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

刘洪波:受灾如同中大奖?

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去年7月泄洪受灾,现在,这里诞生了“最幸福灾民”。自去年11月中旬至今,这个村的郑继超自己已记不清受到了多少次探望,而根据网上检索到的新闻,他至少已被探望了7次,包括从中央到村乡的各级领导,以及中央部委及省里的媒体。
   
郑继超确实可以担当“最幸福灾民”的称号,我想,一个人因为受灾而成为“最幸福的人”,可能也是只有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产生的奇迹。现在,可 以说郑继超已经成为受灾农民的代表,他的经历被用于证明受灾农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他被反复探望被用于表明灾民受到了各种关怀,而他的表现也足以证明,他是 一个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灾民,与得到7次探望非常般配。
  
我相信,郑继超获得了7 次探望,与他同村的灾民一定也生活在幸福之中,郑继超得到了一遍遍的物质温暖和精神慰问,他同村的灾民也会一并获得相应的实惠,他们都不会面临灾民通常要 面临的生计问题、补偿款或救济金被克扣的问题。郑继超与他们如红花绿叶相映,共同织成“受灾不受难”的幸福受灾图景。
  
当然,我也相信,郑继超 被反复探望,首先在于时代需要这样一个幸福灾民,安徽也造就了这样一个幸福灾民,然后得力于郑继超所具有的“现身说法”能力。在第一次被探望时,郑继超说 “楼盖好了,路加宽了,做饭用沼气了,生活提高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向人们传递了喜人的灾后信息,也表达了出现喜人局面的原 因。在第二次被探望时,郑继超接过送来的棉袄,说“又新又厚,穿在身上实在暖在心里,俺们群众没有想到的,政府都帮俺们想到了!”第三次,他向人们证明了 补偿金发放“没有任何虚假”。以后,他又说了“有党和国家做靠山,我和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政府对俺真是关心……俺不愁吃、不愁住、不愁 烧。天虽说冷,但俺们灾民心里感到暖暖的”,“想到胡总书记会来,那天下大雪,又快过年了,来视察关心我们老百姓的生产自救,感觉非常激动,证明党对人民 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发生在郑继超身上的一切,都显示出“政府与人民在一起”的和谐成份,显示出“多好的政府”和“多好的人民”的高度配 合。好事不怕重复,好话不怕多说,因此,郑继超被反复探望,真是势所必至。郑继超是一个灾民代表,一个灾民典型。郑继超的反复出现,使我们反复被提醒,灾 民都安排好了,政府想到的甚至比灾民自己想到的还要细致周到,如果你要想象一般的灾民生活,那么看看郑继超吧,他的幸福代表着所有灾民的幸福。
   
我能够理解郑继超出任这个典型角色。对于他和他的同乡来说,探望意味着受到比一般灾民多得多的关照,确实会使他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精神上的荣耀、 物质上的收获,都足以让他们愿意担当这个典型角色。我不相信他们会想不到冬天需要置办棉袄,但他们收到棉袄时说“俺们群众没有想到的,政府帮俺们想到 了”,不免显得过头,但我想激动之下,说些大家都爱听的过头话,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也实在平常得很。
  
我所不能理解的,在郑继超所有的报道中,虽 然和谐气氛浓厚,却一点也没有显示出现代政府与公民间关系的气象。灾民在一次次表示感谢,政府在一次次担当“慈父”。村民因泄洪而受灾,政府给予补偿,灾 民生活有困难,政府要解决,对于村民来说,这是应有的权益,对于政府来说,这是应尽的责任。但我看到的,是一种怀柔推恩与受恩知感关系,而不是权利与义务 关系。我不知道为什么新闻会处理成这个样子,要把灾民免受饥寒变成恩情表述而基本权利的实现。
  
我也不知道郑继超及李郢村这个典型,是一个装点 幸福的盆景,还是灾民生活的一般写照。如果灾民都能够过上无事可愁的生活,甚至像郑继超那样,比未受灾过得还要省心舒心,我会怀疑我们是否还需要受灾这个 概念,我们是否应该把受灾视为命运的中奖。受灾等于命好,谁愿以身一试?
   2008-1-22 (作者博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