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星期六

管见:西单民主墙之涅槃



近日,一些记性还不错的人士和媒体,发文章,发评论,纪念当年的西单民主墙。

不过,一些文章和评论,把12月5日,作为标志"西单民主墙40周年"的日子,这就不确切了。

当年至少有两件事,都在12月5日之前,成为西单民主墙的标志性事件。

西单民主墙的著名日子,"11·25"是其一。

当时,那段墙上已经有许多大字报、小字报,还有人演说 提出问题。26日,一些外国记者因为即将面见中共副主席邓小平,而"西单民主墙"出现引起他们注意,于是特地到墙前来收集问题,他们答应,翌日晚七点,来墙前通报消息。

27日,外国记者如约来到西单民主墙,告诉在场的人们:

当天,邓副主席在人大会堂会见了《华盛顿邮报》记者诺瓦克。邓说,西单民主墙是个好东西,不过,一些群众观点是错误的,我不同意。

当问到毛主席是否三七开时,邓答,毛主席比三七开要好。

当问到彭德怀问题时,邓说,不久要为彭德怀昭雪,他四六开。

当问到刘少奇是否恢复名誉时,邓没说话。

记者说,人们一提到邓副主席的名字就欢呼,邓答,这样不好,我74岁了,也要四六开。

随后,有人演说,之后,人们在墙前交谈、讨论。

一位演说者表示,"四人帮"被打倒了,四五事件平反了,但是,野心家登上政治舞台的土壤仍然存在着。我们害怕,有一天会在一次(中央的)会议上否定邓副主席,并且驱使我们去游行,支持错误的决定。所以,中国现在仍然处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我们要争取民主,制止上述事件发生。

当然,"11·25"也可以说是事出有因。

16日,北京市委宣布,四月的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与此相应,上海人创作的话剧《于无省处》上演,直接涉及四月的天安门事件。同时,西单那段墙上出现了大字报、小字报。

19日,那段墙上出现了一份小字报,《致宗福先并上海工人文化宫'于无声处'剧组全体同志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明确指出了两年多以前造成那场悲剧的直接原因──"毛泽东同志因其晚年思想上的形而上学,支持'四人帮',举手打倒了邓小平同志,镇压了震惊世界的天安门事件"。

公开信署名为"王府井大街57号汽修一字0538号工作证持有者"。这位"0538"仍然健在,他就是吕朴先生。

应该说,这封公开信,标志着西单那段墙上出现了政治性议论,标志着民主墙诞生。


魏京生先生,对西单民主墙,对当年的民主运动,有特殊的贡献和意义。

魏先生和他的《探索》,是民主运动中的激进派,他们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即民主现代化,以及批评邓小平的"新的独裁",都有其深刻的政治意义。

不过,在当时就矛头直指邓小平,在当时中国社会的环境里,与主流民意拉开了已经很大的距离,对刚刚兴起的民主运动造成很大的政治风险。基于这一判断,另一民刊《四五论坛》公开批评了魏先生,试图缓和事态,保持民主运动稳健发展的势头。

魏先生发表"反独裁"的文章后被捕,半年后以另外的罪名被审判。《四五论坛》的人得到了庭审的录音带,将其整理成文字材料,在西单民主墙公开发售,被警察包围,刊物被抢走,刘青被捕。《四五论坛》苦苦支撑了一段时间,也不得不停刊。

徐文立先生在思想观念和组织能力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他是电工,被人视为"中国的瓦文萨",而他也确实在组织和运作政党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另一民刊《沃土》,当年力图显示更为稳健的姿态,自诩"长跑"运动员,它的主笔胡平先生,至今仍然笔耕不辍。

从事基金会活动,以刊物为平台发出声音,运作政党。当年的西单民主墙消失了,转化为今日的不同事业,而路途坎坷,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