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1年4月6日星期三

陳破空:中共領導人是國際“異議人士”?

"中國各種政治改革已有相當的積累,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遠比外界了解的要大。"這又是那個張維爲,以"學者"名義,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位前鄧小平英文翻譯、中南海禦用文人,再次被安排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爲中共現行制度與中南海現行政策辯護,否認中共只有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

 

張維爲定義,社會主義國家變革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保守改革模式",即政治體制完全不動,只對經濟體制進行有限的改革;第二種是"激進改革模式",即對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都進行激烈的變革;第三種是"穩健改革模式",即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與相對較小規模的政治體制改革。張某欣然把"中國模式"歸結爲第三種,聲稱:"中國模式"無疑是最成功的。理由是:中國避免了大的動亂,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充滿活力,人民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的提高……

 

這裏,暫且不說張某對"中國模式成功"的武斷定論,單說張某自我定義的"三種模式"。客觀而言,蘇聯與東歐屬于第二種。但中國究竟屬于哪一種?

 

鄧小平對中國經濟改革的定義,最早就是兩個字:"松綁"。換言之,鄧的出發點,是承認中共先前捆綁民衆,不讓民衆發展經濟;承諾改革,就是同意放開民衆手腳,但,僅限于經濟領域,在政治和其他領域,則繼續其捆綁政策。

 

具有重商文化傳統而人口衆多的中華民族,一經放開手腳,便以驚人的爆發力,創造和積累起巨大財富。這種重商傳統及財富創造力,早已在共産黨統治之外的華人社會顯露無遺,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都是明白的例子。顯然,"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主要源于華人的民族性,而非中共所謂"經濟體制改革"。(此處不再贅述共産黨捆綁中國民衆手腳三十年期間,中國經濟如何遭到共産黨的蓄意破壞、以至于全盤崩潰,釀成曠古未有的大饑荒等人間慘劇。)

 

"中國模式"是否屬于張維爲所說的第三種?吳邦國的"五不搞",已經做出了明確回答,連私有化都"不搞",何來"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符合邏輯的結論:"中國模式",屬于張某定義的第一種,即政治體制完全不動,只對經濟體制進行有限的改革。

 

如果要牽強附會的扯"政治改革",須知,在漫長的中國封建專制曆史上,每逢改朝換代,都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政治改革",然而,只要獨裁與專制的統治形式沒有改變,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改革"。改朝換代,甚至可能帶來相當一段時期的"太平盛世",依靠的,也就是所謂"政治穩定"。然而,盛極一時,卻不能永續,穩定與崩潰,周而複始地循環。何以如此?就在于獨裁政治體制的"完全不動"。

 

張維爲們振振有詞,其實,連封建專制時代的思維和語言都沒有超越,始終在"治"與"亂"的限定格局中說事,始終在"人治"的思維和語言系統中說事。

 

中國人熟知,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大躍進、大饑荒之後)、氫彈爆炸成功(1967年,文革中)、衛星上天(1970年,文革中),都曾被歸結爲"毛主席無産階級革命路線的勝利"或"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成果"。今日,張維爲們把中國經濟的表面成功歸結爲中共現行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南海現行政策的"成功",又何足爲奇?喋喋不休的張某,以爲自己發現了什麽"真理",其實,連中共本身的文革思維、文革語言都沒有超越。

 

張維爲寫道:"中國人沒有傳教的傳統,但有很強的學習傳統。在中國世俗文化的氛圍中,學習別人之長是備受贊譽的。"張某如何解釋:中共不准民間傳教?又如何解釋:中共不准中國民衆"學習別人之長"?比如,不准中國民衆學習西方民主或推廣普世價值。張某的說法,忽而歪曲傳統,忽而抗拒傳統,思維邏輯之混亂,一至于此!

 

張文又說:"源于中國源遠流長的儒家強勢政府觀,即政府是必要的善,政府組成的基礎是'選賢任能',畢竟中國在上千年前就創立了文官考試制度。中國今天的政治體制雖有不足,但不大會産生低能的領導人。"

 

一個專制到滴水不漏、最後連維權律師和行爲藝術家都不放過的獨裁政權,居然侈談"政府是必要的善";一個公開保舉"太子黨"繼位的世襲利益集團,竟妄言"選賢任能"。筆者說過:中南海任人唯親,不僅遠離現代民主選舉制度,就連古代科舉制度都不如。張維爲妄自將中共統治與古代封建王朝相提並論,等于自曝其醜、自取其辱。

 

說到"低能的領導人",試問:哪朝哪代哪國的暴君,比如商纣王或秦始皇,希特勒或斯大林,會是"低能的領導人"?問題在于,一個政治制度,能不能避免或拿下"殘暴的領導人"、"反人類的領導人"、"腐敗的領導人"?再說,人類已經跨入二十一世紀,一個不能在言論自由與公衆監督中從容施政的領導人,恰恰就是現代意義上的"低能"。

 

張某抱怨:"許多西方人只承認中國經濟改革成功,而不滿意政治改革。""他們只認同西方政治模式,只要你的制度與西方所謂的民主體制不一樣,他們就認爲你還沒有進行政治改革。"

 

在這裏,張維爲暗示,中共領導人是國際間的"異議人士",他懇請西方:"除了西方的民主體制之外,也允許探討不同形式的、符合各國自己特點的民主體制,"希望國際社會"能夠以寬容、平和甚至欣賞的心態看待中國的政治改革……"

 

如果張維爲及其背後的中南海,要在這一點上取信于國際社會,何不首先在國內帶頭?允許中國各界異議人士,除了中共規定的政治體制之外,也允許探討不同形式的、符合中國或各地特點的政治體制,而中南海"能夠以寬容、平和甚至欣賞的心態"理解和看待中國民衆的不同主張。

 

實際上,張維爲們自我吹噓的"中國模式",乃是建立在不讓中國人議論、不讓中國人說話、甚至不讓中國人思考的基礎之上。張某費盡口舌,也只能代表中南海政治寡頭的自說自話,而與中國民衆毫無關系。孤立主義,中國特色的孤立主義,這就是張維爲們連篇累贅的理論實質。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201145日)

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cpk-04062011103815.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