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1年1月13日星期四

戴晴:从“‘驴’困黄山”说起

2011-01-13
一个月就这么熙熙攘攘地过去了,不知曾经困于黄山的"青春探险18驴"--特别是此次探险队领队侯盼和"复旦登协"现任会长杜彬--经"个性化心理调适"之后,健康恢复了没有。

这回的网络大义发酵,真真是中国社会文明建设一件大事。它涉及了民心所向,涉及了众怒爆发点,涉及被捧成"国家未来期望"、受到全社会呵 护的一批顶尖娇嫩"学子"的内心价值;也涉及了手中有权、心中有敌情("大学生的事没小事")、但基本常识与基本设施欠缺的当局多么不称职:获知"复旦学 子"(而非一般P民)受困,层层领导"一个也不能少"地顶衔冠名亲临,只见"维稳"和"政绩建树"的大轰大嗡:"不计代价救援!不计条件,不计后果!"却 无一位在职公务员,将"最轻险情"应对与"顶级接援"启动的区别、将"夜不上黄山"民间警示,向发令者(上海市、安徽省领导)清楚阐释。

一连串的"不计"之后,交警、户籍警抓把雨伞就依令上路了。结果以救援人员的牺牲,证明了漏夜"突击搜索"完全没有必要。最后,发信求援的菜鸟受困者醒过劲儿来,当即明智决定不再摸黑前行,"在风雨中默默等待天明"。

如果没有那个24岁好小伙、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令人心疼不已的殉职,这次"惊动了上千人,动用了230名警员、调集了直升飞机",这场高规格大场面搜救,到了冯小刚葛优他们手里,又是一部五味俱全的大贺岁。

好 戏还在后头。"青春探险"获救不过两小时,前后两任复旦登协会长已经心理相当健康地讨论起如何捉住机遇玩一场校园权势争夺:"好好跟著赵震他们学学危机公 关,经过这次,登协是你的了";更见一位现任(或者未来)"复旦新闻人"眼界宏大的评论:"这次事件让人看出了复旦在新闻
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目前对复旦效果最好的一篇新闻来自东方早报,就是一名复旦毕业生的稿子。"

复 旦新闻系素有中国"新闻摇篮"之泛誉(或者也可说是自诩)。1950年代以来,近万名新闻战士奔赴战斗第一线了吧?"'驴'困黄山"发生,不见"摇篮"就 新闻五要素(5个W)对新旧复旦人做出完整准确报道的切望,脱口而出的,竟然是对复旦效果好么?能有效实现舆论控制么?

当然此次"上头"并没有下封口令――如几乎同时发生的奥斯陆颁奖典礼。但也未见哪家(有或者没有"复旦新闻人"的)报纸直指省长、市长,就黄山景区管理、搜救队伍养成、应急机制建立,以及敦促"政治第一、官位第一"的临场胡乱指挥所造成的资源、性命损失向公众谢罪。

每个记者、每个编辑、每个主编,特别是一级级宣传官员,好像都谨守著某种不必明言、但须时时在心里掂量的"组织纪律"、"精神制约"。复旦新闻系有这门课么?近现代上海报人有这样的传统么?

这究竟怎么回事?或者,从1950年代"人民当家作主",到而今"崛起"的中国,到底有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报业?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