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特稿】管见:出了个王千源

【新世纪特稿2008年4月23日】在网上读到美国杜克大学中国藉留学生王千源的新作《我的中国,我的西藏》、她此前的《告同胞书》,以及刘晓波的《迎风而立的王千源》,百感交集。

在“爱国”愤青的一片呐喊声中,竟然出现了这样一位平静地独立思考
、敢于迎风而立的女大学生!图为在现场试图调解的王千源(中)

说她是“汉奸”,她可曾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她把这利益出卖给谁了
?其实恰恰相反,她企图做的事情,是要“支持中国”的中国人与“支持西藏自由”的人们之间改变“站得泾渭分明,互相完全不交谈”的状态,开始对话、有所交流。这是在为中国争取一种许多国人还很陌生的国家利益。

曾有一位中共的军队将领,保护了一位日本侵略军军人的幼女
,被称颂为体现了“人性之爱”,那么,在并非相互作战的军队而是政治观点看上去对立的人们之间,企图引起交流的“调停”,就是“汉奸”?

说她没有资格作“调停人”,那么,谁有资格,站出来让世人见识见识
吧。

说她热衷于作秀,出政治风头,那么,敢于站出来而不那么热衷于作秀
、出风头的人,站出来让世人见识见识吧。

在不久前的圣诞假期里,王千源与几位藏族同学一起生活了三周
,她对西藏及西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在“爱国”热潮之中,她感觉那些召唤她的中国人“太极端”,就先走到支持“西藏自由”的人们中间,说服他们同意对话。那些人没有骂她,只是认为她不会成功。她再到中国人这边做工作,果然,批评责骂劈头盖脸而来。同情或支持她的人只能要求“让她说话”,再多表现出同情或支持,也就一样成为“汉奸”了。然后,就是海内外一片批评、辱骂的浪潮涌来。还有些卑鄙的小人──他们当然不会是外国人,居然将这位女生的个人及家庭信息公开披露出来,在现实世界里引起了真实的后果。

对这样一个女学生,就如此粗暴对待,那么,那些在拉萨和平抗议示威
的藏人会遭到什么的对待,可想而知。

西藏问题很复杂,西藏自治的问题也很复杂。毕竟,西藏与中国其它地
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社会及文化环境也差异很大,而生搬硬套的“民主改革”,造成了如今这更为复杂的局面。解决西藏问题,需要卓越的政治智慧,呼唤胸怀宽广、气魄非凡的政治家,然而,真诚而平等地展开对话,是最为基本的开端,进而,才能有谈判,才有未来和谐西藏的希望。

王千源不过是“试图把一场吼叫的比赛变成一场意见的交流”,居然
,这成了一个奢望。

要是在中国国内,王千源还敢于这样奢望么?想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会感到中国的悲哀。

那些辱骂王千源的人们,看来根本就不知道,辩证法的本来意义
,就是争论的双方在表达对立观点的同时,能倾听对方的观点,使得争论双方的观念相互渗透、相互“向对立面转化”,而“量变达到质变”,争论中出现“否定之否定”,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进展。辩证法的规律,源于这种体现自由、平等精神的争论,其中有争辩,有论证,还有倾听,有体会,在这样的争论之中得到了思维的发展。

倘若只是相互吼叫,没有倾听、没有交流,那么,就只能增加敌意
、仇恨,思维则更为偏执。当然,中国共产党的“辩证法”,就是要消灭“对立面”。人们现在对辩证法敬而远之,甚至在网上流传着嘲笑辩证法的故事,一点儿也不奇怪。

“当我们走进社交场合时,我们在自己的周围看到许多穿着军礼服
、大礼服或燕尾服的人。这些人身高五英尺半或六英尺,而有些人还要高些;他们之间有的人在两颊、上唇和下颚留着胡须,有的人则刮得干干净净。我们于是以为,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些男子汉。这是十足的误解、光学的错觉、迷惘的幻觉,仅仅如此而已。如果一个男性儿童不养成独立参加社会事业的习惯,不具有公民的感觉,那么他先是成长为中年的男性存在物,然后成长为老年的男性存在物,然而他不会成为一个男子汉,或者至少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男子汉。”

这是俄国学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当时写下的看法。

现在,人们看到,眼前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女学生,她力求
“独立参加社会事业”,表现出“公民的感觉”。面对愤青的责骂和辱骂,她“感到很害怕”,但还是尽力地保持着平静的姿态。她当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她表现出了独立的人格。那些责骂和辱骂她的人们,或许以为自己在表现“男子汉”气概,殊不知,情况恰恰相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