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

刘自立:台湾民主是不是不批评北京

前此,我们写文章说道马英九的缓和政策。这个缓和政策在调整两岸关系上也许值得肯定,但是却是 半肯定。为何?因为台湾民主体系和大陆极权政权之间的价值观本来就是冲突的。在所谓两岸关系上,缓和值得做出,但是,批评不可取缔。这是外交稳定和人权诉 求之间不可或缺的双环。缺少一个环节,就会凸现两岸价值认同上的朦胧和混淆。由此,我们想到蒋介石当年批判文革,殷海光批判红卫兵的往事。他们的时代或许 还是反攻大陆政策的时代。然而,在解放台湾一片叫嚣声里,台湾维护普世价值的人士并未因为台湾或许要被"解放"而放松他们的正义呼喊。现在,解放,说不上 了,是不是缓和之下一切禁声,一片赞许于中共,或者采取选择性报道和批评,回避大陆面临的关键政治课题,以此达到只是在台湾讲民主,对对岸却不进行任何关 键性批判呢?比如,大陆专制极权主义的统治下,哪些课题为台湾人所不可认同,哪些课题台湾人做出不同抉择,等等,难道不应该利用台湾的言论自由给予言说和 指正吗?台湾主流知识分子有没有殷海光这样的批判家,在报纸网络上开展评论大陆种种政治经济问题的所谓"舆论导向"呢?国民党不会发展大陆党员,那么,你 们的思想传播难道不可以利用海外各种管道,让大陆网民得以发现和知晓,以最大限度做到两岸的信息对等和批评同声呢?台湾人也许赞助了一些海外网站和报刊, 但是,针对大陆发生的主导型事件,老马或者其他主流知识分子是不是应该及时发声,做出反映呢?很少知识分子在坚持此道——当然,我们知道某些和大陆发生联 系的作者每每这样去做。

大陆方面,人们正在利用夹缝中的隙罅努力发掘台湾民主和言论自由的争取之历史。我们看到南方塑(王庆杏)先生在大陆杂志上介绍台湾争取言论自由之历史(载 于《国家历史》杂志)。他的分析虽然陌生,却是人们尤其是大陆人士十分愿意看到的文字。关于其细节,所谓戒严和解严交错时期的台湾言路自由和不自由之状 况,是不是映射了大陆现在言论或许可以打打擦边球的情形?倒未可知。但是,这样的文字在大陆到底十分罕见。很少人可以看到台湾报纸。台湾网络文字涉及大陆 除去一般性消息外,所评甚少。这个以台湾为主的办刊原则本来无可非议;我是指,有出息的知识分子们,既然要以中华民族为观察的视点,那么,继承老蒋,继承 殷海光的这类关注和批判传统,自然不可或缺。我们不止是愿意看到台湾作者对于两岸问题的发表和见解,更加愿意看到所谓立足台湾,放眼世界,放眼中国之文 字。这些文字可以涵盖之面非常广阔,却是大陆作者和学人蔬于了解和难以发表的。比如,台湾解严;比如,民进党之成立前后;比如,蒋经国解严的细目阐述;再 比如,台湾人了解的大陆运动政治:49年,72年中美台关系;文革,改革,六四,等等。这些台湾视角会给大陆读者的,不单是台湾现实的生活和政治素描,更 以大中华角度来议论台湾所谓榜样于大陆之思想资料和政治见解。我们不知道殷海光是不是如其长寿,就会评价六四?也不知道雷震的文字如果延伸至21世纪,会 不会对两岸课题和极权主义中国做出自由中国之新论。只是,我们很少看到台湾人现在有这样壮阔之气魄来一个中国新论!

是不是台湾人真的变成只是注重台湾生活的小文明人和小民主人了呢?台湾新总统上任,种种事端和细枝末节都在台湾电视上做出反映。如,阿扁被诉,是不是于情 不合;是不是某女委具备双重国际;某部长说了要"枪毙"阿扁,此话何讲;诸如此类,都是在第一时间置评,甚至讲到总统夫人之衣装,发型;总统原先爱吃的包 子等等。这些活泼的报道和评论没有大碍,更是及时。但是,人们在中共宣布哀悼地震死者的时候,大放焰火,大肆庆祝——这样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却不见台湾报 人或者评家有何感念。也许,这样的双重景观,并不能在统一两岸情愫和感念上做到兼顾。也不见具有双重世界观的台湾评论或者大陆评论——所有关于这样两个世 界的置评,双方习以为常,见而不见。也许,适当的沉默和规避是必要的。但是,长此以往的各执一词或者搁置双向的沟通、尤其是思想沟通和政见交流,自然会使 得台湾关怀成为台湾根本也不关怀于大陆。这样,台湾民主榜样,对于大陆,就会是似是而非的榜样或者榜而不样。大陆人眼巴巴望着对岸的言论自由和选举自由, 几乎望眼欲穿,但是,穿不穿,其实,一方面,是大陆言说者要统合俩岸的民主话题——即便是在92共识这个虚以委蛇的空洞前提之下做出的置评——另方面,却 是台湾媒体各说各话,几乎忘记整体中华民族之民主自由诉求——这样的台湾生活方式究竟如何起作用于大陆呢?总之,红色宣传和白色恐吓都是弊端,必欲除之; 但是,这样的避免不自由的状况并不等于枉顾是非,模糊价值或者只是敷衍塞则,词令官话,外交冷血。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对于台湾民主榜样的期盼,就会像期盼 中共之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和党内民主一样,全部落空。

--------------------------

原载《议报第356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