏君也是党委副书记;他们的儿子缪令华是党委委员。

(图吴仁宝家族官谱图)


这张家族图证明,吴家成员控制和掌握着该村大权和经济命脉。除了"家族统治"的指控外,华西模式最受病诟的是它的分配模式。华西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能领取30%的工资(大约一千元)其余的70%必须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是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尽管华西最初的村民都家家有汽车,户户进别墅,但是这房子的产权并不是个人的。村民离开,房子便被视为自动放弃,仍归集体。而数倍于华西村民的外来打工者,只有工资不拥有股份。
访问过华西村的作家北村在微博中说,"华西村民财产权受限,自由非源于经济独立反而受限于财产,并与道德挂钩",堪称哈耶克笔下的活标本。"哈耶克说:'哪里没有财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人是否自由看他有否充分选择权。"对于这种组织整个社会及资源以达到拒绝承认个人目的至高无上的单一目标,他称之为"政经合一的集体主义"。


为华西村辩护:吴是聪明大师

上述观点在微博中引来强烈的批评。微友林岳芳说:"如果华西村在吴氏家族代领下,民众富裕安康,经济蒸蒸日上,村民们少有所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室敞亮,这样的生活有何不好?难道,袁大状就喜欢看乌坎这样的混乱模样?"吉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王朝批评袁裕来"就见不得人民过得安生,见不得农民富裕……有一些农民穷,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你说人家民智未开;农民有钱了 你说人家管理方法有黑幕。我看你不是精神病就是有利可图才说这些话"。
用曼德拉做微博头像的南山北陶峰说:"吴是非常聪明的农民,也是利用和发挥现有体制下各种明、潜规则的大师。按照传统观念,吴的成就无论是作为乡村领袖还是吏,都称得上是造福一方了。只不过华西村的成功途径和财富分配产权模式不见容于自由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假以时日应该给吴一个公正的评价。"

华西模式能复制吗?

不少人认为,撇开"华西模式"姓社姓资的问题看,国外成功巨型企业在发展之初大多采取的是"家族经营"模式,资金积累也充满血腥。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而"积累与分配"的比例,在缺少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那里,确系关乎发展的大问题。即便它的制度有缺陷,但不是不可以升级改造的。而它创造的经济奇迹――由60年代负债一万五千元,到2011年净利润达4.49亿元――总是实在的。
不过,那些金光闪耀的报表并不能说服所有人。深谙中国政经运作的微友认为,"华西业绩"根本离不开国家在土地、融资等方面的一路绿灯。它实际享受的是"如同央企的超国民待遇"。
周蓬安在微博中说:看到华西村广场上的天安门和毛主席"就想到南街村。也不知道南街村欠银行那几十亿贷款,近十年是否还过利息?有知情的税务人员,按照华西村公布的销售收入,公示一下华西村的税负情况。"

而作为一个乡镇企业,华西能获得这些别人无法得到的资源,与吴仁宝个人的精明和算计和数十年积累的经验是分不开的。故而有人认为,华西村的"成功"取决于吴仁宝的个人因素。因此,"华西模式"是不可复制的。
曾颖在《吴仁宝,不易复制的传奇》一文中说:他的体内,既流动着属于中国农民特有的务实、勤劳和善良的血液,同时又有着为应付艰难生计的种种应变智慧和小小狡黠。有媒体用书面语言总结,他和华西村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改革精神"、"共富信念"和"实用主义",这其实就是以上诸种品性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而已。

(图:吴仁宝)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吴仁宝和华西村始终走在每个时代的"典型"行列。在"学大寨"时代,它是亩产过吨"的先进大队;在"包产到户"和"分田到户"的时代,它又能将全村的所有粮田交给30户种粮大户,而让其余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在严禁农民搞工业时,他能将小五金伪装成铁匠铺;为应付不同要求的领导,它将水渠做成三种规格,以应付检查。
所以,曾颖认为,吴仁宝的成功不能归结为传统集体经济的胜利,而是一种特殊的股份制公司。说特殊,是高管和村民对村办公司的股东权利并没有得到清晰界定,村民的收益权和个人财产权以"积累"的名义受到了限制,村民也难以根据公司法有效制约高管。
这,也是目下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故而有微友称,华西村不过是微缩版的今日中华帝国而已,"吴皇帝"的驾崩,不仅预示着华西转变机遇的到来,整个帝国其实也来到了"升级"的关口。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4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