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

邱鴻安:习近平治港彻底失败

  • 王锦松漫画: "雨伞一代"刺痛北京(纽约时报)

剛結束的香港立法會選舉顯示,習近平的治港政策徹底失敗,因為他2012年底上台後,調整了對港政策,加緊了控制,封殺香港普選特首的機會,使年輕人大失所望,直接導致2014年秋天的「雨傘運動」,以及日前立法會選舉「本土派」崛起的現象。
這次選舉的最大特點是,主張「香港前途自決」的本土派崛起,共有7人當選,包括了雨傘運動學生領袖羅冠聰(23歲)、「青年新政」的游蕙禎(25歲)和梁頌恆(30歲)、曾在雨傘運動中設立民主教室的社會學講師劉小麗(40歲)、以及公開批評「官商鄉黑勾結」的朱凱迪(39歲)。他們都是「傘後」出現的政壇新生代,他們的崛起不但使一些資深泛民議員落選(例如李卓人、何俊仁、梁家傑、陳偉業、黃毓民、馮檢基),更意味著香港的政治議題,已從「爭取普選」變為「前途自決」。這種轉變特別顯示於:香港人願意將只有23歲的大學生羅冠聰送入議會,反映出香港民意的最新轉變。著名的學生領袖黃之鋒,因為只有19歲,未到21歲的參選年齡,所以沒有參選。
習近平的對港政策,在他上台後即出現,是他整體治國策略的一部分,這些策略包括了:反腐集權、經濟轉型、將鄧小平的「韜光養晦」變為「南海造島」、對港加緊控制、以及對外樹立大國形象等。在對港政策方面,主要是2014年8月31日由人大通過關於香港特首選舉辦法的決定,即:封殺公民提名權,規定參選人必須由1200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過半數通過,由於委員會由左派和親中派控制,所以確保選出來的特首,必是「聽命於北京的人」。
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和1990年通過的基本法,讓香港人對普選特首存有希望,習近平的強硬政策卻推翻了原來的規定,使香港人的希望破滅,希望破滅的後果就是雨傘運動。香港人從這場運動發現,北京絕對無意給予香港民主選舉,港府也只是唯北京之命是從,為了驅趕集會的學生和年輕人,竟然不惜大量發射催淚彈。
長達3個月的雨傘運動徹底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生態,運動之前,香港社會和年輕一代沒有抗拒北京的意識,但運動之中,卻開始出現「前途自決」的意識。年輕一代發現,香港的未來不能任由北京擺布,北京只會從中國大陸的角度,去決定香港的未來,在普選特首和普選立法會方面絕不會讓步,因此產生前途自決的觀念,也是本土派崛起的基本原因。
今年春天,香港開始出現要求「港獨」的聲音,這是年輕一代從「前途自決」進一步發展出來的觀念。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顯示,本土派內部也有不同的主張,包括較為溫和的「港人應有前途自決的選擇」、較激烈的「香港獨立」、以及最激列的「香港建國」。這次選舉將7名主張自決和獨立的新生代送入議會,其中5人都從分區直選出線,反映出香港社會普遍接受前途自決的主張。
北京和港府當然反對香港獨立,所以在選舉前夕,明令禁止主張港獨者的人參選,甚至禁止學校討論港獨,企圖全面堵截港獨思想的傳播。但是,北京和港府越施壓,本土派就越反彈;選舉前的施壓,進一步激發本土派的士氣,也激發了他們的支持者,使本土派獲得意料之外的成功,7人因此得以進入議會。這個選舉結果充分反映出習近平強硬政策的失敗。
展望未來,將於下月開始的新一屆立法會,仍會出現「建制派」和「反建制派」對立的僵局。由泛民、本土派、獨立人士和功能組別出線的民主人士,在全會70席中占了30席,比上屆還多了3席,成功保住了三分一票數的否決權。港府如要推出新的政改方案,將難以通過。另外,習近平要到2022年才結束任期,估計未來數年,他的對港政策將保持強硬,與爭取前途自決的本土派勢必出現對立。在北京強壓之下,香港的本土運動雖難有成功機會,但香港的本土意識也必然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世界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