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焦国标:韩三洲其人

韩三洲 近照

韩三洲兄的大作《动荡历史下的中国文人情怀――我的读书札记》即将在台湾出版,他命我写一篇序言,我当仁不让。我浏览了全书的四十篇文章,许多历史细节即是大陆读者也很难看到,相信对于绝大多数台湾读者更有全新的知识积累。篇篇资料翔实,娓娓道来,令我甚至无法在序言里特别提及哪一篇文章或哪一个细节,否则必将厚此薄彼,挂一漏万。这不公平。与其如此,不如避开正文,谈谈作者,毕竟韩三洲对于台湾读者还是比较陌生的,而且也可避免序言与正文的信息重复。

既是"读书札记",就先谈谈他的书。老韩兄的家在北京东北四环外的望京住宅区,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与老韩兄结识十多年了,到他家做客则是近一二年的事。第一次到他家,客厅和房间里家具简少,可四壁顶天立地全是书,视觉颇为震撼。他的正式职业是中国总工会的机关报工人日报社的医生,可是他的书橱比许多文科大学教授的更为丰盈。北京潘家园有个著名的文物、古董、旧书市场,老韩兄每个周末都起大早去那里淘旧书。有一年北京市举办藏书评比活动,韩三洲当选为藏书状元。

韩先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副刊作家。作家通常是按写作体裁分类的,如小说作家、散文作家、诗歌作家,等等。对于老韩兄来说,按作品在哪里发表进行分类比较合适。他的作品通常发表在报纸、杂志的副刊类栏目里。当年徐枕亚、张恨水等人也是副刊作家,但韩三洲写的不是鸳鸯蝴蝶之类,而多半是知识类文字,尤其钟情于近现代人物掌故。老韩笔下的人物掌故不是一般陈腐的逸闻趣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借以向普通读者展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真相。收入这部《动荡历史下的中国文人情怀》中的文章,就是韩先生此类文章的代表作。

我与老韩兄常于北京的饭局上相见。饭局上的话题随意、宽泛,他对中国近现代人物的熟稔程度在此显露无遗。原在山西《黄河》杂志社工作的谢泳先生,因其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扎实研究,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聘为教授。在我看来,韩三洲作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同样可以胜任愉快。

老韩兄长我十来岁,我们都是从知识极为匮乏,甚至是反知识,敌视知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毛时代走来。我高中毕业才第一次见到《新华字典》,其他书籍更不用说,韩三洲十七八岁当下乡知青时也曾经是《新华字典》的热心读者。后来他走上当工人、学医、在基层医疗机构当医生的职业道路,一般说来这是一条与读书无缘的人生道路;再过三年即将退休的老韩兄竟能如此博学,实在是一个命运的异数。

从第一次造访老韩兄的家,我心里就产生一个问题:将来老韩老了,书也看不动了,这么多藏书怎么打发?当废纸卖太可惜,不当废纸别人谁会当它是宝呢?最近一年,我萌生一个宏愿:将来我要在河南杞县焦庄我老家的宅子上建一座藏书楼,辟出一个独立的空间专门收藏老韩兄的图书。摩西十诫的第十诫是"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我这可不是贪婪老韩兄的"所有的",我是心疼他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淘来积攒的一本本图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