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星期日

理财产品威胁中国金融体系:无监管、不透明(KEITH BRADSHER)

海—— 这也许令是令人难以拒绝的买卖。
上海一家投资公司在提供每年高达10%的丰厚回报,远远高于当地股票市场的收益或银行账户微不足道的利息。最低只需要存入100元(约合15美元)现金,这让几乎任何人都能参与投资。投资者最短七天后就可撤资。最重要的是,这个投资是有保障的。
只是有一个诡异之处:投资者们对他们所购产品的了解惊人得少。
这家名叫"国金宝"的公司说,钱将投给在上海建设一个豪华服务式公寓群的房地产公司。但国金宝没有给出更多的细节,比如该公寓群的地址。
这家公司的产品只是接二连三的几乎无监管且高度不透明的投资产品之一,这些投资产品正在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专家们越来越多地担心,许多这类投资基金可能会失败,而政府可能不知道如何应对其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冲击。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的投资者仅从银行购买的这类投资产品就已至少达到2.8万亿美元。这些被称为理财产品的投资自2011年以来已经翻了五番,目前的累计金额大致相当于中国年度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理财产品的增长率反而在增加。
这仅仅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很难得到像国金宝这样的其他类型企业销售的理财产品的可靠数据。
中国的问题是,这些钱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流入面临困难的行业,比如建筑和房地产业。这些行业的进一步放缓可能会导致危机的爆发。
银行也越来越多地用这些产品来筹集资金,而不是用更稳定的存款。银行可以用投资产品带来的额外现金以更快的速度发放贷款,比仅靠银行存款所允许的要快。但是,如果投资者突然要求撤资的话,银行可能会陷入金融困境。
中国政府迄今已几次插手阻止理财产品的大崩溃,避免连锁反应,预先防止投资者愤怒的爆发。但是,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这么幸运。
北京的医生李文媛(音)说,她去年投资了1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个与一家钢铁公司有关的理财产品。该公司遇到困难后,退给她的钱还不到1.5万元。她曾打算把整笔原始投资用于送儿子到加拿大读高中,那里的空气更干净,儿子也会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对我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损失,"她说。"我们还能养活自己。但那是一大笔钱,我怀疑我永远也收不回那笔钱了。我很担心。"
理财产品是不受监管的投资和地下钱庄形成的巨大影子系统的一部分,许多中国人靠影子银行获得维持其商业运行的贷款。中国境内外争论的焦点越来越多地是关于,如果这个影子系统崩毁的话,会发生什么,以及政府可能有能力做出反应的速度有多快。
"这方面有一个风险积累,在此之上的一个棘手问题是,有很多唤醒这个睡狮的可能触发点,"清华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说,他也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最有可能的是,这个问题将以危机的形式出现。目前的问题是,是一个小危机、还是一个大危机。"
中国的理财产品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也不是共同基金。典型的理财产品在核算期内为投资者提供某种固定的收益。许多中国投资者把理财产品当成银行储蓄存款,因为很多这类产品是由国家控制的银行出售的,让它们看似背后有政府支持。
但是,与银行存款不同,理财产品没有保险。理财产品通常的结构是,如果投资失败,银行并不承担任何责任。理财产品最大的发行者是贫穷的内陆省份的上百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自省级政治领导的强大压力,迫使这些银行不停地发放贷款,以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时,帮助维持国有企业这样的大雇主。
为进行大规模借贷筹集资金,银行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据官方统计,截至去年底,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达187,000种,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6%。
技术让国金宝这样的非银行企业在网上、或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销售理财产品变得更容易。"在过去,你需要去银行或一家基金公司开个账户,"北京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何智睿(音)说,他也投资理财产品。"现在,你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只要上传一下自己的身份证,就能在网上购买理财产品了。"
用木材精装修的国金宝办公室位于光彩夺目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71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大厅里有一个大型的财神塑像。在国金宝的网站上,公司说投资者享有"7维安全保障",还保证投资项目100%兑付。
但投资产品并没有说明谁为资金提供担保。公司拒绝接受采访,也没有让公司领导与前往其办公室的记者见面,就公司事宜发表评论。
理财产品的激增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今年5月,中国银监会曾警告说,理财产品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未经授权的产品。
监管机构也正在考虑出台新的规则。银监会在回答有关问题时表示,新规则的目的是"促进规范、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要"防止风险"。
(本文后续内容,敬请关注。
欢迎在Twitter关注Keith Bradsher @KeithBradsher.
Owen Guo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