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

寒山:《新华日报》和刘晓波一起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今天要在奥斯陆举行。今年和平奖的得奖人刘晓波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前往奥斯陆领奖,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的很多在中国的客人由于类似的原因也不能出席。此外还有极少数国家受到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只能缺席。

但是,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其实,有一个比刘晓波的影响更大,分量更重的角色也将缺席这个颁奖仪式。这个角色就是中国共产党60多年前的中央级党报《新华日报》。

为什么说那个《新华日报》比刘晓波的影响更大,分量更重呢?因为刘晓波不过是一介书生,他最有影响的集体行动有两次,一是1989年和另外三个知识分子一起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绝食,另一次是2008年参加并领衔在《零八宪章》上签名。除此之外,他影响社会的方式就是写作。在中文世界,专业和业余写作的人不下数百万,刘晓波不过是他们当中名气比较大的一个罢了,而且这个名气主要还是在海外。

《新华日报》则不同。在40年代,它是中共中央党报,设在中国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向全国发行,撰稿人中有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中共首脑,读者少说也数以百万。在国共两党的争斗中,《新华日报》向国统区和海外传达了中共的意见和主张,为中共坐天下作了很扎实的铺垫。

那么,为什么说《新华日报》有资格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呢?因为早在刘晓波出生前十多年,这家报纸就在中国公开大力宣传刘晓波直到近十年来才在传播并为此入狱的一些东西。概括起来,刘晓波主张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确保公民权利,用法律限制政府的权力。刘晓波尤其反对那种以“中国特色”为名否定自由民主制度的种种奇谈怪论,主张用普世价值作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所有这些,《新华日报》早在60多年前就大声疾呼了。“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 “中国人民早就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准备”,“中国需要真正的普选- 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 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学校要做民主的堡垒”,“一党专政是反民主的,一切光荣归于民主”, “共产党绝不搞一党专政”, “谁使中国不能安定?专制政府!”,“全世界民主大家庭的家法适用于中国”,“天赋人权 不可侵犯”,  “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有人民自由才有国家自由”。  

因为节目的时间有限,这里只能随便挑一些《新华日报》在抗战结束前后刊登的一些社论和时评的标题。类似的标题和内容可以说俯拾皆是。

此外,对刘晓波的批判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说他崇美崇西方,要“全盘西化”。即使在这个方面,《新华日报》也毫不逊色。它的很多评论都是从当时西方主要政治家的某段话开始,用它们来参照和评论中国时事。很多社论和评论的题目毫不掩饰地的把英美作为中国的榜样,例如“论英美的民主精神”,“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美国独立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美国人民的理想与民主精神”等等。毛泽东更是公然要美国大兵干涉中国内政,他对美国记者说“ 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    

看了这些,人们不禁会问:如果刘晓波可以得诺贝尔奖,那么《新华日报》呢?反过来,如果刘晓波是企图用这些言论去“颠覆国家”,那么《新华日报》又该当何罪呢?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