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

张成觉:57年右派自由主义者的盲点

--时势与国情

拙作<右派不识时务 群众丧失理智>乃尝试响应高尔泰先生而作。胡平兄表示,不赞成'右派不识时务,不谙国情;实行民主时机远未成熟'的说法。故特作进一步阐述。
中国俗语有谓时势造英雄,又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与时势大体属同义词。被划'右派'的自由主义者中之头面人物,尤其是章罗章(乃器)以及储安平等,多为学识渊博,兼擅中西的知识精英,对于民主政治的理论不乏研究。但对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对于农村和农民,实在缺乏了解。这无疑是个死穴。
如所周知,民盟创始成员中有所谓'乡村建设派',以梁漱溟为首,对农村最为关注。梁30年代曾在韩复渠治下的山东搞过实验。53年梁称农民生活在'九地之下',遭毛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痛斥,当众羞辱他'不害羞',竟以为自己'对于农民问题的见解比共产党还高明','比共产党更能代表农民'。撇开毛盛气凌人的暴君嘴脸不谈,应当说,他对当时中国农村的形势心中有数,确信农民拥护中共。57年1月毛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尽管合作化怨声载道,他仍有信心农村没有失控,农民不会造反。能稳住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他发动反右绝对是有恃无恐。
与此相反,除了梁漱溟之外,自由主义精英中特地为农民说话的不多。突出的右派言论包括三大右派言论,其实和工农群众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对于甚么'政治设计院''平反委员会'并不关心,对'党天下'的局面甚至大多会衷心拥护,而不会有多少反感。如同高尔泰先生所说的'盲目跟党走'的人,无论在农民或工人中都占绝大多数。右派自由主义者同工农群众可谓严重脱节,前者所信奉的自由民主的理念曲高和寡。
上述情况绝非偶然。当时中共建政才不过短短7年多,新政权的形象尚佳。'三反''五反'惩治贪污效果显著,社会风气主流较好,城乡群众大体尚可温饱。毛的威信如日方中。加上文宣舆论的有力配合,'社会主义道路'深入人心。资本主义连同美英等国都被视为丑恶不堪。苏共20大虽令部份知识分子震惊,斯大林不再受爱戴,但对毛反倒增加了信赖与期待。
所以,后来运动中高唱入云的<社会主义好>,应该说有其群众基础。'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这段词,'只有前半段是错的,后半段是对的'。此乃套用毛40年代评论'反共好,反不了'的话。按他当时的说法,'反共好'是错的,'反不了'是对的,'其原因不在"共",而在老百姓',因为老百姓拥护共产党。事实上,直到57反右时期,中国大陆的老百姓依然如此。的确'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这里要辨析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入另册者都认为自己被指'反党'是冤枉。罗隆基甚至指天发誓:'即使把我的骨头烧成灰,也找不到反党阴谋。'笔者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身分谨抒己见:那些'盲目跟党走莫名其妙地被戴上帽子'的人确属冤枉。但章罗储以至小右派如区区一介大学生,事实上价值观与毛共冰炭不同器,主观意识虽无反共图谋,客观效果却等同对立。不过,由于我辈是应邀'帮'其整风,在会上公开发言,故确非'阴谋',从这个意义上,罗隆基所言非虚也。
行文至此,想到今天的民运。笔者希望无论身在海外或大陆的异见人士,宜吸取当年右派自由主义者的教训,深入了解国情,认清大陆时势,采取适当的做法。其中,'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尤为重要。目前,各种维权运动方兴未艾,蔚为潮流,复原转业军人更属重要力量,不妨加强联系,互相支持,以壮声势,可收事半功倍至效。
最后,顺便说说'国情'这个词。文革前大陆往往用之于引述反共人士的话中。如电影<青春之歌>中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胡某,到监狱中劝诱林道静变节,就说'共产主义不合中国国情'。类似说法亦见于中共所编大陆学生课本中,从而赋于该词某种'负面'色彩。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期,才逐渐拨乱反正,可以开始谈论'国情'了。
这样一件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小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共标榜的'中国特色'之一斑,即所谓'汉贼不两立',连用词也要划清界线。如今,胡锦涛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也不避讳'国情'了,这自然是一个进步。但甚么时候才可以大谈'自由''人权',以及'反右''六四'等历史事件和'三权分立''无罪推定'等法治原则呢?恐怕尚需时日。在此日到来之前,诸君如身在大陆,务需'入乡随俗',谨言慎行,以免误触雷区,招致不必要的损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