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星期二

九一三:真相探识与民间启蒙

图:1965年林彪在毛家湾接见李作鹏


|厚勤

九一三事件,经过人们四十五年来持续不断地挖掘、探寻,其真相似已日渐浮出水面,但如今仍难大白于天下,或许它至少还须等待相关档案的彻底解密,方能对诸多细节一一加以核实订定。
  
然而对于民间来讲,我以为九一三事件的一个重要意义则在于它的思想启蒙作用。文革以前乃至文革之初,由于完全封闭状态下的灌输式教育与强制性宣传所导致的"舆论一律"以及对外部信息的彻底阻断,整个民族,特别是心灵本为一张白纸的年青一代,陷入盲目而狂热的对领袖的崇拜与忠诚就势所而成为一种必然。那个时期,中国大地偶有思想的火花在闪烁,但总是转瞬即逝,难为外界所知。而九一三从温都尔汗传来的三叉戟的爆炸声,一下子就震动了整个中国,人们突然惊愕地发现,从国家主席的正式倒台到副统帅的折戟沉沙,二者间隔不足两年半,而后者的"永远健康"也仅仅只伸延了区区五年多一点的时间。  

在如此惊天之变面前,那封蹩脚的伟大领袖写给江青的信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甚至漏洞百出:你既然1966年就已经对这个人有所怀疑,那为什么在三年之后又将他钦定为接班人,且突破常规,铁板钉钉般的将这一决定写入党章呢?  

还有那份作为批判材料广为传达的《五七一工程纪要》,让人们看到的正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真实描述,且说出了普通百姓压抑心头已久的敢怒而不敢言的话。  

我的九一三岁月是在山上度过的,由此我经历了人生最初的思想洗礼,尽管那是一种思考的初始形态,稚嫩、粗浅而单薄,但却是摆脱了既往盲目盲从状态之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从此,在我的眼中,神像开始坍塌,在我的心里,神话不复存在,而人的意识则在不断觉醒。  

离开西山之后,往昔的艰苦生活愈来愈被淡忘,而历久弥新的记忆则是滴水岩的彻夜灯光。那个时候,我总是在傍晚时分,从三岔口红楼的宿舍,一次又一次地步向滴水岩。在十四号楼,我结识了五中和附中的众位兄弟,彼此之间的倾心交谈、分析探讨、交流启发,对我的思想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助作用,那曾经的一个个不眠之夜,至今令我感念在心。  

而在彼时神州大地,曾遍布着无数个星星点点的"滴水岩灯光"。改开之后,我在报章、网络上曾多次读到过类似的细节。前不久,又与一位北京的老三届朋友一起话说当年,他说他的思想启蒙之点也是九一三,谈及于此,我与他不禁相视会心一笑。  

1971九一三事件对民间的启蒙作用,逐渐汇聚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最终在1976年的清明时节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天安门广场上的四五运动,只是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代表性事件,而那时在全国各地都有过类似事件的发生。粉碎"四人帮"之后,记录四五运动的"天安门广场诗抄"的出版物曾有过多个版本;而在太原,也曾经正式出版过一本名为《五一广场诗抄》的诗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九一三对民间的启蒙与唤醒,是为四五运动的先声,而粉碎"四人帮",则是四五运动的延续与顺势而为,既是天意,更是民心所向。  

二次大战结束后,无论是联邦德国,还是东西统一后的德国,整个国家自上而下不断深刻反省自身,并从制度与法律的关键层面入手,始终保持着对纳粹法西斯主义的高度警惕。1970年勃兰特总理出访波兰,以德意志民族的名义面对犹太人死难纪念碑断然下跪,真诚忏悔,那感人的一幕瞬间定格为历史,令整个世界动容。  

殊为令人扼腕的是,我们缺乏德意志民族的智慧和勇气。历经一场场惨无人道泯灭人性的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人民和国家遭受到了灾难性的后果,却没有自省、没有反思、没有忏悔,也没有对罪恶的不懈追索和彻底清算,以致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个关节点,我们总是因选择错项而一再失去宝贵的机会和时间。而同时令人痛惜的是,曾经被否定了的一些东西,由于被束之高阁而不许探讨,不许争议,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对历史错误的认知出现一片混乱,倒退的声音竟日甚一日,甚嚣尘上。  

李作鹏出狱后,曾对他的儿子说:"想了十年,才想清楚那一夜,中央不是怕林彪跑,而是怕不跑。"  

其实,谬误与真相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捅破它,并不需要什么气力,凭借的仅仅只是我们久已缺失的常识判断能力与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做人的底线与良知。然而人如果执意沉迷沉溺于对神魔的膜拜,那么,那层薄如蝉翼的窗棂麻纸,在膜拜者的眼中就会形同厚厚的铁甲钢板一般而无法洞穿。  


2016-09-11  写于九一三45周年前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